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西瓜烂果是什么原因

2024-03-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87 次
西瓜烂果是什么原因

  此篇经验总结会给农友们分享“西瓜烂果是什么原因”的内容进行精确分享,但愿对各位网友们有几许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黑斑病、脐腐病、白丝病、菌核病、花腐病、酸腐病、炭疽病、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果腐病等**都可能导致西瓜腐烂,其中酸腐病多发生在半熟瓜上。发病后期,西瓜表面会产生一层紧密的白霉层,严重时会导致水果腐烂。炭疽病多发生在小瓜上,导致西瓜畸形或脱落,最终腐烂。

  病部常长黑霉层,病斑水渍状,深色,发病后期果实腐烂。

  随着病情的发展,西瓜顶部很快变成深棕色,果肉失水,扁平或凹陷,一般不腐烂,潮湿的空气经常被一些真菌腐烂。

  西瓜病部呈灰棕色和红棕色,表面产生丝状白色菌丝层。后期会进一步向周围辐射扩展。

  干燥时,病瓜失水干腐,病瓜腐烂。

  发病部位多在果实顶部,初期呈淡棕色水浸状斑点,逐渐扩大。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病变部位呈软腐,长出青灰色棉毛状菌丝。

  首先花腐,然后残花附近的幼果发病,呈水渍状软腐,严重时全果腐烂。

  多发生在半熟瓜上,病瓜初呈水渍状,后期西瓜表面会产生一层紧密的白霉层,逐渐呈颗粒状,严重时会导致瓜果腐烂。

  多发生在幼瓜上,导致西瓜畸形或脱落,果实变黑,最终腐烂。

  果实感染初期,西瓜表面会出现棕色圆形凹陷斑,可能侵入果肉,最终导致果实腐烂。

  发病初期出现许多深绿色水渍,后期发展为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渍,严重导致西瓜腐烂。


好文探索:西瓜烂果原因可不止一点,如何科学防治才是关键


  西瓜烂果可能是焦腐病、疫病、绵腐病、细菌性软腐病以及炭疽病,如何科学防治才是关键。

  通常从果实蒂部开始,果皮局部变褐,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颜色转深变黑后果肉迅速腐烂。

  后期烂瓜果实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瓜果柄往往也变黑,有时也长出黑色小点。

  一旦发生此病,瓜果迅速腐烂。

  有两种病原菌,一是称可可球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二是称柑橘葡萄座腔菌(实际上是可可球二孢的有性态),属子囊菌门真菌。

  病菌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西瓜果实病部越冬,翌年5月以后气温升至日夜均温24-26℃,加上降雨多时迅速发生。高温高湿利其传播和蔓延。

  低于10℃病菌不能生长发育。

  1、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防止肥料带菌传病。

  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西瓜生长期间发现病果及时摘除。集中销毁,不可丢弃在西瓜地里。

  4、药剂防治:一旦发现并还,需要对全田的西瓜及时喷药,可选用20%松脂酸铜乳油兑水500倍液,或40%喹啉铜兑水20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噁醚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40%细除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采摘瓜前7天停止用药。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及果实。子叶染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圆形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枯死。

  真叶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整形病斑,迅速扩展,湿度大时,腐烂或似开水烫过,干后呈淡褐色,易破碎。果实染,则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渍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

  此病原菌称德氏疫霉,属卵菌。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粪肥中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76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温限5-37℃,最适20-30℃,高温高湿条件发病迅速,排水不良、栽培过密、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1、选用抗病品种:如京欣、秀丽等小西瓜品种较抗疫病。

  2、种子消毒: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30%苯噻氰乳油兑水1000倍液,浸种6小时。

  3、选择排水良好的农田或采用深沟高湘或高垄种植。

  4、发病初期及早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2%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600倍液,或72%72%烯吗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6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兑水600倍液,或6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600倍液喷洒。

  发病中、后期病害侵染到茎基部时,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水0.4-0.5L(即400-500克)。

