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与蚧壳虫怎么区分 锈病与蚧壳虫怎么区分的
锈病与蚧壳虫是农业中常见的病虫害,但两者的生长环境、症状、防治方法等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农业专家来说,正确地区分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锈病和蚧壳虫的生长环境差异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生长在潮湿、温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花卉、蔬菜、水果等植物上。而蚧壳虫则喜欢生长在干燥、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如果树、茶树、棉花等作物上。
锈病和蚧壳虫的症状差异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出现红褐色或***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萎缩、变形、干枯等。而蚧壳虫的症状则是植物表面出现白色或棕色的凸起物,严重时会导致植物萎缩、叶片变黄等。
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方法差异由于锈病和蚧壳虫的生长环境和症状差异较大,所以防治方法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于锈病,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其中,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清除病株、消毒工具等;化学防治则是利用杀菌剂、杀虫剂等进行防治;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防治。而对于蚧壳虫,则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其中,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清除虫卵、清除树皮等;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则是利用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如何区分锈病和蚧壳虫?区分锈病和蚧壳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植物受害部位锈病主要在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发生,而蚧壳虫则主要在树皮、枝干等部位发生。
2.观察病害症状锈病主要表现为叶片、茎干、果实等部位出现红褐色或***斑点,而蚧壳虫则是植物表面出现白色或棕色的凸起物。
3.观察生长环境锈病生长在潮湿、温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而蚧壳虫则喜欢生长在干燥、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4.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果确定是锈病,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如果确定是蚧壳虫,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 清除病株、消毒工具等物理防治措施
- 利用杀菌剂、杀虫剂等进行化学防治
-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生物防治
蚧壳虫的防治措施包括:
- 清除虫卵、清除树皮等物理防治措施
-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 利用杀虫剂等进行化学防治
锈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植物生长环境通风、干燥、清洁
- 及时清除受害植物,减少病菌扩散
- 使用抗病品种
蚧壳虫的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植物生长环境干燥、通风、清洁
- 及时清除受害植物,减少虫卵孵化
- 使用适量的肥料和水分,增强植物免疫力
锈病和蚧壳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病虫害的类型、数量和防治措施等因素。一般来说,病虫害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对环境有影响吗?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注意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如何判断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效果?判断锈病和蚧壳虫的防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如果植物生长状态良好,说明防治效果较好。
2.观察病虫害数量如果病虫害数量减少,说明防治效果较好。
3.观察防治措施操作是否规范如果防治措施操作规范,说明防治效果更有保障。
4.观察防治措施使用量是否合理如果防治措施使用量合理,既可以达到防治效果,又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正确地区分锈病和蚧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既可以保护植物,又可以保护环境。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农业技能,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拓展:
问:蔷薇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炭疽病:蔷薇叶片的边缘会出现半圆形逗塌的病斑,后期的病斑上会出现许多黑色的小斑点。
应及时清理植株,将落叶、枯枝剪掉,清理干净,可喷洒百菌清、达科宁等药剂。
白粉病:蔷薇老叶上会出现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并逐渐脱落,嫩叶则会变成淡灰色或紫红色,这时应该适当增加磷钾肥,并喷洒多菌灵等药剂。
黑斑病:蔷薇的叶片、叶柄和嫩梢上会出现紫山亩圆褐色或褐色小点,扩大后会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病斑。
这时需要及时修剪掉病枝,并且喷洒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蔷薇锈病:蔷薇的叶片大面积脱落,植株失去观赏性,这时需要增加植株的同分,并且使用对应药物治疗。
蚜虫:叶片上会出现密密麻麻的白色虫子,植株叶片皱缩。
可以喷洒亚士净快速杀虫。
蚧壳虫:枝干逐渐枯萎,并且被白虫覆盖,像一层白絮,此时耐渗可用蚧虫清喷洒树干。
问:多肉9大病虫害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第一名:蚧壳虫
常常在叶片上看到细小的蚧壳虫寄生,它们通常是白色的,不怎么走动,藏在叶心处很难发现,该怎么除掉,防止它们大量繁殖?
上图白色的小虫为介壳虫
介壳虫有硬壳保护,发病之后杀掉就很不容易了,介壳虫在仙人掌科、大戟科、百合科、番杏科、玉型类的多肉上面最常见。
介壳虫繁殖快速,每个成虫1次产卵近百枚,每年2次,卵呈粉状,干裂后即随风飘飞,散布于各处植物茎叶上,高温时遇有水湿即孵化成虫,此时外壳尚未形成,是消灭的最好时机。
介壳虫种类也很多,外被蜡质硬壳卖顷,呈圆形或卵形,前者直径约3~3.5毫米,后者约长2毫米、宽1毫米,量少时寄生在植物的刺座附近或叶背及叶鞘内,量多时则野配衫茎、枝、叶无处不寄生,吸取植物养分。
治疗方法:数量少时,应立即用竹签、牙刷剔除,隔离带虫植株花盆,以免传染,并用毛笔沾蚧必治稀释液或高浓度酒精用来洗刷,杀死幼虫和卵。
注意事项:最适合的药剂推荐
1、护花神
以500倍稀释,每周一次喷洒茎叶,2~3次即可根除。毒性一般,但使用时也不能迎风喷洒,做好通风工作,且应戴面罩、手套,工作完毕后,务必洗澡换衣。
2、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次见效。
3、食醋(米醋)
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4、酒精
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5、柴油、洗衣粉、水
按10:0.6:6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第二名: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黑色的小斑点,请问是什么病造成的呢?
