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和黄鳝的区别
这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泥鳅和黄鳝的区别”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愿对大家有点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泥鳅与黄鳝的区别体现在种类、形状、颜色、栖息地等方面。泥鳅是泥鳅科泥鳅科的底栖鱼类。
它的身体是圆柱形的,它的背部是灰褐色的,它的腹部是白色的。鳃鱼科鳗鱼属的鱼体呈长条状,背部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
泥鳅和鳗鱼的种类不同。其中,泥鳅是泥鳅科的底栖鱼类。
一般2岁开始性成熟,繁殖季节为每年4-9月,繁殖高峰期为每年6-7月。而鳗鱼属于合鳃科的鱼类,它们的繁殖季节通常是每年的六月至八月。
泥鳅和黄鳝有不同的形状。泥鳅身体呈圆柱形,头较小,口鼻部较尖。
它的嘴位于下方,形状类似于马蹄铁。黄鳝的身体呈细长的圆柱形,类似于一条长长的蛇。
体长约70厘米,最长可达1米,头部比较肿胀。
泥鳅和黄鳝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泥鳅体背部灰褐色,下部白色,体侧、背鳍、尾鳍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颜色较淡,全身有不规则的斑点。
泥鳅和鳗鱼的栖息地不同。泥鳅喜欢生活在泥沙和流速缓慢的水域,适合生活在水温10-32度的水域,而鳗鱼是热带、暖温带鱼类,通常生活在水体中部。
底部区域主要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泥泞质地中。
精选问答:
1、泥鳅和黄鳝有什么区别?
泥鳅和黄鳝的区别是:
1.品种不同。泥鳅属于鳅科,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而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等。
2.体型不同。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鳝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3.营养成分不同。泥鳅每100g泥鳅热量15.00大卡,碳水化合物2.90g,脂肪0.20g,蛋白质0.80g,纤维素0.50g,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黄鳝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4.功效不同。泥鳅性平、味甘,入脾、肝经,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黄鳝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2、如何区别黄鳝与泥鳅?
泥鳅和黄鳝的区别是:
1.品种不同。泥鳅属于鳅科,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而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等。
2.体型不同。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鳝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3.营养成分不同。泥鳅每100g泥鳅热量15.00大卡,碳水化合物2.90g,脂肪0.20g,蛋白质0.80g,纤维素0.50g,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黄鳝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4.功效不同。泥鳅性平、味甘,入脾、肝经,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黄鳝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