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介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52 次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介绍?

小麦赤霉病是农作物重要病害,农民需注意预防和治疗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和危害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穗部发生赤霉,穗部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霉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小麦穗部腐烂。小麦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小麦的营养成分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商业价值。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抗病品种的小麦种子,我们可以选择这些品种来种植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使用农药

如果小麦赤霉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治疗。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治疗小麦赤霉病的农药,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使用。

小麦赤霉病图片高清?

以下是小麦赤霉病的高清图片: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小麦赤霉病有哪些危害?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导致小麦的商业价值受到影响。

2.如何预防小麦赤霉病?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使用农药等。

3.如何治疗小麦赤霉病?

治疗小麦赤霉病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治疗,市场上有许多可用于治疗小麦赤霉病的农药。

4.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穗部发生赤霉,穗部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霉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小麦穗部腐烂。

5.如何选择治疗小麦赤霉病的农药?

选择治疗小麦赤霉病的农药需要根据小麦赤霉病的严重程度和农药的适用范围来进行选择。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小麦赤霉病,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参考来源:

  • 《小麦病虫防治技术》
  •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问答拓展:小麦病害图片及防治,何时防治效果好

小麦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纹枯病等。小麦条锈病:选择抗病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用丙环唑或者氟环唑等药剂兑水后均匀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者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以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小麦赤霉病:择抗病害薯缺品种进行种植,追肥不能太晚,在种植前进行药剂拌种。

一、小麦病害图片及防治

1、小麦条锈病

(1)小麦成株叶片刚发病的时候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在后期的时候表皮破裂,还会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在快成熟的时候叶鞘上会出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的黑褐色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会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形状为扁平堆短线状。

(2)选择抗病害品种进行种植;合理密植,在适合的时间合理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种植前还可以进行药剂拌种;在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可以用丙环唑或者氟环唑等药剂,兑水后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续喷洒2次即可。

2、小麦白粉病

(1)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都可以为害,主要为害的是叶片,严重的时候也可以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在发病初期病部会产生**小点,在后期逐渐扩大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霉层往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

(2)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者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以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在种植的时候避免种植密度过大,还可以用药剂进行拌种;在发病前期,可以用**酮、氟菌唑进行防治;在发病比较普遍的时候可以用烯唑醇或者烯肟菌胺等药剂兑水均匀后进行喷雾防治。

3、小麦赤霉病

(1)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幼苗到抽穗都可以危害,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发病初期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

(2)选择抗病害品种进行种植;追肥不能过晚,不然容易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增加侵染机会,而且还会造成无效分蘖;种植前进行药剂拌种;在小麦发病前期,可以用数滑辩多菌灵或者烯唑醇等药剂,兑水后进行喷雾防治。

4、小麦纹枯病

(1)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生育期都可以危害,会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死苗、倒伏和花秆烂茎等多种症状。

(2)在适合的时间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加强排水,及时防除杂草;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或者氰烯菊酯等药剂,兑水均匀进行喷洒防治。

二、小麦病害何时防治效果好

1、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小麦品种混种或让笑者间种对条锈病具有一定的防病增产作用。

2、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该病害应该在没有发病的时候进行预防,或者在发病的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比较好。

3、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是小麦齐穗至盛花,在小麦抽穗期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再结合当地往年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可以进行提前预防。在小麦刚开始扬花的时候,可以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和控制。

4、小麦纹枯病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的时候进行防治,在早上露水还没有干的时候喷洒,这样药液可以借助露水一起流到作物茎基部,可以提高药剂的效果。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的大量发生,究竟跟什么有关系?怎样防治?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的每个生孕环节都可感病,可导致小麦苗腐、茎基腐和穗腐。在中国小麦主产区,赤霉病关键造成小麦穗腐,故又称小麦穗枯病、红麦头。干燥时感病部位枯萎,展现乳白色,湿度大时,感病病穗常展现鲜红色霉层,因此称为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小麦比较严重限产,还很容易造成小麦子粒腐烂变质,而且赤霉病菌的代谢产物带有内毒素,

