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混养时该如何进行病害防控
这一篇农资知识会给网友们剖析“鱼虾混养时该如何进行病害防控”的内容进行解释,期望对农资人们有少许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在有了鱼虾混养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而且,养殖户研究了多种养殖组合,提高了养殖成功率,获得了高收益。在养殖过程中,很多人缺乏科学、系统的规范和管理、用药、预防意识。
那么鱼虾混养中的病害防治应该如何应对呢。
1、池水藻华、底水泛滥和有害藻类繁殖的防治。
当有害藻类浓度不大时,可换水并使用微生物制剂抑制其繁殖。
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时,先用药物灭藻。然后用解毒剂排除毒素。同时,注意改良基质,重新培育。
压力会引起对虾的生理变化,削弱它们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它们对病菌或病毒的抵抗力,进而导致**爆发。
(1)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增强对虾的体质。
(2)当水质变差时,要及时调整水质。
增加水体和水底的溶氧量。然后使用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同时,飞溅应力Vc。
(3)虾换壳时,要保证顺利进行。
使用应激包壳素可以有效补充矿质元素,使对虾蜕壳顺利完成。
(1)经常保肝、护肠、解毒,可起到预防作用。
(2)调整水质,做好底质改善工作。
(3)维持溶解氧,维持藻类平衡,防止落藻。
现在鱼虾混养已成为一种新的水产养殖形式。选择合适的鱼虾混养,可以防治对虾白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防治对虾病害、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实用技术措施和手段。
好文探索:鱼虾混养最易忽视的八大病害防治要点
粤东土塘鱼虾混养主要是以轮捕轮放为主要养殖模式,采用多批次放苗,多次收获,一塘水养到年底。养殖时间一般从农历3月到10月。
苗种选择主要以当地产的土苗为主,放养密度高一般首次放苗10万/亩,以后根据养殖情况及收获情况适当补苗,每次补苗在5-8万/亩。由于种苗质量差,虾苗成活率低:6%-15%,极少数成活率达20%以上。
混养鱼类以草鱼等四大家鱼为主,混养密度在10-25条/亩。附带混养鲫鱼、鲤鱼、罗非鱼等其他鱼类。饶平黄冈一带盐度较高,在雨季也能保持在3-4‰以上,混养鱼类主要以黄鳍鲷、乌鱼、沙尖、青蟹等广盐性海水鱼类。
养成后分多次放地笼收获,收获规格小:100条左右开始抓虾,到年底干塘规格在30-60条/斤。
对饲料要求较低,主要选择蛋白质含量在35%-37%的虾配合饲料,加上蛋白质含量在26%-30%的鱼虾混养料。
养殖观念相对落后,对于管理、用药、预防缺乏科学系统的规范及意识。
上半年对虾养殖投苗迟迟未开始:清明前放苗量不足10%。至4月底,放苗不足40%。随着5月初雨水来临,养户在5月份才全部放苗完毕,相比去年同期推迟约1个月左右。
主要受近几年早苗成功率低影响,特别是2023年清明前后投的两批苗成功率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今年清明前后雨水明显比去年少得多,相对干旱的天气,对于水污染严重且水资源不足的环境下,也不是很适合投苗。
1、池水倒藻、泛底、有害藻类繁殖。
原因:有机质积累,水质出现富营养化。
危害:水质变化大,不利于对虾生长。死亡后分解过程中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威胁对虾生存。
处理措施:有害藻类浓度不大时,可排换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抑制其繁殖。
有害藻大量繁殖时,先用药物杀藻。再使用解毒剂消除毒素。同时注意改良底质和重新培养。
注意:在使用杀藻剂之前应判断对虾的体质状况,避免因为药物**而引发病害。
原因:养殖过程中,鱼虾的密度大,饲料大量投喂,造成粪便多,含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混浊,水底溶氧不足等有关。天气变化大造成倒藻。
1)彻底清塘、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3)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
4)池塘装上充足增氧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
5)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氨基酸调水产品”、“氨基酵素肥产品”等。
6)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7)定期改底,防止池底积污发臭。
8)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肠道有益菌,增强对饲料营养的吸收利用,减少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
原因:水体富营养化或施肥不当,肥料中磷占比例过大,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这种水体中的对虾长速缓慢、成活率低、发病率高。
1)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蓝藻初期,池水会出现非常鲜艳的翠绿色。
