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么区别

2024-01-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78 次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么区别

  本篇农资总结会给全国农资人分享一下“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有什么区别”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期待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雅丹和丹霞地貌都属于大自然的杰作,属于鬼斧神工的作品,是大自然力量的体现,主要是流体力学的作用,一个是由于空气流动导致的,也称“风蚀雅丹”,一个是水流动带来的,也称“水蚀丹霞”,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从一个地方的地貌,可以知道这个地方过去的自然形态,这是我们旅游者能够获得的额外只是。

  大自然的奇妙,我们经常听到“水滴石穿”的**,也听到过关于诗仙李白的“铁杵磨成针”的**,其实都是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什么目标都能实现的,而丹霞和雅丹地貌就完全是靠时间来实现的,是长年累月的刮风和流水带来的神奇效果,这是大自然用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给我们做讲解,坚持的意义。

  “物以稀为贵,景以特为佳”,无论是丹霞还是雅丹,都是出现人迹罕至的地方,缺少了人类的干预,它们才能让我们感觉到那种“浑然天成”,所以我们旅游的时候,要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和大脑,而不是手和脚,到里面去触碰和践踏,有一位旅游大V就曾带着外国游客,进入过甘肃的张掖丹霞,被网友发现后,还拒不认错的行为,其实是非常不好的,希望我们后来人能够引以为戒。

  虽然现在看甘肃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但是从张掖丹霞的地貌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过去这里是经常发生山洪的,那种泥沙俱下的场景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就是它们持续不断的作用,经过千万年的作用,而人类和动物无法在这里生存的,甚至连植物也敬而远之,当时其险峻程度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虽然没有了山洪和巨流,但是甘肃的狂风肆虐又带来了新的自然力量,还在悄悄地改变着这里。

  其实不止是甘肃有丹霞地貌,与之相邻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也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丹霞地貌,不知道是不是黄河在这里的作用(黄河在内蒙古多次改变河道)不过这里却没有引起游客的兴趣,而当地也很少做出保护,尚有很多当地的牧民在此穿梭,赶着羊群从山谷中穿过,其实也是会对它造成一定的破坏。

  雅丹地貌离不开狂风施虐,中国国家地理曾经根据摄影家的作品,评出三个最具特点的丹霞地貌,分别是:乌尔禾、白龙堆和三垅沙。

  其中乌尔禾雅丹(魔鬼城)被评为“最瑰丽的雅丹”、白龙堆被评为“最神秘的雅丹”、三垄沙被评为“最壮观的雅丹”,这些地方看着美,特别适合看别人的作品,亲自来到现场的体验无法与看别人作品相比,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辛苦的,除非是热衷户外旅游的人,平时那种“温棚旅游”者,去了体验反倒不好。

  这个就像看着别人穿越“亚马逊丛林”,感觉非常好,也有想去的冲动,等亲自来到这里时,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大,我就曾随海南岛黎族兄弟们进入过原始丛林,据说还是贝尔录制荒野求生的地方,说实话,虽然有向导带队,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一行摄制组的人,开始的时候还能够有信号,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还能够引起拍摄的兴趣,不过随着进城的深入,密林中充满陌生感,神秘大自然带来的无形压力,让我们剧组的人开始沉默不语,沿途的路全靠向导指点,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完全跟着,根本没有闲心去欣赏和观察周围,更不要说发现记录了,一般只有在中途修整时,精力过剩的小伙伴才能稍微活跃一些,向导也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离开大部队,其实周边也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其实像“魔鬼城”这种景区,给游客都会带来这样的精神压力的。

  这样的景区,去看一次,如果有机会可以体验一下大景,其实就可以了,具体的细节,进入后反倒无法找到美感,有些人喜欢进去合影留念,其实是中国游客的一个“通病”,总想跟孙悟空学习“到此一游”。

  无论是丹霞和雅丹,观赏的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晴朗的时候,在晨光和夕阳的作用下,会有更加奇幻的效果,如果是摄影爱好者,此时也是出片最佳的时刻,需要提前找到机位并调好参数,那美妙的瞬间犹如“昙花一现”,每一次快门按下,都会有所变化的。

