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豆荚敏虫害 豌豆豆荚螟
豌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敏虫害的侵袭。以下是豌豆豆荚敏虫害的图片。
豆荚受害
豆荚是豌豆的果实,也是我们最常食用的部分。在豆荚受到敏虫害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症状:
- 豆荚表面出现小洞
- 豆荚变形或变黑
- 豆荚内部被啃食
这些症状都会影响到豆荚的质量和口感,降低了豌豆的价值。
豆叶受害
豆叶是豌豆的叶子,也是豌豆生长的重要部分。在豆叶受到敏虫害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症状:
- 豆叶表面出现小洞
- 豆叶变黄或枯萎
- 豆叶被啃食或咬破
这些症状会影响豌豆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豆根受害
豆根是豌豆的根部,是豌豆生长的重要部分。在豆根受到敏虫害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症状:
- 豆根表面出现小洞
- 豆根变软或腐烂
- 豆根被啃食或咬破
这些症状会影响豌豆的吸收养分和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为了防治豌豆豆荚敏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检查豌豆植株,发现虫害及时处理
- 使用天然的杀虫剂,如辣椒水、大蒜水、木醋液等
- 采用轮作、混作等农业措施,减少虫害的发生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豌豆豆荚敏虫害,提高豌豆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豆象,
简介
豌豆象(Bruchuspisorum)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900多种甲虫的统称,幼虫生活于乾豆上,并以其为食。卵圆形或卵形,长1~10公厘(大至2/5吋),黑色或褐色。成虫鞘翅短,腹端露出,头部延伸为宽而短的喙。生命周期以豌豆象(Bruchuspisorum)和大豆象(Acanthoscelidesobtectus)为典型代表,这两种全球都有分布。
该科昆虫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大多数种类在野外、部分在仓库内生活。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仓库内能全年繁殖,为害虫,造成豆类大量损失。常见的有绿豆象和蚕豆象,分别为害绿豆、赤小豆、蚕豆和其他一些豆类。豌豆象是豌豆的重大害虫。有的种类是某些豆类的危险性害虫,如四纹豆象、菜豆象已列入国际检疫对象。
豆象性活泼,善于飞翔,多以成虫越冬。产卵习性因种而异,除野生外,仓库内的豆象在所寄生的豆上产卵;豌豆象则在仓内越冬,次年春天飞出到大田,在结荚的豌豆上产卵。豆象多为单宿主,即专寄生于某一种豆科植物,少数食性广,为害多种豆类。
豌豆象长约5公厘(1/5吋),深褐色,鞘翅上有白斑。雌虫产卵在嫩豆荚上,幼虫钻荚入豆。受侵染的豌豆能在水上漂浮。大豆象与豌豆象不同,把卵产在乾豆上,可产卵多次。形似豌豆象,惟鞘翅上无白斑。相关图片
折叠生活习性
该科昆虫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大多数种类在野外、部分在仓库内生活。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仓库内能全年繁殖为害,造成豆类大量损失。常见的有绿豆象和蚕豆象,分别为害绿豆、赤小豆、蚕豆和其他一些豆类。豌豆象是豌豆的重大害虫。有的种类是某些豆类的危险性害虫,如四纹豆象、菜豆象已列入国际检疫对象。
豆象性活泼,善于飞翔,多以成虫越冬。产卵习性因种而异,除野生外,仓库内的豆象在所寄生的豆上产卵;豌豆象则在仓内越冬,次年春天飞出到大田,在结荚的豌豆上产卵。豆象多为单宿主,即专寄生于某一种豆科植物,少数食性广,为害多种豆类。豆象
折叠分类
折叠四纹豆象
四纹豆象拉丁文名:Callosobruchusmaculatus豆象
鉴别特征:成虫体长2.5~4.0mm。触角11节,由第4节向后呈锯齿状。前胸背板亚圆锥形。小盾片方形。鞘翅长稍大于两翅的总宽,肩胛明显。臀板倾斜,侧缘弧形。卵椭圆形扁平,长约0.6mm。老熟幼虫体长3.0~4.6mm。身体弯曲呈"C"形,淡黄白色。蛹椭圆形,乳白色或淡***,体被细毛。
生物学特性:在广东1年可达11~12代。在热带地区,可在田间和仓内危害,在温带区主要在仓内进行危害。成虫或幼虫在豆粒内越冬,次年春化蛹。新羽化的成虫和越冬成虫飞到田间产卵或继续在仓内产卵繁殖,产卵期5~20天。幼虫4龄。成虫寿命一般不超过12天,生活周期为36天。个体变异很大,每一性别的成虫存在着两个型,即飞翔型和非飞翔型。
原产地:东半球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但美国最早发现。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较早发现,后在广东、福建、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河南、天津、浙江、湖北、隐弊广西等地发现,但基本得到了控制和消灭。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已传至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20世纪60年代初从香港传入内地,1997年在浙江省首次发现。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藏匿于包装物、交通工具的缝隙处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成虫飞翔、搬运货物或工具可近距离传播。危害木豆、鹰嘴豆、扁豆、大豆、金甲豆、绿豆、豇豆等多种豆类植物。此虫在广西严瞎搭重危磨携拿害绿豆、扁豆、蚕豆、豇豆,一般虫蛀率都在20%~30%,甚至80%以上,经济损失严重。