上图的黑斑就是炭疽病
患病原因:
通常于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或受伤的伤口处发生。主要为害的部位在茎部,茎节上或近边缘处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小斑,后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或半圆形至不定形的褐色斑。
治疗方法:
患病初期产生褐色凹陷、斑点,严重时病斑中央有坏疽现象,难根治,购买时应注意植株有无此一疫病,避免购买。发病时,务必将病处剪除烧毁,再使用炭疽福美等专用药剂。
第三名:锈病
有花友问:叶片上出现像生锈一样的锈色斑点,请问是什么病?
上图为锈病
患病原因:
主要是栽培管理不当,如盆土过于贫瘠、养分不足,或盆栽长期通风欠佳、植株顶部直接淋水,以及环境因素不适引发锈菌侵染所致。
这种病发生在植物表皮,初期在茎表皮发生肿状小点,中央呈***或赤褐色,之后慢慢向周围扩大,严重会斑痕下陷形成溃疡、组织发黑甚至死亡。
治疗方法:
除管理上重视外,要加强通风,避免在植株顶部淋水,可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洒或者是铵乃浦1500~2000倍稀释液,每周喷洒一次。
第四名:根粉蚧壳虫
植物根部出现白色棉絮、丝状的病症,究竟是什么病,该如何解决?
上图为根粉蚧壳虫
植物在休眠期时,盆土颂腔干燥,此时根粉介壳虫繁殖力强,且会从自盆底爬出,侵入他盆;受害严重者,花根附近之土壤均成白色,浇水不进。
虫害判断:
此害虫多寄生于植物根部,体长约莫数公厘,外被有白粉,寄生处成一肿块状。
治疗方法:
用护花神兑水灌入培养土,或用“国光介必治”,两者护花神的有害性更小,有预防作用;若已遭寄生,则可取出植物洗干净、切除根虱寄生部份,换植新土。
也可以用大灭松,可除去多数的虫害,它们只能不是可食用的植物上偶尔使用,用来吃的植物是不能用的,一定要仔细看清使用方式以及稀释倍数。
第五名:红蜘蛛
家里盆栽出现红蜘蛛,一不注意便波及到附近的植株,该如何预防及根治?
上图为红蜘蛛
红蜘蛛在干燥期繁殖快速,叶面***有抑止被害作用。为害之花卉,以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和百合科等较为常见。
红蜘蛛直径约0.5毫米,爬行速度快,体积小,不易发现,常成群集聚,啃食茎叶表皮组织,使受害处呈现斑驳粗糙状,为不雅观的白色或***。
治疗方法:
红蜘蛛易生抗药性,久用一种药品,会使效力减退。目前使用药品有吡虫啉、苦烟碱、呋喃丹,菊酯类的杀虫剂对它的效果很不好,市场上的的雷达等杀虫剂对没啥作用,上面的药比较好买到,但呋喃丹剧毒慎用。
花友也可以用蚊香密封烟薰,每次30~60分钟。
PS:自制辣椒水方法简单,只要打碎生辣椒、大蒜,再加水混合即可,但效果不及杀虫药剂,适合事前预防使用。
第六名:蚜虫
花友问:密密麻麻的蚜虫群聚在植物上,该怎么消灭它们?
上图为蚜虫
容易患虫害的品种包括多肉植物之景天科、菊科等、仙人掌科的木麒麟类都是比较普遍的。
病虫危害:
蚜虫一天就能繁殖5~10只幼虫,刚长出来一般是灰绿色害虫,长约1~2毫米,群栖植物在分枝的附近或新芽上,以针状口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养分,幼叶往往因此卷曲成筒,那样花友们反而看不到蚜虫,很坑爹呀。
治疗方法:
用500ml可乐瓶勾兑一瓶护花神农药,灌装进喷壶,然后均匀喷洒在植物上,喷洒一定要全面细致;清除周围杂草,确保环境干净,亦有预防效果。
第六名:蜗牛和蛞蝓
叶片明显被咬了一圈,是什么害虫所致?该怎么解决?