  雅丹地貌是什么丹霞地貌是什么。

  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概念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11月5日,有关部门将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会议,讨论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事宜。

    由澳大利亚丹霞地貌专家罗伯特·威雷带领的专家组不久前考察了中国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后认为,赤水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丹霞地貌面积,其自然景观独特,资源组合完美,景观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目前中国此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赤水与中国广东等5省丹霞地貌一起,已达到世界自然遗产标准,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专家组在赤水杨家岩、狮子岩、马鹿原始森林、峡谷、十丈洞瀑布、五柱峰和中国桫椤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新西兰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授、世界砂岩地貌研究著名专家罗伯特·威雷说,在这里,他不仅仅看到了这么大面积的丹霞地貌和保护得如此完美的生态环境,还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崇高的保护自然的举措。

  这里有一望无边的竹海,成片的桫椤林,连状的瀑布群,大量濒危的动植物,他为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而感到震惊。他表示,他将与中国专家一起为赤水力争列入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而作出努力。

    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

    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

    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

    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

    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

  这种红色岩体,在地理学上称为“丹霞地貌”,是一种水蚀地貌,在河湟地带在拉水峡、积石峡的狐跳峡一带犹为突出,丹霞地貌形态奇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相辉相映,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有的象奔驰的骏马,还有的象亭亭玉立的美人……。在数千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并在长期炎热的气候影响下,在重压之间通过胶结作用而结成各种岩石,这种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多由坚硬而厚的砾石、砂石组成,水流沿断痕和节理侵蚀形成。

  青海最“特别”小镇,地形酷似“火星”,当地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家、游客前来考察、游玩。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西184千米处,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主要由风蚀作用而形成。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其中北区集中连片,以雅丹地貌为主。南区主要分布有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柱等景点。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前。整个雅丹地貌的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

  盆地中心层理保持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呈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的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敦煌雅丹地貌景区里面的风蚀地貌造型奇特,这里丘峰林立形态各异,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浑,均属世界罕见。在公园内,还集中分布着各种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像狮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驼队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它又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形象生动,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建筑艺术的展览馆,令人瞠目结舌。

  在景区内,还有大面积分布的黑戈壁,与保护区内各种土**的雅丹地貌浑然一体,颇为壮观,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而走在这里,就像误入了波澜壮阔的海战中,那闪着粼粼波光的黑戈壁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一排排的风蚀垄槽就是出征的舰队,而氤氲蒸腾腾的雾气就是迷漫的硝烟……规模如此庞大,战争如此惨烈。

  白天,远远望去,敦煌雅丹那沙漠幻景犹如烟波浩渺的大海,整个雅丹地貌群恍若飘浮其中。

  傍晩蜃景隐去,整个雅丹地貌群笼罩在夕阳余晖下,金碧辉煌,更增加了几分神秘,几分肃穆。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雅丹地貌群又陷入恐怖的气氛中,令人毛骨悚然,因而这里被称为“敦煌魔鬼城”。

  千百年的风云过去,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被发掘,并迅速成为旅游的热点,加上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这里的拍摄更让它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而它还以其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揭开“魔鬼城”神秘的面纱。

  在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而不要一个人前往,这里冬冷夏热。

  沙较大,需自带墨镜、遮阳伞,食品,足够的水和衣服,相机也需要好好保护。

  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到底怎么定义和区分。

  青海最“特别”的小镇,地形酷似火星,这个小镇就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冷湖镇。

  这个镇子站在远处看,只觉得表面高低不平,有形状各异的土堆或者是小山丘,站在高处看的话这种感觉则更明显了,一个个小山包因为经年累月的风蚀呈现出千姿百态,看上去就跟火星表面一样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这里的地形特点属于典型的雅丹地貌。

  冷湖镇海拔平均3260米,雅丹地貌总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境内面积最大的风蚀土林群。由于这里地形特殊,导致地磁异常强大,几乎所有的通信工具在这里都会失灵,所以到这里旅行的话千万要有向导带着,不可深入土林群深处,以免迷路发生不测。

