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作用

2024-02-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07 次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作用

  这一篇知识会给农资人聊聊“吡唑醚菌酯对小麦作用”的内容进行仔细讲授,期待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能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的新型广谱杀菌剂。一般可在小麦开花初期用药一次,每亩50-1000元mL药剂兑水30kg喷洒时,防治效果可达75-85%。也可在开花初期和开花中后期一次,每亩50%mL药剂兑水30kg喷洒,防治效果可达87%。


好文探索:吡唑醚菌酯是好东西,但在小麦上使用,有一个弊端,农民需要注意!


  这几年,吡唑醚菌酯绝对是农业生产中最火的明星杀菌剂,尤其是它在花生种植时,保叶防早衰的功效,确实让北方大田区的农户很认同。毫不夸张地说,北方的农民几乎都认识吡唑醚菌酯这个杀菌剂。

  吡唑醚菌酯在花生上表现得特别好,因此在北方,很多农资经销商开始在小麦上推广,甚至农民自己直接**使用,而吡唑醚菌酯也确实不负众望,在小麦上用了以后,保叶效果依然很棒。

  吡唑醚菌酯小麦上使用存在的问题。

  不过,这两年在实际生产中,我发现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使用量过大的话,可能会导致小麦绿杆晚熟。

  有一些朋友会说,小麦绿杆晚熟不是好事吗能多生长这么长时间,产量肯定低不了。这个说法绝对没问题,小麦生长期长,那么它的灌浆质量不会差,果实中营养物质合成多,后期千粒重高,产量肯定高。那么我为什么会说它是个弊端呢。

  小麦多生长几天,产量提高了,如果放在过去,农民肯定高兴地不得了,但是如果放到现在,可能就高兴不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小麦在该成熟的时候没有成熟,那么可能就会错过机械收割期。

  现在农村大部农民一方面比较忙,不想耽误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愿意吃这个苦,所以都喜欢选择机械收割。

  而小麦收割机队伍,一般都是从南方一路走到北方,每个地方停的时间有限,也就几天。如果收割机来了,但小麦还没有完全落黄,这时候进行收割的话,可能会使小麦品质下降。不收割的话,以后只能自己用镰刀割了,那就显得很麻烦了。

  我说的这个问题,是我亲身遇到的,有一个农户自己买的吡唑醚菌酯,足足打了四遍,结果别人的小麦都成熟了,他家的还没有完全成熟,最后还是专门找的收割机,花大价钱请人家来收割。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吡唑醚菌酯不能在小麦上使用,而是在强调,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使用,一定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

  因为小麦和花生不一样,农户都喜欢花生活秆成熟,这样的话就不落果,而小麦就不同了。

  那么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该如何使用呢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注意使用量。在小麦上使用,每桶水(30斤),可以使用25%的吡唑醚菌酯15毫升。在小麦的生长期,吡唑醚菌酯这个成分,最多使用三遍,两遍为宜。

  2)要注意使用的时期,我在上文中说的小麦晚熟的农户,他使用时就没注意时间,在小麦成熟前半个月左右还在用。

  种植户可在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等,选择两三个时期使用,过了灌浆就别再用了。

  3)注意搭配使用。实际上这两年很多农资经销商,在使用吡唑醚菌酯时,都不是单用的,可以搭配**类杀菌剂比如戊唑醇等,既提高了药效,也减少了吡唑的使用量,而且效果依然不差。

  吡唑醚菌酯,最新一代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加治疗的效果。它有两个明显的优势,是引起小麦晚熟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优势,吡唑醚菌酯活性高,能够快速被植物吸收,通过在体内的传导以及渗透作物,从而在植物叶片正反面形成保护膜,病菌再次寄生仍会被消灭。

  第二个优势,吡唑醚菌酯这个成分能够调节植物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比如它提高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使得植物快对氮的吸收加快。还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延缓衰老,所以植物会出现晚熟的情况。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麦,包括一些水果类作物,在转色期也不建议大量使用吡唑醚菌酯。


精选问答:


  1、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治小麦赤霉病吗?

  治。

  唑醚·戊唑醇属复配制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使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咪唑醚蔺酯、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这两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都不错。?

  ?唑醚·戊唑醇属复配制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好。

  2、小麦用25%吡唑醚菌酯多少毫升?

  15毫升。

  量不能过大。在小麦上使用,每桶水(30斤),可以使用25%的吡唑醚菌酯15毫升;在小麦的生长期,吡唑醚菌酯这个成分,最多使用三遍,两遍为宜!

  要注意使用的时期,种植户可在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等,选择两三个时期使用,过了灌浆就别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