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70 次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是什么

病害

灰霉病

灰霉病是大棚草莓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草莓的花、果实和叶片上,使草莓变得腐烂、软化。预防和控制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大棚通风、控制湿度、及时清理病害部位。

红霉病

红霉病是由红霉菌引起的,它主要发生在草莓的根部和茎部,使草莓的根系受损,影响草莓的生长和产量。预防和控制红霉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流通、控制湿度、及时清理病害部位。

虫害

蚜虫

蚜虫是大棚草莓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茎部,使草莓的生长受到限制。预防和控制蚜虫的方法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大棚通风、及时清理病虫害部位。

红蜘蛛

红蜘蛛是大棚草莓的另一种常见虫害。它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茎部,使草莓的叶面变黄、干枯。预防和控制红蜘蛛的方法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大棚通风、及时清理病虫害部位。

总结

大棚草莓的病虫害问题需要引起农民的重视,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拓展:

大棚草莓(刘洪旗著书籍)释义:

《大棚草莓》是刘洪旗编著,1999年3月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该书是针对大棚草莓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大棚草莓栽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总结出的大棚设施建设经验和栽培管理技术。

问:大棚草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要如何避免呢?

在大棚种植草莓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三种草莓病虫害分别是草莓灰霉病,草莓炭疽病,草莓白粉病。想要进行避免的话,就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在大棚种植草莓的时候,一定要加强通风,降低大棚内的湿度,控制在70%以下,如果有病虫害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将病原体清理干净,再进行彻底的消毒,之后再去打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湿度过大。

在种植草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去培养优质的壮苗,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同时也要控制好肥水,营养要素要进行搭配适当,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在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棚让草莓在生长期对于温度光照湿度的不同要求。除此之外也要定期检查草莓的品种,如果有一些异常的草莓一定要及时的去除,像畸形果或者僵化果,这些是非常有可能造成其晌早他草莓出现问题。

对山樱于草莓的病虫害,都是根据草莓生长期间的主要发生特点来进行积极的预防,在育苗期间还有可能会长出蚜虫和叶螨,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逗谨丛预防,只要保证草莓在种植期间田间没有杂草,同时也要保护一些有益的昆虫都有利于蚜虫的去除。在大棚当中也要做好棚室的消毒,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的时候可以选择高温来让整个大棚完全密闭,这样也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将盆里面以及土地表面大部分的病菌和虫害给杀死。

最后在草莓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栽培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利用大棚种植的话,也能够降低防治的成本。

问:草莓在种植过程种,容易遇上的病害都有哪些?

草莓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水果,大棚种植可以让大家在冬天里吃到新鲜又可口的草莓,同时种植户也会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在大棚种植草莓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那是重点,炭疽病。本病主要由种苗带菌和土壤残留病菌侵入引起,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叶柄上散生暗红色小病斑,以后逐步扩大蔓延,一旦病菌侵入到茎基部后,不久草莓苗白天开始萎蔫。

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而在叶柄、花、梗少有发生。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出现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恺易绿色防控系统采用弥雾式臭氧气体杀菌器,充分运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

采用温室种植的草莓有两大优点,一是鲜竖激果上市早,供应期长,可以从当年11月开始采收,一直采收到至竖年5月。二是鲜果产量高,效益好,因为在元旦和春节期间,草莓售价高,一般每公斤售价都在36元左右。在草莓的生长初期和中期,根据病情选择应对的药物治疗,治疗时要注意一定要选对药,再一个就是在药的用量上一定要把控好,根据病情选择量的多少,用量少达不坦搭到效果,用量多对草莓有影响,这两点很关键。

红蜘蛛:可用联苯肼酯+乙螨唑、噻螨酮、阿维·哒乳油、克螨特等,交替使用。也可在开花至果实生长期释放捕食螨。草莓是一种大家都很喜爱的水果,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室草莓的采摘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同余信袜时也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问:草莓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1)叶斑病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兑水75千克进行喷雾。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0.3波美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3)灰霉病
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在现蕾到开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等喷雾。
(4)根腐病
根腐病发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5)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20升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拔除烧毁已发病者。
(6)线虫
线虫寄生在草莓组织中,危害叶柄、芽、根等,使被害器官变成红色,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烧毁病株,用敌百虫乳剂400~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7)蛴螬
蛴螬在草莓收获期和八九月份咬食根、茎,使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在危害期灌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也可结合浇水向流水中滴入水胺硫磷,每亩用药1千克。
(8)草莓卷叶蛾
每年4~5月份虫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吃叶,并把叶卷起来在里面吐丝结网继续为害。
防治方法:开花前和采摘后,用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问:大棚甜宝草莓的病虫害如何防冶?

