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 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盐渍化——农业领域的一大难题
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的盐分过多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甚至无法生长植物的现象。盐渍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其中以我国北方地区最为突出。据统计,我国受盐碱化影响的土地面积达到1.7亿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近20%。盐碱化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大难题。
盐渍化的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盐碱化土地的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使产量大幅降低。盐碱化土地的盐分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作物的品质。盐碱化土地的水分利用率低,水分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盐渍化的成因
盐渍化的成因很复杂。其中,干旱气候、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排水不畅、过度灌溉和过度施肥是主要因素。干旱气候和地下水埋深浅是盐渍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土壤排水不畅、过度灌溉和过度施肥则是加剧盐渍化的因素。
盐渍化的治理方法
盐碱化土地的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植物栽培和科学施肥等。其中,土壤改良是盐碱化土地治理的核心。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石灰中和、石膏改良、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等。科学施肥也是治理盐渍化的重要措施。科学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治理盐渍化的重要方面。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在防止盐渍化的同时还能提高作物产量。
盐渍化的预防措施
盐渍化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优化种植结构,减少过度灌溉和过度施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抗盐碱性,改善排水条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减少过度灌溉和过度施肥,能够有效地防止盐碱化的发生。同时,改良土壤,提高作物抗盐碱性,也是防治盐碱化的重要措施。
总结
盐渍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大难题。治理和预防盐渍化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植物栽培和科学施肥等。在治理和预防盐渍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知识
盐碱地(yánjiǎndì)是指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是指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超过了作物耐受能力的一种土地类型。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石灰中和(shíluìzhònghé)是指通过添加石灰等化学物质将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中和,使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达到平衡状态。石灰中和是改善酸性土壤的重要方法之一。
有机肥料(yǒujīféiliào)是指从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菜叶等有机物中提取出来的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参考来源:
1.《盐碱地生态修复技术手册》
2.《盐渍化土地治理与利用》
3.《盐碱地改良技术》
相关拓展:
土壤盐碱化释义:
土壤盐碱化(SoilSalinization),又称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即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中国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问:盐渍化的解释
盐渍化的解释又称“盐碱化”。土壤滑卖森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土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随着毛细管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信亩,盐分积聚于地表。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潮的淹浸,使土壤盐分增加。词语分解盐的解释盐(盐)配首á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盐巴。盐卤。盐分(坣)问: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系指土壤中盐、碱含量超过正常耕种土壤水平,以致作物开始生长时就受到伤害。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据统计,美国、埃及和印度灌溉土地地盐渍化和沼泽化面积占全部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广泛。
1.土壤盐渍化的形成
盐渍化问题可归结为盐分富积和盐分运移两个过程。土壤中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细作用而迁移至近地表处,当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表面或土壤中蓄积起来。因为盐分没有消散,灌溉时这些盐分又溶解于水中,增加了灌溉中的盐分。盐分的**和迁移使其在土壤表层积累起来,这样就使植物的根部受损而妨碍其生长。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情况下,盐分析出土壤表面并呈白色盐结皮状成片地淀积。这种盐渍化的土地多属于不毛之地。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地下潜水水位与水质、地下水径流条件、岩土体含盐量、灌溉水矿化度等。干旱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素,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条件,山地的水盐运动多为下渗-水平径流,而盆地中心多表现为水平-上升型。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引起盐渍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灌溉用水管理不善的,一方面由于灌溉水中含有盐分,这些盐分在土壤中不断蓄积;另一方面底层土壤中含有的盐分被灌溉水所溶解,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残留于地表面。
2.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好启春要表现为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还可引起道路路基下陷、工程建筑材料松胀或腐蚀。
盐渍化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问题,土壤盐渍化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随着当今对农业生产要求的提高,灌溉变得更加不可缺少。灌溉带来的增产与盐分蓄积和洪涝造成的减产之间的矛盾也将继续下去。
据对内蒙古河套平原友耐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甚至达30%。河南省豫北平原地区因大规模的引黄灌溉,20世纪60年代曾发生大面积土壤盐渍化现象。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化土地造成的农作物减产达10%~50%,重度盐渍化土地则颗粒无收。山东省km2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km2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20亿元。严重的盐渍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段永侯等,1993)。
3.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
(1)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注意排灌配套,建立农田林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使土地盐渍化程度减弱。
1)改变大水温灌的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控制渠道渗漏,防止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2)修建地表排水设施,排除地表积水。
(2)综合治理,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地
盐渍化土地的改良目标在于排出土壤中过多的易溶性盐类,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改善旁裂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使有益的微生物活动增强,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排水冲洗,即修建水利工程和排灌系统。对盐渍化土地进行淋洗,使土壤脱盐和地下水淡化。对不同含盐类型的盐渍化土地,改良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SO2-4为主时宜于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冲洗;以Cl-为主时宜于在晚秋初冬季节冲洗;在含有NaHCO3(苏打)的情况下,应当配合化学方法加以改良。
种植水稻是改良和利用盐渍化土地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盐土种植水稻一年后,0~40mm土层的含盐量即由0.43%降低到0.06%。种植水稻必须结合排水,并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平整土地、播前冲洗、活水灌溉、逐年翻深和修筑排灌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这样,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才能更加有效。曾遭受次生盐渍化强烈危害的豫东地区,由于种植水稻而成为中原地区的高产粮区。
问:什么是盐渍化
土地问:土壤盐渍化是什么
问题一:土地盐渍化是什么?及原因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成因: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问题二:土地盐碱化与土壤盐渍化有什么区别?40分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如果确切地说,还是有差别的。
以我目前的水平,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而盐渍化和盐化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然后来说说盐化和碱化的差别,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问题三:土壤盐渍化标准是多少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纯手工制表:
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含盐总量(干土重%)|氯化物含量(以cl-%计)|硫酸盐含量(以SO4-%计)|作物
非盐渍土|<0.3|<0.02|<0.1|正常
弱盐渍土|0.3~0.5|0.02~0.04|0.1~0.3|不良
中盐渍土|0.5~1.0|0.04~0.1|0.3~0.4|困难
强盐渍土|1.0~2.2|0.1~0.2|0.4~0.6|死亡
盐土|>2.2|>0.2|>0.6|死亡
问题四:什么是土壤草甸化和盐渍化水库建成后,原有的河流径流被抑制,尤其是上游的回水区,形成了相对静止的水环境,泥沙淤积,杂草丛生,逐步演变成沼泽和草甸。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到水库的寿命,也影响水质。关于盐碱化(盐渍化)问题,主要是在干旱地区,由于水库的蓄水而抬高了地下水水位,造成库区周边地带及灌区土壤盐分积累。
问题五: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区别土壤盐渍化(soil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问:长江中下游盐渍化严重吗
不严重。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西欧平原属于湿润地区,不易发生盐渍化。
长江别名:扬子江、天堑、九派、母亲河长江,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与非洲的尼罗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