    冷湖的雅丹地貌也叫作俄博梁火星地貌。这里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年降水量少的可怜,只有49mm,全年日照时间有3500多小时,并且常年风沙很大。

  总的来说就是雨水极少加上蒸发量很大,导致这里异常干燥,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冷湖显得非常荒芜,几乎没有人居住在这里,除了零零散散的一些游客出现之外,长期定居在这里的人几乎没有。

  不少来过这里的人都说这里的雅丹地貌看上去就像火星一样,有好事者不相信还找来相关网站上的火星表面图做了对比,地形地貌几乎和火星相差无二。

    冷湖镇雅丹地貌的形成和风的作用有很大关系,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常年朝着这里呼呼的吹,把山体或者是一些凸起来的地方在风力的侵蚀下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虽然几乎没有人居住在这里,但因为奇特的地形冰湖镇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之地。

  1、定义: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区别:多发育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的地方,为水侵蚀形成,外表较陡峭。

  2、定义:雅丹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区别:多发育于干燥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外貌多是下小上大,外表型如蘑菇(风蚀蘑菇)。

  3、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区别:多发育于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地区,由溶蚀和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多岩洞。

  4、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具体分布如下:。

  福建泰宁、武夷山、连城、永安。

  甘肃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世界自然遗产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怀化溆浦县思蒙(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郴州市永兴县便江风景区。

  四川江油的窦圌山、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

  重庆酉阳桃坡一品丹霞,綦江的老瀛山。

  贵州赤水(约有1300平方千米)。

  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雨石山、赣州通天岩风景区、瑞金、宁都。

  广东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

  浙江永康、新昌、衢州江郎山(2023年8月2日凌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衢州江郎山“**”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梧州的太平狮山。

  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河北承德。

  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以及定远县的大红山。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的红石峡。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六盘山140公里,须弥山景区28公里,是宁夏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国家AAA**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胜地。

  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热带、**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

  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

  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分布区域不一样,形成地貌原因不一样,构成不一样。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两种地貌是完全不同的土质,其构成也不同。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雅丹,这个名词,自本世纪被作为一种地貌形态的专有名词载入各种教科书和地理读物以来,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了,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曾亲眼目睹过它。而这种地貌形态为什么叫做“雅丹”,人们却很少去探寻,以为不过与“喀斯特地貌”一样,是个舶来语。

  其实,“雅丹”这个词,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乡土货”。

  本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便答之曰“雅尔当”,即**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

  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继罗布荒原发现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干旱区许多地方,又发现了许多类似地貌,均统称为雅丹地貌。即使在中国,雅丹的最大分布区也不是在它最早的发现地罗布泊地区,而是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

  在新疆,雅丹的分布也比比皆是,其中有名者如克拉玛依市东北乌尔禾的魔鬼城、吉木萨尔县北沙窝的五彩湾、奇台县西南沙漠中的风城等等。

  干旱荒漠环境造就了雅丹的特殊景观,而干旱荒漠环境将雅丹封闭保护于其中,使人们难以窥探其面貌,平添了雅丹的许多神秘。

  地球的外貌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因与外因。地貌的内营力是地球内部结构变化在外表的反应,而外营力则类型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流水和风力。

  许多年来,在地理读物和教科书中,雅丹一直被解释为一种风蚀地貌,认为雅丹的形成是风力吹蚀的结果,与另一类风蚀地貌——沙漠地貌相似。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风,绝不是形成雅丹的全部外营力。

  在罗布荒原的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面积广达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是中国雅丹地貌第二大分布区。

  在罗布洼地中有这样大面积的雅丹分布,是因为在这里具有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所谓内营力。古罗布泊时期,为这里留下大面积、深厚的湖相沉积。

  这种以土为主的沉积结构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粉沙、细沙,同时夹有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的沙层。

  大自然中的风、水,虽来势汹汹,却也欺软怕硬,风刮、水蚀,不过逐层搬运走第四纪沉积物中疏松的沙层,对坚硬的泥岩或石膏胶结层,在一定程度上也无可奈何。

  于是,在荒原中留下一片片土堆,形成一种凹凸相间的奇特外貌,即我们所称的雅丹。

  雅丹有各种各样类型,形状不同,但形成过程却大致相似。

  最初,是地表的风化破坏。罗布洼地,曾经是一个大湖,而留下的湖相沉积,是在地质岁月中形成的,曾经发生的反复的水进水退,使湖底形成一层泥、一层沙,又一层泥、又一层沙交错成层结构。