大棚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1.叶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防治对策:经常检查,发现叶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老叶,带出棚外烧毁,防止在大棚内扩散而重复染病。发病初期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喷1次,或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芽枯病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对策:一是尽量避免在发生立枯病的地方进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万一要栽必须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彻底杀灭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时注意适当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内湿度。三是注意棚内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灌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四是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发病株作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为带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药剂防治。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灵300倍液,或敌菌丹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喷1次,共喷2-3次。大棚内可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7天熏1次,连熏2-3次,效果较好。  3.灰霉病是大棚草莓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及叶上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在膨大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全果变软,并着生灰色霉状物。在叶片上发生时,可见褐色或暗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花蕾及果柄时,病部变褐色。灰霉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防治对策:一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内湿度,发现棚中出现患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内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预防灰霉病蔓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往往会很快恢复,应将棚温调升到45℃左右,持续2小时,这样处理后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侵染源。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开花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并用30%施佳乐1000倍液,或50%农利灵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均能发病。叶片上病斑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色。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小的、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受害,对草莓苗影响非常大,匍匐茎受害枯死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存活。  防治对策: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遮阳降温,用遮阳网等遮阳,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温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当有病害零星发生时可用炭净胶悬剂1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还可使用的有效药剂有:科博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易保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5.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的叶、茎、花、果均能发生白粉病,病叶病斑上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缘萎缩、枯焦;果实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商品价值。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棚内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对策: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周围,喷施波美0.3度石硫合剂。草莓采收后全园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在草莓发病初期和盛期,每亩用世高24-6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达18天左右,连喷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随后叶缘变褐色,叶片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亩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也可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钟以上,预防种苗带菌。已发病的必须拔除烧毁。  7.蚜虫蚜虫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蚜虫的排出物使叶片、果实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施50%辟蚜雾2000倍液,喷1-2次。  8.红蜘蛛叶片受害初期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白色花纹、然后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对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对红蜘蛛的抗性,选用阿维菌素、尼索朗、灭螨醌、灭扫利等药剂进行防治。

问:大棚甜宝草莓的病虫害如何防冶

大棚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1.叶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防治对策:经常检查,发现叶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老叶,带出棚外烧毁,防止在大棚内扩散而重复染病。发病初期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喷1次,或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芽枯病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对策:一是尽量避免在发生立枯病的地方进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万一要栽必须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彻底杀灭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时注意适当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内湿度。三是注意棚内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灌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四是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发病株作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为带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药剂防治。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灵300倍液,或敌菌丹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喷1次,共喷2-3次。大棚内可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7天熏1次,连熏2-3次,效果较好。
  3.灰霉病是大棚草莓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及叶上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在膨大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全果变软,并着生灰色霉状物。在叶片上发生时,可见褐色或暗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花蕾及果柄时,病部变褐色。灰霉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防治对策:一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内湿度,发现棚中出现患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内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预防灰霉病蔓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往往会很快恢复,应将棚温调升到45℃左右,持续2小时,这样处理后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侵染源。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开花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并用30%施佳乐1000倍液,或50%农利灵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均能发病。叶片上病斑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色。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小的、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受害,对草莓苗影响非常大,匍匐茎受害枯死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存活。
  防治对策: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遮阳降温,用遮阳网等遮阳,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温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当有病害零星发生时可用炭净胶悬剂1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还可使用的有效药剂有:科博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易保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5.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的叶、茎、花、果均能发生白粉病,病叶病斑上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缘萎缩、枯焦;果实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商品价值。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棚内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对策: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周围,喷施波美0.3度石硫合剂。草莓采收后全园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在草莓发病初期和盛期,每亩用世高24-6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达18天左右,连喷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随后叶缘变褐色,叶片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亩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也可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钟以上,预防种苗带菌。已发病的必须拔除烧毁。
  7.蚜虫蚜虫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蚜虫的排出物使叶片、果实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施50%辟蚜雾2000倍液,喷1-2次。
  8.红蜘蛛叶片受害初期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白色花纹、然后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对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对红蜘蛛的抗性,选用阿维菌素、尼索朗、灭螨醌、灭扫利等药剂进行防治。

2024-06-1608:48作者:来源: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点击:1121

  1.叶斑病又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防治对策:经常检查,发现叶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老叶,带出棚外烧毁,防止在大棚内扩散而重复染病。发病初期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喷1次,或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芽枯病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对策:一是尽量避免在发生立枯病的地方进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万一要栽必须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彻底杀灭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时注意适当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内湿度。三是注意棚内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灌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四是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发病株作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为带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药剂防治。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灵300倍液,或敌菌丹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喷1次,共喷2-3次。大棚内可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7天熏1次,连熏2-3次,效果较好。
  3.灰霉病是大棚草莓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及叶上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在膨大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全果变软,并着生灰色霉状物。在叶片上发生时,可见褐色或暗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花蕾及果柄时,病部变褐色。灰霉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防治对策:一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内湿度,发现棚中出现患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内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预防灰霉病蔓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往往会很快恢复,应将棚温调升到45℃左右,持续2小时,这样处理后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侵染源。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开花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并用30%施佳乐1000倍液,或50%农利灵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均能发病。叶片上病斑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色。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小的、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匍匐茎受害,对草莓苗影响非常大,匍匐茎受害枯死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存活。
  防治对策: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遮阳降温,用遮阳网等遮阳,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温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当有病害零星发生时可用炭净胶悬剂1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还可使用的有效药剂有:科博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乐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易保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5.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的叶、茎、花、果均能发生白粉病,病叶病斑上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缘萎缩、枯焦;果实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商品价值。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棚内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对策: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三是搞好药剂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周围,喷施波美0.3度石硫合剂。草莓采收后全园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在草莓发病初期和盛期,每亩用世高24-6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达18天左右,连喷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随后叶缘变褐色,叶片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亩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也可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钟以上,预防种苗带菌。已发病的必须拔除烧毁。
  7.蚜虫蚜虫吸取汁液使果实生育受阻,蚜虫的排出物使叶片、果实受到污染。另外,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开花前喷施50%辟蚜雾2000倍液,喷1-2次。
  8.红蜘蛛叶片受害初期出现小灰白点,随后逐步扩大,使全叶片布满白色花纹、然后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严重影响生长。
  防治对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对红蜘蛛的抗性,选用阿维菌素、尼索朗、灭螨醌、灭扫利等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