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虫害调查方法

2024-04-1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295 次
玉米虫害调查方法

一、金针虫

属于重要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常见危害玉米的有:沟金针虫、细胞金针虫、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

沟金针虫:俗称节节虫、铁丝虫、钢丝虫、土蛐蜓等,我国南至长江流域沿岸,北至山西、河北、北京和辽宁南部,西至甘肃陇中东部和陇东南部,东至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细胸金针虫:俗称铁丝虫、叩头虫,分布范围广,南达淮河流域,北至东北地区的北部,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水浇地、低洼过水地和有机质较多的黏土地危害较重。

褐纹金针虫:俗称褐纹梳爪叩头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华中的湖北、西南的广西和东北的辽宁等省份也有分布。在华北地区常与细胸金针虫混合发生。

金针虫为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及麦类、豆类、多种蔬菜、林木的根部。

?【各形态】

金针虫

1和2沟金针虫雄成虫和末龄幼虫3~5细胸金针虫成虫、末龄幼虫和蛹6~8褐纹金针虫成虫、幼虫侧面和正面

?【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1代,第一年、第二年以幼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成虫于9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将卵散产在土下3~7cm深处。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土壤湿度大时对其化蛹和羽化有利。

细胸金针虫:一般2年完成1代,少数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20~40cm的土中越冬。越冬幼虫次年5月开始危害,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卵产在表土内,华北地区多发生在水地或湿度较大的低洼过水地及河岸淤泥地,以富含水分和有机质的黏土地较多见。

褐纹金针虫:在陕西3年发生1代。当年孵化的幼虫发育到三至四龄越冬,第二年以五至七龄幼虫越冬,第三年正常发育的幼虫7~8月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即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上旬平均土温17摄氏度、气温16.8摄氏度开始出土,成虫活动温度20~27摄氏度,下午活动最旺盛,5~6月进入产卵盛期。

宽背金针虫:每4~5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末到5月初开始上升活动,危害玉米种子和玉米苗。老熟幼虫在7月中下旬化蛹。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冬季深耕35cm左右,破坏其生存和越冬场所,降低虫口密度。

②合理轮作,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

③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④发生严重时可浇水迫使害虫垂直移动到土壤深层,减轻危害。

化学防治:

①种子包衣或拌种: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或用4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0L,拌种200kg。

②土壤处理:每667m2用5%辛硫磷颗粒剂1.5kg拌入化肥中,随播种施入地下;或耕地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ml拌细土2~3kg撒施。

③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杀虫灯诱杀,有一定防治效果。

二、地老虎

种类很多,危害玉米的主要为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

?【各形态】

五种地老虎

1.小地老虎2.小地老虎卵3.小地老虎幼虫4.小地老虎蛹

5.黄地老虎雄成虫6.黄地老虎卵7.黄地老虎幼虫8.黄地老虎蛹

9.大地老虎雄成虫10.八字地老虎成虫11.警纹地老虎成虫

?【发生规律】

①小地老虎:在各省因地势、地貌与气候不同而异,每年发生的代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1年发生2~5代。成虫白天潜伏于杂草丛中、枯叶下、土隙间,夜晚活动。成虫产卵量和产卵期在各地有所不同,产卵期随着分布地区和时代不同而异,主要取决于温度高低。

卵散产在杂草中或幼苗上,少数产于枯叶和土缝中,近地面处落卵最多。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大多数迁移到田埂、田边、杂草附近,钻入干燥松土中筑土室化蛹。

第一代幼虫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小地老虎属迁飞害虫,春季由低纬度到高纬度、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秋季则沿着相反的方向回迂。

②黄地老虎:在东北、内蒙古1年发生2代,西北2~3代,华北3~4代。一年中春、秋两季危害,但春季危害重于秋季。一般以老熟幼虫在麦田、绿肥、草地、菜田、休闲地、田埂以及沟渠堤坝附近的土壤中越冬。次年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上移到土壤表层,做土室化蛹。在华北5~6月危害最重,黑龙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最重。

③大地老虎:在我国各地均为1年发生1代。幼虫孵化后取食一段时间,以低龄幼虫在田埂杂草丛及绿肥田的表土层越冬。3~5月进入危害盛期,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时,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夏,9~10月羽化为成虫。卵多产在土表或幼嫩杂草茎叶上,每头雌虫可产卵1000粒。

地老虎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对黑灯光极为敏感,对糖、醋、蜜、酒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和泡桐叶表现强烈正趋化性。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及时清园,适时中耕除草,秋末冬初深翻土壤,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雨季注意排水,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化学防治:

采用40%毒·辛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每667m2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5kg撒施后浇水防治。防治的关键是使药物与虫体充分接触,所以在用药时也可结合除草、打孔、提前浇水等方式,将地老虎诱至地表,以增加防效。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清晨在断苗、断株的根际挖土捕杀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或高压泵灯等诱杀越冬代成虫,也可利用发酵变酸的食物(烂水果、胡萝卜、甘薯等)加入适量的药剂,诱杀成虫。

友情提示:防止文中提到的方法和用药等后期用到,可点击下方【☆】图标收藏,后面可在【我的-收藏】里查看。

注明:本文参考文献【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