  其中的泥岩层结构紧密坚硬,一般不易遭受**的侵蚀,它却抵御不住温差的作用。在罗布荒原旅行,常会听见突发的“辟拍”声,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难怪当年行经此地的法显和尚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了。

  其实,这种“恶鬼”和“鬼怪”,都是雅丹在作怪。罗布泊地区处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达30°C~40°C以上。

  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连被称为“顽固不化”的花岗岩,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也只能顽而不固,逐渐崩裂成碎块,又何况泥岩哩。不过,泥岩不会像花岗岩那样成块状崩裂,因它的结构是层片状,崩裂也是一层层剥离脱落,形成许多水平状或垂直状的外观,使夹在泥岩层之间的沙层逐渐暴露在地表,为雅丹形成的第二阶段创造了条件。

  地表风化破坏后,风、水即有了肆虐的对象。在风的吹蚀或水流冲刷下,堆积在地表的泥岩层间的疏松沙层,被逐渐搬运到了远处,原来平坦的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凹凸相间,雅丹地貌的雏形即宣告诞生。

  雏形的雅丹更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在沙层暴露后,风、水等外力继续施加作用,使低洼部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突出地表的部分,由于有泥岩层的保护,相对比较稳固,只是外露的疏松沙层受到侵蚀,由此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

  至此,雅丹地貌最后形成了。

  自然,雅丹在形成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保持原来的面貌,因为包括风和水在内的外营力的作用永不会终止,使雅丹外貌也出现常变常新。

  随侵蚀作用的继续,凹地会越来越大,而凸起的土丘则会日渐缩小,并逐渐孤立,最终必然崩塌消失。这种情况,在罗布泊东岸的阿奇克谷地中比比皆是,说明雅丹地貌在这里已度过了它的最盛时期,开始走上消亡之路。

  我国学者陈宗器等在30年**察罗布泊时,将雅丹地貌分为两种大类型,并分别予以命名:一种高不过1米,形成年代较浅的,称为“雅丹”。另一种高10~30米的,年代古老,称为“迈赛”。实际上,这两种类型不过是雅丹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经对罗布荒原雅丹地貌的考察,证明形成雅丹的外营力不仅仅是风,还有水,并且存在三种类型:一类是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雅丹,一类是以水流侵蚀为主形成的雅丹,还有一类则是风和水共同作用形成的雅丹。这样,就基本否定了原来的“雅丹是一种风蚀地貌”的。

  以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雅丹,分布在距山区较远的平原,山区降水形成的洪水一般无法到达,只有风力在这里施威。这一类雅丹集中分布在孔雀河以南至楼兰遗址一带。

  雅丹一般高4~7米,雅丹间的洼地走向为东北—西南,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表明了雅丹与风的关系。据调查,这里每年平均风蚀深度在24~47毫米间,按这一风蚀速度,这一片雅丹形成时间不过千年,是在楼兰废弃以后,当年这里应是一片平坦沃野。

  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的雅丹,主要分布在邻近山地的地区,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是这一类型雅丹的典型代表。罗布泊地区虽然极端干燥,年降雨量不过10毫米上下,但附近山地降水却相对较多,有时一次降水可达50毫米。

  而且在干旱地区,降水特点是对流型阵雨,阵发性强、时间短,一旦降水,雨如瓢泼,地表又无植被拦截,极易形成洪水流,对疏松的地表会产生强大的冲刷作用。在罗布泊北面的兴地沟,昔日洪水痕迹深达15米,可见洪水之大和冲刷力量之强。

  三陇沙雅丹走向是南偏40°东,与当地盛行风向恰好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向一致,说明这里的雅丹傲对大风,却向水流俯首,表明了洪水在这一片雅丹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在突起的土丘陡崖表面,还清晰留下了洪水冲刷的痕迹,与风力侵蚀形成的明显层次有根本区别。