患虫害原因:
气候温暖、潮湿,蜗牛和蛞蝓就会变多,繁殖也会很快,无论城市及乡村都会有这些软体小虫,种的植物多了就能发现了。
一般而言,这些软体小虫一般是就是蜗牛和蛞蝓了,很多花友说发现不了它们,因为它们都是白天藏在潮湿阴暗处,夜晚才出来觅食,不仅啃食幼枝嫩叶,即便老的茎叶亦不放过。
治疗方法:
清除盆栽四周的杂草、垃圾、砖瓦等堆积物,保持清洁能有效预防,另外,在盆栽周围安装纱网隔离,或者购买专门灭蜗牛的特效药,也可以在花盆旁边撒石灰或盐,不要洒土里。
第七名:蚂蚁
花友问:蚂蚁不会直接咬食植物,请问它会危害到植物健康吗?
当然是非常有害,它们是残害多肉的最大帮凶。
上图为蚂蚁
损害原因:
蚂蚁因喜食蚜虫、绵虫、介壳虫等之分泌物,它们经常会将这些害虫由患病的多肉搬到别的多肉上面,真的非常可恶,这些蚂蚁是不仅保护害虫的生存,自己还吃害虫分泌的蜜汁,它们互相勾结,是危害植物的最大帮凶呀。
防治办法:
购买盆栽时,仔细检查周围及盆底,看看有没有蚂蚁出现,因为一旦有蚂蚁,就代表可能有其他害虫存在;蚁害发生时,使用一般杀虫剂即可。
第八名:大毛毛虫
花友问:家中盆栽看到肥胖的毛毛虫,该怎么办?
上图为毛虫
病虫危害:
有些靠近小灌木、乔木的多肉就容易有这种毛虫,有的是被风吹落在花卉的植株上,有的是从阴暗处晚上爬到多肉上的,而最可恶的就是一种潜伏土中的黑色夜盗虫,专吃植物的幼嫩茎叶,并以多肉植物为主要啮食对象。
治疗方法:
清除盆栽周围杂草,并设置纱网。一般市面上的油质杀虫液,对付毛虫非常有效,但使用时须小心植物,否则植物容易受药害,一两只发现直接抓走,杀掉就行了。
第九名:小黑飞
小黑飞就是一种类似蚊子幼虫的东西,但是它不是生活在水里,而且会飞,温暖潮湿的环境就有,而且繁殖非常快,真的很烦呐!
上图为小黑飞
病虫危害:
其实起危害植物主要取食后留下疤痕,还有就是繁殖非常快,看着就非常不好。
治疗方法:
主要用家用菊酯类的杀虫剂就可以灭杀,土中可以用护花神灌浇加喷植株,或者呋喃丹埋土里,注意少起量用药,只用一种药容易让虫子产生抗病性;也可以用一小段蚊香熏,对成虫有效,藏土里的幼虫也没法灭!
问:蚧壳虫怎样才能彻底消灭
蚧壳虫使用药剂才能彻底消灭。
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对该类害虫的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如“蚧必治”750~1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
用药在温度较高的下午使用,连喷两次。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巧含基树体杀虫剂老迹”,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操作简单,防治彻底。蚧壳虫是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在我国危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约600余种。
蚧壳虫相关介绍
蚧【jiè】虫scaleinsect,又名“介壳虫”。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统称。雌雄异体。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孝谨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蚧壳虫虫体小,繁殖快,1年繁殖2~7代,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该虫的为害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该虫在国内外广泛分布。寄主有苹果、梨、桃、杏、李、梅、樱桃、醋栗、枇杷、葡萄、核桃、柿、桑、茶等。在果树上以核果受害严重,尤以桃树最为严重。
问:蚧壳虫怎么长出来的
蚧壳虫本身隐藏的较深,在多肉植物的根系,枝叶或者土壤中本来就会含有蚧壳虫的虫卵,所以我们在进行对植株的杀虫和杀菌处理的时候,要仔细注意那些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并多次进行消毒处理。
蚧壳虫长出来的方式和发展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于土壤和植株做过杀虫和杀菌处理,但还是会长蚧壳虫,因为它们本身所隐藏的就比较深,多是在多肉植物的根系,枝叶或薯察山者土壤中本来就含有蚧壳虫的虫卵,我们可能在杀虫时做的不彻底而导致会有残留。
蚧壳虫本身是对人体没有害的,因为他们的体积很小且数量较多,所以往往这在人们看来,会有一定的密集恶心感,不过虽说对我们人体没有害处,但对于种植的植物,尤其是多肉类植物,危害性非常的大。
它们会不断的数中吸食植物的汁液,让植物加快养分的流失,长时间下来,会造成茎干内的细胞组织受到损伤,株体也没岩会变的萎缩,叶片也会变的枯萎,同时它们也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造成一片土地上都不能进行养植。
一般我们在使用杀虫药进行灭杀蚧壳虫的时候,要选择在傍晚或者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以防止因为阳光的照射而造成药效更加快速的挥发,若是盆栽进行栽种植株,需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多施加几次药剂。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