因而,需要注意立即预防。赤霉病归属于细菌产生的问题,乱侍可伤害小麦每个部位,以穗部伤害更为比较严重。病菌以菌丝在小麦、苞米等残体里过冬露地栽培,明年气侯适合,就会规模性产生。在以往发生过田块,一般在小麦扬花之后,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就会规模性暴发。对于赤霉病,农民需要搞好提前预防,这类病虫害一旦发生,生产量必然降低,提议农民在扬花前期喷洒药物预防,推荐使用戊唑醇**酮、丙硫菌唑、氟环唑**酮、苯甲嘧菌酯等开展预防!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害,造成苗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较大,次之为秆腐。穗腐产生前期在小穗颖壳上发生水迹状浅褐色病斑。慢慢拓展变棕褐色或呈青枯状,之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出橘橘色霉层,中后期在病穗上可产生黑紫色小颗粒。病轻时,限于一个到好多个小穗病发,病穗子粒干瘪瘪、发皱,缺失出芽力。苗腐、秆腐产生时,遇害部变深褐色,节上造成红霉,

小麦赤霉病的产生与扩散是和温、环境温度等气象要素息息相关的。一般情况下,日平均温度超出旅简15℃、空气湿度大于80%、日照时长不够5钟头的连续阴雨天气是小麦赤霉病病原菌胞子滋生、扩散的最有益的标准,当这种气象要素不断三天之上时,赤霉病病原菌胞子便会繁殖、拆陪裤蔓延扩散,延续时间越长,产生大流行的概率便会越多,导致的伤害就越大。加上现在的暧冬气侯使各种各样粮食作物的害虫安全性翻过了冬天,温、湿标准为赤霉病的出现和时兴创造了标准。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氏指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主要对麦穗产生危害。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较低,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都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该病发生周期较长,发生时会产生毒素,对小麦造成不利影响,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10%以上,严重时减产幅度达50%。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


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属(FusariumgraminearumSchw)真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该病菌不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主的赤霉毒素对人畜有较大危害作用。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南方麦区的主要病害,其危害面积超过667万hm2,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大流行时几乎使小麦颗粒无收,是南方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小麦赤霉病危害
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无疑是治本方法。目前能用于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较少。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是最易感病期,如遇3d以上连阴雨天气,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小麦赤霉病一旦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麦不能食用。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在麦桩、麦秆、玉米穗、甘薯等作物残体上越冬越夏,春季气温适宜时产生子囊壳(穗腐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子囊壳成熟后,不断向空中释放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扬花的麦穗上引起发病。宝鸡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可见零星病穗。5月中下旬为病害盛发期。小麦收获后,子囊壳、菌丝体在发病的麦秆和玉米秆的残体滑核姿上越冬越夏。


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体、以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为关键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有效地减轻赤霉病发生和危害。
1.加强监测和预警
由于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受气象条件影响大,要主动出击,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正确地进行预测预报,并做好防治的准备工作。
2.选用抗(耐)病品种
这是控制赤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赤霉病菌主要是花期侵染,灌浆期危害穗部,生产上应尽量选用穗形细长信绝、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药残留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品种,以减轻病菌的侵染和危害。虽然目前还没有较理想的抗赤霉病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优良的耐(避)病品种,如西农979、陕麦139、武农986、秦农142、宝研8号等可选用。
3.栽培措施
3.1消灭菌源播前深耕,消灭秸秆和前茬。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
3.2适时早播适时早播种,促进小麦早发、早熟,避开抽穗扬花期遇雨,即避开了赤霉病发病的有利时期.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3.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施
用,追肥应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促使小麦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或早衰,增加植株的抗病力。
3.4合理施排灌做好清沟排渍,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农田地下水位和小气候的湿度,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等。
4.药剂防治
抽穗扬花期是喷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病害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d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g对水50kg或烯唑醇(禾果利)50g对水30kg喷雾。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赤霉病、麦蚜、粘虫混发区,亩用40%毒死蜱30mL或10%抗蚜威10g+40%禾枯灵100g或60%防霉宝70g+磷酸二氢钾150g或**素、丰产素等,既可一喷多防,又能增加千粒重,实现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