  特别有趣的是,这里的雅丹都整齐排列成行,既展示了当年洪水滔滔的威势,又如一支停泊大海举火待发的巨大舰队威武雄壮。有的成行的雅丹,外形呈馒头状,可以想见是水流的长期荡涤,才塑造出如今的外貌。

  由风、水共同作用的雅丹,则处于上述两类雅丹之间,以著名的白龙堆雅丹、龙城雅丹为典型代表。尽管这些雅丹如今从外形看,已与水蚀作用脱离了关系,但在它们的最初阶段却留下明显的流水作用的痕迹。

  流水的作用,首先将平坦的地表,冲刷成无数的沟谷,将疏松沙层暴露于地表,再经风的侵蚀,形成如今的外貌。风、水作用,实际上是先水后风。

  这一片雅丹的走向,既与洪水沟走向一致,又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表明了二者对它的影响。这一类雅丹的形成原因,早为我国北魏学者郦道元所注意,并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中做了科学的解释,他认为,“龙城”的形成,先是有水拍其岸,然后又经受风的吹蚀,形成如龙的形状,所以称之为“龙城”。

  千姿百态的雅丹,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是吸引游人趋向罗布泊的一种特殊景观。你要亲临雅丹,却极不容易。

  如龙城雅丹,由于当年地表经水侵蚀,沟谷遍野,成为阻挡人们前往楼兰的天然障碍。当年《汉书》就曾记载,由于白龙堆一带地形险阻,辎重车辆无法通过,为“避白龙之厄”,后来新开北道,经伊吾、车师西行,绕过白龙堆,遂使丝路由二道变为三道。

  即使在有宽阔平坦走廊的三陇沙雅丹地区,由于一排排雅丹的阻隔,车辆也只能迂回绕行。据观察,现代交通工具的汽车,在两个小时行程中,里程表只显示了11公里的距离,与人步行速度差不了多少,而这11公里路程,却转了186个急弯,平均下来,每两分钟要转3个弯,地形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雅丹是地理学上的名词,专指干燥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态多姿的土丘。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便看到古湖周围有许多成群分布的覆舟状土丘,一般高6米左右,按当地**尔的称呼写成Yardangs,从此Yardang一词便流传于国外地学界。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新疆的雅丹地貌仅3000—4000平方公里,规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称为mesa(麦萨),即方台地。

  非洲乍得盆地的特贝斯荒原的雅丹群范围最大,约26万平方公里。而最高大的雅丹在伊朗的卢特荒漠东南部,约2万平方公里,雅丹高200米,风蚀谷宽500米,雅丹呈垅脊状延伸,长数公里至十几公里。

  而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属于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风蚀谷狭窄,雅丹造型丰富多彩,高密集型为世界所少见。它距离敦煌很近,交通方便,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是旅游、科研的宝地。

  从安西县城东北行265公里即到嘉峪关市,沿途戈壁风光独特。其中,县城东45公里处的布隆基乡,公路两侧到处是造型各异、犬牙交错的风蚀滩地,为典型的雅丹地貌奇观。

  雅丹地貌以罗布泊附近雅丹地区的风蚀地貌最为典型而得名。布隆吉一带由于千万年的风吹日晒,使地表平坦的砂岩层形成风蚀壁翕、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垄槽和风蚀洼地、残丘、城堡等各种地貌形态,风景壮观,令人无不称奇。

  安西县素有“世界风库”之称,这里地处两山之间类似狭管的走廊地带,海拔仅1170米,地势低平。当空气流入后,狭管起到了加速气流运动的作用,故常形成大风。

  风沙长期以来危及安西居民生活和3000亩耕地。全县有6个沙漠据点,占地30多万亩。

  这种巨风天气往往使雅丹地貌的姿态发生巨大变化,形态各异。。

  在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

  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

  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地貌”,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地貌”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地貌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是**尔语言,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后泛指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

  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常因干缩而龟裂,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5-10米的垄脊。这种地貌在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

  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形成雅丹地貌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

  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地貌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在冷湖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雅丹地貌的面积占到94%以上。