使用光合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能有效抑制蓝藻繁殖。
3)清淤。强氧化剂清塘。肥水时注意藻的类别,少磷。
4)水位宜浅,池边增氧,氧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6)底改、沸石粉、吸附剂、微生物制剂降解。
7)强氧化剂消毒抑制藻类时注意增氧、解毒。
8)杀藻后换水补菌,引进新水等。
9)Em菌加红糖,降低ph值,能抑制蓝藻繁殖。
应激产生危害:应激会引起对虾生理发生变化,使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弱,对病菌或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继而导致**的爆发。
应激原因分类:气候变化(如大幅度降温)、水质突变(如“倒藻”)、生理突变(如蜕壳、病原入侵、淡化适应)、物理**(如拉网捕虾)、药物**(如使用消毒剂)。
1)不同情况下均需增强对虾的体质。
可同时采用外泼和内服免疫增强剂的方式。
2)水质恶化时需及时调节好水质。
提高水体和底部的溶氧。再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来调控水质。同时泼洒应激Vc。
3)存在有毒物质时应尽快消除。
4)对虾在蜕壳时要保证其顺利进行。使用应激固壳素能有效补充矿物元素,使对虾蜕壳顺利完成。
主要原因是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不良,白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其他有机物等在异养细菌的作用下,慢慢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
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底层溶解氧不足,造成虾的鳃损害或中毒死亡,白对虾脱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
1)勤解毒、改底、施肥和补菌,控制透明度在40cm左右。
3)雨后少量多次施放石灰、应激固壳素和白云石粉,保持水总碱度在100以上。
5)脱壳过后,补充钙质及其他虾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镁、磷等)。
2)水质有害藻类繁殖过多,水色太浓。
最为常见的控制方法:在饲料中拌抗生素药物,比如氟苯尼考,土霉素之类的药物。这些措施有效但低效。
1)定期投喂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定期保肝护肠解毒,可以起到预防效果。
3)维持溶氧,维持藻类平衡,防止倒藻。
4)定期检测弧菌、总菌,培育优良有益菌,保持总菌和弧菌比例>30:1,以菌抑菌。
病因分析:出现肝胰脏萎缩,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养殖环境、水体、绿弧菌和对虾本身这几个方面。
1)近年来养殖海区的水质富营养化,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2)养殖过程中过量投饵,造成有毒物质增加。
3)养殖水质富营养化,倒藻等导致水中藻毒素的增加。
导致对虾体质弱化,抵抗力变差的因素:。
1)苗种场就用抗生素,苗种体弱,抗逆力差。
4)饲料存放受潮变质,导致含霉菌等致病菌。
6)对虾体弱,苗种复壮不及时,后期积弱严重,损坏免疫器官、消化器官。
弧菌方面:出现肝胰脏萎缩池塘,对水质、虾肝胰脏进行弧菌检测,除了常见的黄弧菌,同时均能检测出绿弧菌。
4)维持溶氧,维持藻类平衡,防止倒藻。
5)定期使用有益活菌,保持藻相、菌相平衡。培育优良有益菌群,以菌抑菌。定期检测弧菌、总菌,保持总菌和弧菌比例>30:1、
此病常发生于高温高盐度的水体,虾发生此病时一般头胸甲容易的剥离,肝脏变红肿,肝脏有时表层变白。
弧菌常见于有机物较多的池塘,养殖高峰期适当换水排污,减少水中有机物,可有效预防弧菌病。
此病一般容易感染软壳虾,其危害性及传染性都极强,在高温的季节以及高盐度的水环境应适当加大换水,有淡水资源的应多补充淡水,并且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
对已发生此病的虾塘应采取隔离的办法,以免污染其他虾塘,除了消毒换水,还可在药饵里添加一些环丙沙星类的抗菌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此时应当注意的是排换水要分多天多次进行,每次都不能过多,以免**虾蜕壳而增多感染的机会。
另外消毒药也不能用过量,避免引起虾的抵抗力降低而被感染。
此外当虾受弧菌侵入时更容易因感染其他病毒而引起大规模暴发流行,所以发生弧菌病时应要注意其他病症的并发,要及时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及蔓延。
对于弧菌,目前主要是通过弧菌培养基作为监控水质弧菌的含量。
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总菌量及弧菌量,同时将比例控制在>30:1以上。实验证明,适当补充碳源,培育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当池塘水中总菌量和弧菌量比例>30:1,发病率将会大大降低。
优质的水质能有效降低弧菌的数量。
精选问答:
1、虾稻共作模式如何控制水位?
10月25日左右开始放水,逐步排干稻畦面水体,11月3日进行水稻机械收割,在此期间10月30日左右下地笼对青虾进行一次捕大留小的捕捞,待水稻收割完毕,11月9日起再下地笼对青虾进行陆续捕捞上市。
“稻虾共作”模式,具体怎么操作?
