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吡唑醚菌酯打灰霉病 吡唑醚菌酯打灰霉病效果如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436 次
吡唑醚菌酯打灰霉病 吡唑醚菌酯打灰霉病效果如何-

吡唑醚菌酯打灰霉病——新一代农业防治方案

吡唑醚菌酯——一种新型的农药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它的主要成分是吡唑醚菌酯。这种农药具有独特的杀菌机制,可以防治多种病害,包括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吡唑醚菌酯具有更低的毒性、更高的效果和更长的持效期。同时,吡唑醚菌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也更小,更加安全可靠。

吡唑醚菌酯在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

吡唑醚菌酯在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阻止病害的发展,同时还能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与传统的防治方法相比,吡唑醚菌酯的应用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也更小。

吡唑醚菌酯的优势

吡唑醚菌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具有许多优势。它的杀菌效果非常好,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病菌。它的持效期长,可以持续防治病害。再次,它的毒性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小。它的应用成本较低,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吡唑醚菌酯的未来发展

随着吡唑醚菌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吡唑醚菌酯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农业防治方案,为全球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问题一:吡唑醚菌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吡唑醚菌酯的主要成分是吡唑醚菌酯。

问题二:吡唑醚菌酯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有哪些优势?

吡唑醚菌酯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具有毒性低、效果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小等优势。

问题三:吡唑醚菌酯可以防治哪些病害?

吡唑醚菌酯可以防治多种病害,包括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问题四:吡唑醚菌酯的应用成本如何?

吡唑醚菌酯的应用成本较低,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问题五:吡唑醚菌酯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吡唑醚菌酯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农业防治方案。

问答拓展:使用吡唑醚菌酯应该注意的事项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等作用。
吡唑醚菌酯已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花生、蔬菜、果树、烟草、茶树等多种作物。
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
尤其在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防治方面表现突出。
一、杀菌剂混剂和杀菌剂混用到底是什么?
混合使用是由农药使用者根据需要将农药混合使用。混剂则是预先加工好的商品化制剂,用户买到了混剂后已不能改变其中的农药有效成分组成,不管需要不需要,买来的混配制剂中的各种成分都只能一次性地全部喷出,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农药也都喷到作物上,可能会造成浪费,也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压力。
农民在选用农药混剂产品时要查明其配方组成,避免造成滚颂浪费。杀菌剂之间能否混用及杀菌剂与其他药剂能否混用取决于药剂作用机理、内吸传导性、防治对象的互补性,药剂混合后有无拮抗作用,混剂储存过程中及配制的药液理化性能是否稳定,对非靶标生物是否安全等。
配制一种杀菌剂的药液后加入另一种杀菌剂或其他农药(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如果出现絮状沉淀或出现变色、分层、鼓气泡等现象,说明杀菌肢春剂不能与这些农药或肥料混用。混剂或混用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混合使用。
2、不同作用机理或作用方式的杀菌剂混合使用。
3、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合使用。
二、需要使用混剂或混用的几种情况
1、杀虫剂与杀菌剂现混现用。
有时在一个作物上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病害,需要喷施两种不同的杀菌剂,有时还会病虫并发,需要喷施杀菌剂、杀虫剂,为节省喷药次数,将两种杀菌剂或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也未尝不可。例如,在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常常同时发生粉虱或蚜虫和霜霉病、灰霉病等,通常将防治粉虱或蚜虫的药剂(吡虫啉)与防治霜霉病的药剂(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或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异菌脲、烟酰胺、咯菌腈等)混用。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上也会同时发生粉虱和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等,可将杀虫剂与杀菌剂现混现用。
2、杀菌剂与植物生长促进剂混用。
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或增强植株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或培育壮苗,也可将杀菌剂与植物生长促进剂混用。例如菜农普遍将生长素2,4-D与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咯菌腈、嘧霉胺等)混合后涂抹番茄花蕾(或称蘸花)。
3、杀菌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的混施。
含有植物生长或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与杀菌剂也可混用,但要注意杀菌剂与生长调节剂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好预先经过仔细的试验比较,确证没有副作用再混合使用。
4、有机硅等许多表面活性剂与杀菌剂现历备耐混现用。
为改善药液在作物表面的湿润性、增加药剂的渗透性而提高效果,可采用桶混助剂,一般的加用量为0.05%-0.10%。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使用时的加入量约为0.03%,由于在水中易于降解,只能现混现用。
有些农民为了节省喷药的时间,喜欢把多种农药一次性地混合后喷洒,称之为“四合一”、“一喷多防”……,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可能是危险的或不经济的,对植株造成药害,浪费部分不需要使用的药剂。杀菌剂不宜任意混合使用。
三、不能混用的几种情况
一般不能将相同类型的杀菌剂混用,例如,恶霜·锰锌与精甲霜灵·代森锰锌,甲霜灵·代森锰锌与金雷,嘧菌酯与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氟吡菌胺·霜霉威与霜霉威,苯醚甲环唑与腈菌唑、四氟醚唑、乙嘧酚,烯酰吗啉·代森锰锌与烯酰吗啉、氟吗啉,异菌脲与乙烯菌核利、腐霉利,多菌灵与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含代森锰锌的混剂不能再与代森锰锌混用,铜制剂一般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与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混用有拮抗作用。
四、蔬菜杀菌剂几种常用桶混组合
1、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发生较重时: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或50%烟酰胺(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2、番茄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发生较重时: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世高+卉友或烟酰胺;
3、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辣椒灰霉病发生较重时: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
4、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56%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百菌清;
5、抗病毒和增加作物抗病性:抗病毒药剂+金点。
五、桶混液中施用浓度
1、为了同时防治两种以上的病害或病虫兼治,桶混的两种成分均应全量施用。例如,日光温室中同时发生霜霉病和灰霉病,按照推荐浓度,可将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和25%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现混现用。
2、为了防治一种病害而将两种杀菌剂混用时,内吸剂使用浓度可比推荐浓度低,保护剂按推荐浓度,以延缓靶标菌对内吸剂抗性的发生。例如,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与25%嘧菌酯悬浮剂混用,两药的稀释浓度可分别为500倍和2000倍(25%嘧菌酯推荐浓度为1500倍)。