  柴达木的雅丹地貌,是75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湖泊沉积物,由于地质运动抬高而脱离水体,期间的盐和沙凝结地壳被西风侵蚀雕塑而成。它们广布于柴达木西北部,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带,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

  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瑟人的风声,再加上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别具一格。这里的雅丹林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6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风蚀土林群。

  雅丹林的高度,低的约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其整体,有的酷似古城堡、庙宇、帝王坟、千军帐。有的类似“鲸群戏沙海”,“百万海狮朝阳”、“万龙布阵”,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从近处看来它们也是气象万千:有的土堆就像一艘艘鼓满风帆的战船即将远航。有的像雄赳赳的大公鸡,正伸脖打鸣。有的像小桥流水里的亭台楼阁,有的象骏马、骆驼、大象、狮、虎、鲸、龙、鸟等可爱的动物。一切都给人神秘莫测、奇幻万千之感。

  50年代有8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因迷失方向而牺牲,所以这里有个地名叫“南八仙”。风蚀地貌是青海一大天然奇观。


好文探索:【课外地理】雅丹地貌”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区别


  1、希望您看完本文后记住8个字:“风蚀雅丹、流水丹霞”。

  2、希望您进一步明白两个概念:雅丹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丹霞是地表流水作用加之垂直于地表的节理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

  3、希望您在以后的野外考察或户外旅游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一下自然景观的成因,不仅仅限于地质、地理,这是本文的终极目标。

  “雅丹地貌”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1899年至1902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对中亚地区进行第二次科学考查期间,在中国的罗布荒漠中发现大面积河湖沉积物暴露地表,并被强风吹蚀形成独特的垄岗状残丘(图1),当地的**尔人称之为“Yardang”(雅尔当)。

  1903年,赫定在其出版的考查游记《中亚与**》一书中首次使用了Yardang一词,专指这种特殊的“垄岗状风蚀地貌”。从此,Yardang在英文地学文献中开始流行。

  图1通过谷歌地球鸟瞰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红色箭头表示主风向)(照片来自GoogleEarth)。

  1936年曾经随同赫定等一起参加过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陈宗器先生在其所著的《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中,正式将Yardang翻译为“雅丹”。网上许多资料(比如百度百科)中说,雅丹地貌的名称是陈宗器根据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事实刚好相反:做为地学术语的“雅丹”出现于1936年正式出版的“地理学报”第1期,陈宗器的女儿陈雅丹生于1942年,中间间隔了将近七年。

  赫定和陈宗器等人在他们的原始文献中,把大型的“垄”称为“迈赛”(英文Mesas,意为“方山”),迈赛通常高10~30米,形成年代较早。而称为“雅丹”的地貌高度通常小于1米,形成年代也较晚。后人的文章中则不加区分,将二者统称为雅丹地貌。

  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此所谓“风蚀雅丹”。

  典型的雅丹地貌形成于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或河、湖阶地上,大部分为未固结或半固结的砂砾岩。地壳活动导致湖(河)水退却、湖底抬升并**地表,强烈持久的定向风沿干缩裂隙(或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吹蚀),使原来平坦且固结程度不高的湖底沉积物逐渐形成一系列与主风向略成平行的不规则的相间排列的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

  垄脊高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沟槽宽数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少数长过千米。沟槽间大部分被流沙充填。

  因长时间遭受风蚀,单个垄脊常呈鳍形或流线形,迎风面通常为圆弧状,背风面细长或呈分散状。沟槽间充填的流沙表面通常保留有明显的风成波纹。

  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千变万化,千奇百怪,“雅丹”只是众多风蚀地貌的类型之一,其他风蚀地貌还包括风蚀穴或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现今的许多文章或游记中,几乎把所有与风蚀有关的地貌都笼统称为雅丹地貌。

  严格说来,只有像图1所示的这种成群分布的垄岗状地貌才能称之为雅丹地貌。甚至有人将流水成因的丹霞地貌也称为雅丹地貌,这显然是错误的。

  “雅丹地貌”中的“丹”字是音译而来,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外的任意颜色。而“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