控制方法:除加强严格的检疫制度之外,可采取磷化铝熏蒸,高频或微波加热处理包装物等方法。国外报道,使用花生油均匀拌入小豆中,可免受四纹豆象的危害。田间也要适时适量地喷洒杀虫剂以防危害。
折叠柠条豆象
一、发生规律
柠条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是危害柠条种子的主要害虫。此虫在该县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春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产卵,5月下旬孵出幼虫,8月中旬幼虫即进入越夏过冬期。有的幼虫还有滞育现象,长达2年之久。成虫羽化盛期稍后于柠条开花盛期,即在柠条70%已形成嫩荚时成虫飞翔力较强,行动迅速,遇惊即飞。成虫白天栖息于阴暗处,傍晚飞出活动,不断用头管插入花筒吸取蜜汁,并取食嫩叶作为补充营养,它也是一种食叶害虫。成虫羽化2~3天后交尾、产卵。雄虫寿命7~8天,雌虫8~10天,最长17天。卵散产于柠条果荚,果荚有卵3~5粒,最多达10粒。卵期10~15天。幼虫多从卵壳下部钻入果荚内,虫道为直孔。幼虫多从种脐附近蛀入种子危害。幼虫共5龄,1头幼虫一生只危害1粒种子。
二、危害特点
1.该虫主要在5~7月间蛀食柠条种子,被害种子的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多有小突起,常有胶液溢出。种子采收后在阳光下曝晒时,常见有带虫种子向上跳动。据调查,近几年柠条豆象幼虫危害该县柠条荚果和种子,荚果被害率达20%~35%,种子被害率达10%~25%。被害种子的胚多数被破坏,大部分只留光壳,丧失发芽力。
2.由于该县90%的柠条林地为纯林,树种的单一,使林内生物种类贫乏,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加之近年管理粗放,生长多年的柠条林未平茬更新复壮,致使抗虫能力逐渐下降,导致柠条豆象的发生纯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未平茬林分重于平茬林分。
三、防治对策及措施
1.帐幕熏蒸。通过采用不同药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磷化铝熏杀柠条豆象的实验,结果以每立方米用10~12克磷化铝、温度在15℃左右、熏蒸48~72小时,杀虫效果良好,杀虫率可达85%以上。
2.5月上中旬开花盛期即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在林内超低量喷雾毒杀成虫,杀虫率可达80%以上,也可采用灯光诱杀成虫;5月下旬用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毒杀幼虫和卵,效果良好。
3.种子处理:因受虫害的种子轻,可用风扇或簸箕选种,再用10%盐水浸选,捞去漂浮种子,集中烧掉;种子入库前,用25%敌百虫粉剂拌种,种子与药剂的重量比为400∶1,拌种均匀后装袋库存。
4.严把产地、调运检疫关。带虫种子未经熏蒸处理禁止调出调入,杜绝害虫传播蔓延。
5.多营造混交林,适时平茬复壮,提高林分抗虫力。
问:豇豆豆杆黑潜蝇虫害有何表现症状?如何治理呢?
四月份正是吃豌豆的好时节,是豌豆正鲜嫩的时间段。像我们种植过豌豆的人就会知道,其实豌豆在成长过程很有可能因为豌豆荚螟的迫害,大量减产和造成豌豆品质不好,味道发苦。我们常会发现有好几片豌豆叶卷在庆芦一起,剥开这些卷叶,会发现它是被一些丝连在一起的,里面有时会发现一个幼虫,它会将卷在一起的叶片啃成洞,或蛀食嫩梢,造成枯梢,这个幼虫就是豆荚螟的幼虫。不仅如此,田间小气候对其发生影响也比较大,一般地势低、湿度大的田块,发生相对较轻,而地势高、湿度小的田块则发生较重。
豇豆荚螟的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可导致落蕾;蛀食嫩荚时,会造成落荚;蛀食将熟豆荚时,可产生蛀孔,并排有绿色粪便;蛀食叶片时,可引起卷叶;幼虫还能蛀入豆茎内引起干枯。豇豆荚螟严重影响豌豆的产量和品质。可用10%昆虫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该药对潜叶蝇幼虫有特殊的活性,可有效控制潜叶蝇的为害和蔓延。
抓防治关键时期,誉兆带防治虫害一般讲究治小杀卵,即在产卵盛期至卵孵化盛期防治。若田间观察到有潜叶蝇为害形成的曲猜兄折虫道,可根据发生基数,合理选择药剂防治。豌豆潜叶蝇,别名斑潜蝇,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别名叶蛆,主要以幼虫危害豌豆叶片。成虫3毫米左右,淡***,幼虫共有3龄,1龄幼虫透明状,2—3龄幼虫淡***。如豇豆、菜豆、苦荬菜等,可人工摘除虫蛹,有针对性地清除杂草,减少越夏虫源。
问:未成熟豌豆豆荚绿色对***是显性,让杂合体绿色豌豆的雌蕊接受***豌豆的花粉,进行测交,结出的数十个豆荚中,其颜色应是
D
解析:解析
问:豌豆豆荚绿色(G)对***(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
spanC
解析:解:A、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表现型只有一种,为绿色腋生,A错误;
B、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GgHH、GgHh,但表现型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B错误;
C、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表现型有两种,分别是绿色腋生和绿色顶生,C正确;
D、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GgHH、GgHh,但表现型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D错误.
故选:C.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