问答拓展:葡萄灰霉病防治用什么药最好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非常明显,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内吸性以及较长的药效持续性,建议在葡萄开花前或者疏花前,按照1000倍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或3000倍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的浓度喷施使用。
在药物防治上,目前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比较好的常用药物及防治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异菌脲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特点是适用性广、安全性好,但不具有内吸性,同时药性防治有效期长,建议在疏花前病害未发生时,按照800倍50%异菌脲的浓度喷施防护使用。
2、嘧霉胺
以治疗为主、保护为辅,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熏蒸性,但不可在30度以上的高温时使用。
用药后需要加强通风,建议在开花前发病时,按照1000-1500倍40%嘧霉胺的浓度喷施治疗使用。
3、嘧菌环胺
以保护为主、治疗为辅,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但与嘧霉胺具有拮抗性,建议在开花前病害未发生时,按照800倍50%嘧菌环胺的浓度喷施防护使用。
4、咯菌腈
防护为主、治疗为辅,它的特点是保护功能强、药效有效期长,但不具有内吸性,建议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前按照3500倍50%咯菌腈的浓度喷施防护。
5、啶酰菌胺
兼有保护与治疗作用,它的特点是对真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好,防治有效期比较长、温度适应性好,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嘧霉胺的葡萄种植区使用。
建议在按照1500-2000倍50%啶酰菌胺的浓度喷施防治使用。
6、氟唑菌酰胺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非常明显,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内吸性以及较长的药效持续性。
建议在葡萄开花前或者疏花前,按照1000倍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或3000倍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的浓度喷施使用。

问答拓展:用什么药防灰霉病白粉病

防治草莓灰霉病,可用异菌尿或腐霉利或咯菌腈或咯菌.嘧菌环胺或嘧菌环胺或啶菌恶唑等药+磷酸二罩悄咐氢钾喷物纯雾防治。治疗,6-7天一次,连续打药2次。
防治草莓白粉病,可用醚菌酯,或乙嘧酚,或吡唑醚菌酯,或硝苯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交替单用或选择两样混一起喷雾治疗。治疗的,6-7天一次,运手连续打药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