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纹枯病的病症(小麦的纹枯病的病症)

2024-04-1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016 次
纹枯病的病症(小麦的纹枯病的病症) 分布和感病原因

由于这种感染性极强的真菌,所以在全国的大部分地方这种病都十分常见。这种病菌尤其喜欢呆在矮杆密植的水稻田(矮杆密植水稻表示我很无辜,难道是因为我长的矮就欺负我吗,表示这种菌真是其软怕硬),其实,这和这种菌的本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它对于高温高湿(22-28℃,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适应性非常的好,所以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湿度的增加,真菌大量的繁殖,阳光照射不进去,不能及时的杀菌,而且纹枯病还有一个别名——花脚病,那么植株越矮,感病的症状会更加严重一点。而且在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的条件下,都会导致纹枯病的大量发生。

症状发生在叶鞘上: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会产生深绿色的边缘模糊的小斑,之后会扩大,呈现出一种云纹形或者是椭圆形,边缘的深色渐渐向中间蔓延,中部呈现出灰败的绿色或者是灰褐色,中部组织会被破坏呈现半透明状,边缘会是暗褐色。严重的话,病斑会扩大相连,导致植株发黄枯死。

叶鞘病害

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和发生在叶鞘上的一样,叶片的边缘会退黄,如果当时病菌数量巨大的话,会很明显的发现叶片会快速腐烂,茎秆在后期也会发黄,变得很软,易折。

叶部病害

发生在颈部上:会有明显的颜色过渡,刚被侵染时是污绿色,后变成灰色,颈部感病常常会导致严重减产,因为感病的植株常常不能抽穗,即使可以的话,抽穗的秕谷也是比较多的而且也会影响下一年的播种。当温度较高时,感病植株上的病斑会大量的繁殖,在肉眼看来就是上面布满了白色的霉粉层,这就是细菌的孢子(光是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但是水稻却要忍受一生,向他们表示同情和敬意)。

颈部病害

防治措施选取抗病品种。但是现在较抗病的品种不是很多,还需要考虑抗病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播种环境,所以难度很大。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并且要大面积的打捞,带出田外处理。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毕竟只有营养充足了,才能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对水分的把控也很重要,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及时喷药。每亩用20%纹特佳40-80g或12.5%绿丰纹散100-200ml,兑水30-45kg喷雾,一般要每隔10天左右,喷药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