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

2024-01-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79 次
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

  此篇经验文章会给全国农友们分解一下“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的内容进行分享,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点帮助,下面开始阅读吧!

  《陈农书》是中国首本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它是一本关于宋代南方农业的综合性农书。

  全书3卷,共22篇,1篇。2万多字。

  这本书的上卷讨论了农田管理和水稻栽培,这是整本书的重点。中卷讲养牛养蚕,下卷讲种桑养蚕。


好文探索:【公基常识小考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植物纤维纸。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改进后的纸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唐宋时期,造纸术传到**,后传入欧洲。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1世纪中叶,北**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唐昭宗天佑元年的一些战争中就已经运用了火药投掷武器。

  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

  北宋**建立了火药作坊,火药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南宋制造出了突火枪。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战国时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

  宋代,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了,后经过**人传到西方。

  对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我国是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我国是最早记录流星雨的国家。《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记录,编成《石氏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为一月,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出自《淮南子》中“日中有踆乌”,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除此之外,张衡发明地动仪并且改进浑天仪。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在《梦溪笔谈》中提出“十二气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年的第一天为立春。这种历法有利于农事安排,它既与实际星象和季节相合,又能更简便地服务于生产活动,可惜,由于传统习惯势力太大而未能颁布实行。

  作有《授时历》,其法以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592秒,是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其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出现《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

  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

  在天文学方面,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数学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勾股定理,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

  《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我国最早计算圆周率的人是刘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祖冲之,这一成果比国外早近一千年。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造出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果树栽培方法。

  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在它之前唐代有武则天删订的《兆人本业》和宋代的《真宗授时要录》,但这两部均已失传。因此《农桑辑要》就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主要内容包括施肥经验、养牛——畜牧业、养蚕等内容,并且全面总结了江南水稻栽培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徐光启,被称为“近代科学先驱”,不仅在农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在数学应用、天文学的历法、军事方面的武器制造都有杰出贡献。《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其他农学书籍不同,以往的农学书籍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重点在教农民耕种,但《农政全书》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思想,即治国安民的“农政”思想。

  位于成都平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修建于秦昭王年间,工程负责人为李冰父子。

  位于关中平原,战国末年秦国修建,负责人为郑国。

  郑国渠和都江堰都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8年,2017年我国新增了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有人认为是扁鹊所写,也有人认为是后人托名扁鹊之作。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病证等方面。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望,是用肉眼观察**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来推断**的方法。闻,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根据**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作为判断病症的参考。问,是医生通过跟**或知情人了解**的主观症状、**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切,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

  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最早记载“针灸”的著作。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针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后人给出了很多种麻沸散的配方,如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等等。但是据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配方。

  他又发明五禽戏,强身健体。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

  北魏郦道元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比欧洲早了约两个世纪。

  【单选】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科技成就。

  【单选】关于医学,下列说**确的是。

  华佗根据民间经验与自己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

  D。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胆是五脏之一。

  【单选】以下哪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巨著。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用胶泥刻字”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选项D错误,“胆”属于六腑之一。选项A错误,“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总结的。选项B错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其代表作为《伤寒杂病论》。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精选问答:


  1、古代亩产量最高的谷类?

  水稻。

  宋代南方水稻的亩产折合今市制亩产381斤,但北方产量较差,宋代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合今市制亩产309斤。

  《管汉书·食货志》载李悝这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 亩,岁收一石半。”这是指亩产粟1.5石。

  《管子·轻重甲》说:“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这是说亩产粟0.2 锺,1锺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 0.2锺也就是亩产粟2石。(3)《管子·轻重乙》河:“河淤诸侯,亩锺之国也”。这就是说,经过淤 灌的肥沃土壤,产量较高,亩产1锺,即亩产10石。五倍于《管子·轻重甲》之数。

  《史记·河渠书》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 河西。”漳水溉邺后,亩产多少?《论衡·率性篇》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则亩收一锺左右。

  2、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代表人物?

  贾思勰、宋应星、徐光启、陈旉、氾胜之等。

  1、贾思勰

  贾思勰(xié),青州益都(今山东寿光市)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该作品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2、宋应星

  宋应星(1587年-1666年),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4、陈旉

  陈旉(公元1076一1156年),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又号如是庵全真子。

  公元1149年,陈旉的《农书》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

  5、氾胜之

  氾胜之,氾水(今山东省曹县北)人,西汉著名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