  故有“流水丹霞”之说。

  有关丹霞地貌的文章和专著奇多,可上网搜索。

  科学网博主吕洪波曾经对甘肃冰沟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进行过很好的科普,参见吕洪波教授2023年6月的博文“甘肃张掖冰沟丹霞地貌形成机理解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的中国丹霞(ChinaDanxia)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文本,几乎包括了中国著名的6大丹霞景观的所有内容与中国学者的研究进展,对科研和旅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该书1400余页,有大量彩色插图,精彩绝伦,UNESCO上的下载地址:://whc。unesco。

  /uploads/nominations/1335、pdf。

  表1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主要异同点。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

  雅丹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由此而来。

  地球上没有降雨的地方极少,没有风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只是风的作用有大有小。中国的西北多风,风蚀作用非常普遍和强烈,在西北地区的丹霞地貌中发现风蚀作用的痕迹不足为怪。

  古玉门关以西约80公里的地方(GPS参考坐标为:北纬40°29′~40°33′。东经:93°~93°11′之间),有一片典型的雅丹地貌。数十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湖泊。

  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湖泊中沉积了大量的砾石和砂泥,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最终湖泊退缩,湖底沉积物**地表。与此同时,南部迅速隆起的青藏高原和西北部的天山挡住了南部印度洋和西部的湿润的空气,东边距离太平洋又太过遥远,导致这里的气候越来越干燥,来自蒙古高原的强风则自北向南长驱直入,在强风的长期吹蚀和磨蚀作用下,伴随着间歇性的洪水,罗布荒原中大面积的河湖相沉积物逐渐被瓦解,从而形成今天的雅丹地貌。

  通过谷歌地球(GoogleEarth)从空中俯瞰,一排排风蚀垄脊恰似大海中的舰队,又似巨型的鲸群,你争我赶地向前行进,蔚为壮观(图1)。受构造作用、岩石的原始成份以及风蚀作用和间歇性流水作用的共同影响,宏观上的垄脊常呈不规则状断开,在风沙的长期吹蚀和磨蚀下形成形态不同的地貌景观,有的如潜艇,有的像蝌蚪,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孔雀,有的像柱子,有的像蘑菇,千奇百怪。

  图2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

  图3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

  图4“覆舟状”雅丹地貌,仔细观察,还可见到砂砾岩沉积时流水作用形成的斜层理。

  图5“狮身人面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注意雄狮的底座清晰可见清晰平直的节理切割痕迹,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构造作用亦非常重要。

  图8强风吹蚀、磨蚀后留下的风蚀柱、风蚀残丘。

  图9敦煌雅丹地貌全景卫星照片(照片来自GoogleEarth)。

  照片左上部分为标准的雅丹地貌,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在烈风吹蚀下形成白色的长垄状地貌,地貌形态与当地的盛行风向(红色箭头)一致(参见图1)。照片右下部分近东西向出露的白色垄状地貌为间歇性水流冲蚀而成(如**箭头所示),与现在的盛行风向几乎垂直,因此常常被吹裂,形成孤立的地貌景观。

  从本质上讲,罗布泊地区的水陆变迁、流水与风的侵蚀作用等等均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地质运动的结果。罗布泊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造成了其独特的地貌景观。

  图10雅丹地貌在中国的西北非常多见,这是2023年8月在青海油田附近野外考察的路上随手拍摄的照片,前面的景物像不像另一尊“狮身人面像”。

  图11中国西北还有许多壮观、典型的雅丹地貌在荒野中“沉睡”。例如本图所示为青海冷湖附近尚未开发的雅丹地貌(照片来自GoogleEarth),其规模要比敦煌雅丹地貌景区大得多。

  图12伊朗Lut沙漠雅丹地貌(YardangsinLutDesert,KermanProvince,Iran)。

  图13火星上的雅丹(‘Yardangs’onthesu**ceofMars)。

  雅丹地貌几乎在地球各大洲均有报道。甚至在火星上也发现了巨型的雅丹地貌。


精选问答:


  1、丹霞雅丹地貌分布特点?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形,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极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极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

  2、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哪个是用人名命名的?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都不是用人名命名的。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尔语“险峻的土丘”的意思。雅丹地貌泛指由风蚀而形成的地貌组合。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