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番茄菌核病如何识别?如何防治?

2024-06-0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075 次
番茄菌核病如何识别?如何防治?

  番茄菌核病是我国棚室番茄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常造成定的产量损失,露地番茄也有发生。菌核病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64科383种植物,几乎危害所有蔬菜种类和灰藜、马齿苋等杂草,以番茄、茄子、黄瓜、甘蓝、莴苣和芹菜发生危害较重。生产的芸苔素内脂能够有效的从蔬菜育苗开始减少蔬菜发生病害,提高各类蔬菜产量,欢迎大家咨询。

  【症状识别】

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期茎基部受害重,植株叶片、花器、果实和茎秆等均可受害。衰老叶片染病,多始于叶缘,初呈水渍状淡绿色,迅速扩展成大型灰褐色湿腐病斑,可致病叶腐烂或桔死。植株上部病花、病果掉落在叶片,也可引起发病。花器受害,花梗褪色变白,稍呈水渍状湿腐,花瓣失去光泽呈苍白色,易脱落。茎部染病,多在地表处或近地面10~30厘米处及分枝部先发病,也可由叶柄基部侵入,产生褪色水浸状斑,迅速扩大,向两端蔓延并环绕茎秆,病部灰白色稍回陷,有时可见不明显的灰褐色环状纹,后期表皮纵裂,最终病部以上茎叶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絮状霉层(病菌的菌丝和子囊孢子),继而菌丝集结形成初为白色、成熟后转为黑色鼠屎状、圆柱形或颗粒形的菌核。纵剖病茎,髓部空腔中可见到较多的黑色菌核。青果受害病菌多从果柄侵入,也可从残留花瓣或残存柱头侵入,向果面发展,病部水渍状灰白色似水烫过,殃及萼片甚至脐部,迅速变褐,软化腐烂。苗期茎基部发病,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斑,病部缢缩,易折断致幼苗枯死。在湿度大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莓层并形成黑色菌核,引起湿腐但无恶臭味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处理菌核在淹水的条件下1个月死亡,夏季棚室休闲期间,利用灌水、覆盖地面和太阳能消毒土壤,可杀灭土壤中的大部分菌核,实施方法同番茄灰霉病。或在蔬菜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深翻土壤其深度在20厘米以上,可将遗落土中的菌核翻入土壤深处,减少子囊盘产生。番茄移栽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尿可湿性粉剂1千克/667米2,对细土20千克拌匀后耙入土中消毒土壤

  2.培育无病壮苗应抓好浄种和净土两个方面。种子间混杂有菌核,可用10%盐水漂洗种子2~3次,汰除菌核。或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杀死种子中的菌核,定植前汰除病苗。提倡采用草炭、蛭石基质和育苗盘或营养钵育苗。老旧苗床可用电热温床育苗,播种前将苗床温度调到55℃处理2小时,可杀死床土中的菌核,在常温下播种。或在播种前2周,用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150倍液浇灌床土,用塑料薄膜覆盖4~5天,然后翻晾床土7~10天后播种。育苗用基质或床土药剂消毒,可参见苗床病害部分。

  3.加田间管理保护地覆盖紫外线阻断膜做棚膜,可减少子囊盘产生;覆盖地膜栽培抑制子囊孢子传播,可实行全地膜覆盖。棚室利用生态防治法见番茄灰窮病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推广滴灌浇水,采用配方施肥宝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供寄主抗病力。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及病果,适时打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携出田外处理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雾处理,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农利灵)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0%菌核浄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12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65%甲硫?威可湿性粉剂(甲莓灵)600倍液,每667米2施药液量60~70升,着重喷酒植株基部与地表,注意轮换用药,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烟雾和粉尘施药法参见番茄灰霉病部分,还可用10%腐霉利烟剂250克/672,或20%腐霉?百菌清烟剂250克~3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