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2024年中国农药使用量(中国哪年使用农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79 次
2024年中国农药使用量(中国哪年使用农药)

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路径。那么,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其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其发展的出路又在何方?对此,《学术前沿》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法稳从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关系入手,分析研究了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破解这些困境的路径。

新时代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有助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

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标困境:如何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资源困境:如何保障优质水土资源的供应?

环境困境:如何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

技术与模式困境:如何使技术更加有效、模式更加适用?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出路: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重目标。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导向,突出表现为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以及区域之间显著的差异。

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改善与提升农业生产环境,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强化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指导作用,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

强化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的创新,建立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闭环循环,重构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生态关系。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

新时代,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确保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生态农业发展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以及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等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其健康发展。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生态农业理论研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生态农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模式不断创新、范围不断扩大、技术不斷提高、政策不断完善,有力地助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与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当前,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新时代消费市场的一种常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以粮食为主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应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自然成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之后,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更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是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又明确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是有助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从狭义来看,人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14亿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助于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五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与国际农产品相抗衡。要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是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不同层面的作用。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市场日渐旺盛,为此,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效能,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农业企业和产品集中。相应于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发挥其服务功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政策措施,助力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实现农业的高效益,这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长期目标。从短期目标来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防治当前农业面源污染为抓手,选择循环型发展模式,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在实现农业生产数量目标的同时,将质量目标纳入生态农业发展的视野。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剖析

新时代,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产品质量为核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目标、资源、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必须慎重对待。

目标困境:如何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应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立足于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为14亿国人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日俱增。粮食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新时代,国家长期粮食安全所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等方面的风險日益突出。生态农业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之一。

二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老百姓能不能吃得安全,能不能吃得安心,已经直接关系到对执政党的信任问题,对国家的信任问题。”生态农业发展应立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需要。

资源困境:如何保障优质水土资源的供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发展生态农业,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耕地、水资源风险的多元性特点更加明显,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

一是优质耕地资源刚性递减的态势难以遏制,耕地资源污染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道路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现象仍然存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资源刚性递减的态势难以遏制。在现行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找寻和采取应对措施,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等现象,特别是在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基本农田“上山、下川”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公益林地与基本农田交叉重叠现象突出。

与此同时,耕地土壤污染较为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202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耕地土壤的污染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二是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质状况依然严峻。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短缺表现为3种不同的类型,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5亿立方米,按照当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1969立方米,已不足2000立方米。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6015.5亿立方米中,农业用水3693.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4%。

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6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4,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41.3立方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优质水资源被配置到工业领域及城镇,农业生产所需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质量状况也不容乐观。

《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35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断面比例为71.0%,劣Ⅴ断面比例为6.7%。111个重要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Ⅰ类水质的湖泊(水库)7个,占6.3%;Ⅱ类34个,占30.6%;Ⅲ类33个,占29.7%;Ⅳ类19个,占17.1%;Ⅴ类9个,占8.1%;劣Ⅴ类9个,占8.1%。

而在全国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Ⅰ类水质监测点占1.9%,Ⅱ类占9.0%,Ⅲ类占2.9%,Ⅳ类占70.7%,Ⅴ类占15.5%。全国2833处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质总体较差。Ⅰ~Ⅲ类水质监测井占23.9%,Ⅳ类占29.2%,Ⅴ类占46.9%。由此表明,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水质状况都不容乐观。

环境困境:如何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生产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因果关系,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前者的目标能否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产模式的循环化、生产投入品的减量化,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流量的同时,逐渐消减存量,从而达到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目的。

一是尽管化肥施用量、施用强度都出现了拐点,但绝对量依然处于高位。农村改革40多年来,化肥对农业生产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相对于农作物生长的生理需要,施用量的急剧攀升出现了明显的化肥過量使用问题,再加上化肥的低效利用,导致了严重的面源污染。2024年,化肥施用量以及施用强度同时出现了拐点,但其绝对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国家数据表明,2024年,化肥施用量为5653.42万吨,化肥施用强度为340.88公斤/公顷,明显高于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公斤/公顷)。在化肥有效使用率不到40%的情况下,总氮、总磷将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及地下水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存量持续增加。

二是源于农用地膜的“白色污染”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用地膜施用量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态势,到2024年达到了147.0万吨的峰值,到2024年实现了递减,为143.7万吨。由于地膜自身特性,再加上缺乏精准的机械、完善的机制以及有效的市场,源于农用地膜的“白色污染”治理依然没有根本解决。

三是农药使用方式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同时,农药包装物污染日益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调研发现,当前农药使用中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无论是农药使用的剂量、次数、时间等,都是根据传统的经验来判断,而没有严格按照每种农药的使用说明,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期,进而导致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还没有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中抗生素过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投入品,而有机肥使用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正是如此,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优质有机肥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则成为了重要的污染源。

技术与模式困境:如何使技术更加有效、模式更加适用?中国生态农业经过近40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技术与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技术与模式的有效性如何与自然相适宜成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困境。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同质化严重,系列示范园区难以推广。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都将发展模式自称为生态农业,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理念提出之后,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同质化更加严重。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探讨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建立起生态农业示范区或者科技园区。但示范园区或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资金投入,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出路

新时代,作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一个重要方面,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水土资源质量保护与提升为核心,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根本,以技术与模式创新为路径,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严格依据质量标准化体系,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生态农业发展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重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洁净的空气、清洁的饮水、安全的食品等主要生态公共产品供应不充分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农业生产领域,突出表现为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以及区域之间显著的差异。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导向。

四是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依靠化学投入品来实现农业的产出水平的提高,引发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减量化,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存量,改善与提升农业生产环境,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五是强化质量标准化体系的指导作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必须以质量标准化体系为指导,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建标”,为农业发展提供操作规范,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注: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学术前沿》2024年10月上

《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亟需解决哪些问题》

视觉: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