  苗期染病,引起猝倒,结瓜期染病主要为害果实。

  贴土面的西瓜先发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渍状,后迅速变软,致整个西瓜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即病原菌的菌丝体。

  此病菌称瓜果腐霉,即卵菌。

  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残体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

  最后又在病组织里形成卵孢子越冬。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经沤制的腐熟有机肥。

  2、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可把瓜果垫起。

  3、实行吊架栽培,是瓜果离开地面。

  4、发病初期喷洒下列药剂:20%松脂酸铜乳油兑水500-750倍液,或20%冠绿乳油兑水750-10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苯噻氰乳油兑水1000倍液,或30%鹰上台(恶霉灵20%加上20%加上甲霜灵10%)水剂兑水2000倍液喷洒。于采摘西瓜果前7天停止用药。

  染病果实的表面初为水渍状深绿色病斑,后病斑渐扩大,稍凹陷,色渐变为褐色,从表面向内腐烂,有臭味,病部以上茎蔓枯萎。

  此病原菌称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属细菌。

  其生长发育适温25-30℃,最高40℃,最低2℃,在50℃经10分钟致死。除侵染西瓜等瓜类作物外,还侵染番茄等茄科、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芹菜等伞形花科和莴苣等多种蔬菜作物。

  在田间操作中,避免机械损伤,尤其注意勿在阴雨天或露水未干之前整枝打杈。

  发病初期及早喷洒下列药剂之一:40%细除可湿性粉剂兑水800倍液。40%攻细可湿性粉剂兑水800倍液,每克含1000亿个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1000倍液,或20%松脂酸铜乳油兑水500-750倍液,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兑水800倍。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外围常有黑褐色晕圈,其病斑上常散生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

  果实染病初为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常龟裂,湿度大时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

  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发病最适温度为22-27℃,10℃以下、30℃以上病斑停止生长。

  病菌在残棵或土里越冬,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开始初次侵染。

  炭疽病的防治应重点选用抗病品种,调节室内湿度,使其降至70%以下,并抓好全生育期的保护。

  对种子消毒,可用55度温水浸种15分钟,培育无病壮苗。

  药剂防治,保护地和露地在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 还可选用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抗霉菌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0%抑霉唑水乳剂800倍液对炭疽病特效。


精选问答:


  1、西瓜多长剪枝?

  1、剪藤:给西瓜剪藤是为了调整西瓜植株的营养生长结构,剪藤的时期一般在六月份下旬到七月份上旬之间。常用的留藤方式有单藤式和双藤式。

  2、压藤:压藤的目的是为了使西瓜藤蔓定向定位,促进不定根的生长。一般当西瓜藤蔓长到四五十厘米的时候就要开始压藤了。压藤的方法可以先用泥土把瓜疼压住,然后每隔四、五节就压一道,压三到五道。

  3、倒藤:西瓜倒腾时期在西瓜藤长出五六片真叶时进行,倒藤方法在主藤延伸相反方向的瓜藤基部放上一块泥土拍实

  2、西瓜七个叶怎么修剪比较好?

  一般采取三蔓整枝方式。西瓜秧蔓长至一米长时铺一层麦杆固定瓜蔓,防止烂果和机械损伤。

  2

  /7

  随时打掉新长出的子蔓,保留子蔓上长出的孙蔓。座果后果实已成为养分的分配中心,植株长势趋向缓和

  3

  /7

  座瓜后长出的枝叶光合作用可供应果实生长和营养积累,因此座瓜后不再整枝。

  4

  /7

  整枝时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除芽要早,早摘除非结果蔓的芽,伤口小而愈合快,减少病菌侵入机会。 

  5

  /7

  二是要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伤口愈合快,减少伤流。  

  6

  /7

  三是采用锋利的修剪刀进行整枝,伤口小而平整,易收口,同时修剪部位应留有3-5cm长的基部,以防止伤口腐烂影响到主蔓。

  7

  /7

  四是边整枝边消毒,每修剪一次,把修剪刀在配制的高浓度杀菌药液中浸沾一次进行消毒,减少病菌传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