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嘧菌酯使用方法(丙环嘧菌酯使用方法)
【分布为害】
葡萄溃疡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江苏、浙江、陕西、广西、湖南、河北等
20个葡萄主种植省份均有发生。2024年在我国首次报道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病危害十分猖獗,一旦爆发,造成大面积葡萄穗轴干枯、烂果、落粒。减产十分严重,一般减产3%~8%,严重地区达10%~20%,个别地区葡萄园达5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症状】
轻度被害症状
重度被害症状溃疡病主要为害枝条、穗轴、果梗及果柄等部位,穗轴发病,多在果实转色期,穗轴出现黑褐色病斑,向下发展引起果梗干枯,致使果实腐烂脱落,个别果实不脱落,逐渐干缩。
枝蔓被害症状
初期症状
发展过程
枝条发病:大量当年生枝条出现灰白色梭形病斑,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横切病枝条维管束变褐;也有的枝条病部表现红褐色区域,尤其是分支处比较普遍。引起树势减弱甚至死亡。
【病原】
葡萄溃疡病主要是由葡萄座腔菌属的真菌(Botryosphaeriasp.)引起的,该属的无性型主要特征为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菌丝体埋生或表生,致密,颜色为深褐色或灰棕色。培养数天产生分生孢子器,聚生或单生,单腔。分生孢子长圆形或纺锤形,初始时为无色无隔,有的种会随着菌龄增长而颜色加深变为深棕色,并且具有不规则经向纹饰的单隔。
【发病规律】
在我国发生的溃疡病,病原菌属于座腔菌B.d,B.r,B.s,B.o四种,该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通过雨水进行传播,适宜发病的温度是25℃至35℃,田间湿度较大时易发病。葡萄溃疡病菌是弱寄生性病原菌,在葡萄树势衰弱或有伤口的情况下容易感病。易感染溃疡病的葡萄品种为:夏黑、醉金香、红地球、火焰无核等。【发病原因】
(1)品种抗病性差:易感染溃疡病的葡萄品种为:夏黑、醉金香、红地球、火焰无核、维多利亚、牛奶、矢富罗莎、摩尔多瓦等。而美人指、梅鹿辄、霞多丽、藤稔、峰后等品种抗病性较好。品种抗病性差,容易导致溃疡病严重发生。
(1)摘心或抹副梢留下的伤口,或者枝条与铁丝摩擦造成的伤口。
(2)频繁施肥后致根系损伤、长期使用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导致土壤严重酸化,氮肥过量,副梢发生过快,频繁的处理副梢,带水操作或露水未干时抹副梢,有伤口,有水,易感染。
(3)由于频繁处理副梢,消耗了过多的树体营养,树势变弱,会加重溃疡病的发生。高温高湿条件、排水不良致沤根的果园,发生较重。【防治方法】
1、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如美人指、梅鹿辄、霞多丽、藤稔、峰后等品种。
2、清洁田园:冬季修剪时,不留带病枝条做结果母枝。田间的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出去深埋或焚烧。
3、选择合适的架型和合理的枝条密度,保证葡萄叶片充分见光,并留足功能叶片。防治田间枝条过密,通风透光差。
4、合理管理水分,降雨后能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沤根,设施栽培的葡萄,及时放风降湿。
5、根据气候、土壤营养状况、所栽品种和管理水平决定适宜的留果量。根据负载量确定科学的施肥量,防止过量施肥后的烧根和旺长所致的频繁处理副梢。每亩每年雷博士牌系列水溶肥25公斤(亩产1500公斤果园);每亩每年施用雷博士牌系列水溶肥30公斤(亩产2000公斤的果园)。
6、尽可能避免频繁处理副梢,用摘心取代抹除副梢,不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田间操作,以免伤口感染。
7、药剂防治。按规范防治方案,进行系统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开花前、果实生长期、封穗套袋前及转色成熟期打药预防,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预防:
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
50%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等药剂
发生严重地区,一般每个7~10天喷一次,以上几种药剂轮换使用,定期预防。
一旦发现溃疡病,及时摘除病果、病穗,并选择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药剂或配方进行防治: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
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
50%抑霉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等药剂
视病情,一般每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