技术要点
试验田选择与改造→清塘→水草种植→水稻移栽→苗种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收割→养殖对象起捕上市
1选址与改造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四周用60厘米高铝皮作护栏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改造采用“田”字形,一沟一畦式稻田田间功能布局,沿田埂四周挖环形外沟,在中间挖内沟(简称外沟和内沟),其中外沟8米宽×1.5米深,内沟6米宽×1.2米深,坡比1∶(1.5~3),生产道路路基4米宽×0.12米厚C30混凝土硬化×0.6米高,高程以田面为基准点,在内、外沟里安装2.2千瓦盘式微孔增氧设备,在南北两边独立设置进排水系统并套用双层80目的筛绢过滤网,避免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
2养殖沟内清塘消毒及栽种水草
5月26日改造后的养殖沟经过一个月的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趁热均匀泼洒在池沟底部和四周坡岸,以清除野杂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继续曝晒一周至龟裂,为日后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6月2日养殖沟内进水5厘米并用专用有机肥或碧卡菌肥水膏作基肥,4日起在沟内移栽伊乐藻,水草种植面积占养殖沟面积的30%,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沟内水流通畅,另外摆放42捆茶树枝为青虾提供栖息、蜕壳、躲藏和避暑的场所。
3水稻种植
6月10日进水以田面平为标准,水稻种植区每亩施经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羊粪150公斤、猪粪300公斤、菜籽饼300公斤,均匀遍洒并进行翻耕,12日回水没过田面5厘米,18日用机械插秧移植水稻,当天插完,隔两天再加水10厘米保秧一周。水稻品种选择茎杆粗壮、**性强、耐深水、抗病抗倒的品种作为水稻,采用宽行稀植,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控制基本苗在5.5万穴/亩。
4苗种放养
6月21日共放养规格在12~15尾/公斤花白鲢400尾,7月10日用生物肥水膏进行肥水,培育浮游动植物,为虾苗下塘提供适口的基础饵料,13日选择生长快、规格大、抗病性强的 “太湖1号”青虾苗进行放养,每亩放规格在6500尾/公斤虾苗4万尾, 25日从本镇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引进经标粗的沙塘鳢苗1354尾进行套养,沙塘鳢平均长度在2~3公分,苗种放养前均用苗种专用浸泡剂消毒,以防外界病菌带入。
5日常管理
(1)水稻管理:稻田插秧后稻畦面水层一般控制在8厘米左右,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将稻畦面水位升至20厘米左右,进行深水控孽,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水层逐步加深,并在水稻进入齐穗期提高稻畦面水位至40厘米左右,此后略有下降,并保持在30厘米左右。8月3日施一次有机肥,便于水稻拔节引穗,8月17日及29日使用生物农药(苦参碱)各一次进行水稻稻飞虱及纵卷叶螟病虫害防治,其他时间从未施过农药。
(2)水产养殖管理:虾苗下塘后第3天起进行饵料投喂,开始选择0号白对虾饲料0.5公斤/亩,7天后根据吃食情况逐步增加,进入9月份育肥阶段每天投饵料3.5公斤/亩。在水质管理方面从7月24日开始每隔一周定期用生物制剂及改底产品进行调水改底,高温季节每3天加水10厘米并排掉部分老水,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保证池水有丰富的溶解氧,30日进行一次青虾纤毛虫防治。平时有专人负责勤巡塘、勤观察、详记录,利用检测设备对水质情况定期检测,根据天气等状况灵活调整投饲量,基本做到精准投饵及水质监控。
(3)收割起捕:10月25日开始放水,逐步排干稻畦面水体,11月3日进行水稻机械收割,在此期间10月30日下地笼对青虾进行一次捕大留小的捕捞,待水稻收割完毕,11月9日起再下地笼对青虾进行陆续捕捞上市。
2、集装箱养鱼的新模式出现了,利用集装箱养鱼都有什么优势?
集装箱养鱼是一种新兴的养鱼方式,它是一种连片、立体的集约养殖方式,循环水、高密度受控养殖使其成为高效水产养殖系统。 集装箱养鱼根据水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陆基推水式”和“一拖二式”两种模式。
陆基推水式的优点是一是养殖成本低,二是设施化农业收获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三是由于集装箱的高密度养殖,可以精准控制,集中投喂,节省了饲料成本,降低了管理成本。
最后的优点就是鱼虾品质好,因为水是不断环流的。 由于陆基推水式养殖箱配备了废水沉淀系统,可以将废水进行多级沉淀后去除掉悬浮颗粒然后排入池塘,使得养殖自身污染极小,而且由于换水量很大,因此发生病害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减少,由于养殖区域集中,所以使用药物来进行病害防治的用药量也大大减少,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
一拖二式与陆基推水式不同,它属于全封闭集装箱养殖,它包括了一个智能水处理箱和两个养殖箱,他的核心和关键都式全程封闭水处理。 一拖二集装箱养殖有非常突出的六控系统,可以实现养殖的智能标准化、绿色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精细工业化,它的优点是辅助设备多,可以精确调节水体中的各项指标,确保养殖水质最佳,它还有恒温系统,可以提高养殖对象成活率,满足错季市场需求,获得持续性收益,最后就是满足了生态环保绿色的要求,辅助设备及时处理养殖粪污,降低病害风险,提高养殖水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