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白锈病由什么引起的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413 次
小麦白锈病由什么引起的

小麦白锈病是由小麦白锈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该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小麦白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小麦白锈病菌的特征

小麦白锈病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子囊菌门。它的菌丝为无色或淡***,直径为3-5微米。菌丝生长迅速,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小麦白锈病菌的菌丝可以在2-3天内生长到小麦叶片的表面。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小麦叶片会被菌丝覆盖,形成白色斑点。

小麦白锈病的发生原因

小麦白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对白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对该病害较为敏感,容易发生病害。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抗白锈病的品种。

2.气候条件

小麦白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干旱、低温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在高温干旱、低温湿润的季节,应加强对小麦的管理,防止白锈病的发生。

3.土壤条件

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小麦白锈病的发生。土壤酸性较大、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小麦容易发生白锈病。

4.病菌侵染

小麦白锈病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土壤传播等多种方式侵染小麦。在小麦生长期间,一旦受到白锈病菌的侵染,就容易发生病害。

小麦白锈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白锈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

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抗白锈病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2.加强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杂草等,减少病菌的传播。

3.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白锈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土壤酸性较大、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应加强施肥。

4.喷洒药剂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通过喷洒药剂的方式防治白锈病。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噻唑酮、百菌清等。

小麦白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它的发生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病菌侵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防治该病害,可以采取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喷洒药剂等多种措施。

相关问题:

1.小麦白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白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叶片枯黄、干枯。

2.小麦白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白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土壤传播等。

3.如何选择抗白锈病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白锈病的小麦品种时,可以参考小麦品种鉴定报告,或者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

4.小麦白锈病的防治时机是什么时候?

小麦白锈病的防治时机一般是在小麦生长期间,特别是在小麦拔节至灌浆期间。

5.常用的防治小麦白锈病的药剂有哪些?

常用的防治小麦白锈病的药剂有三唑酮、噻唑酮、百菌清等。

相关拓展:

问:小麦白锈病用什么农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发病初期时,可以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伍拿,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2、预防时使用浓度为10%的盐水进行浸种,将种子中的空粒、瘪粒、病籽去除。3、种植抗锈、耐锈品种是防治小麦白锈病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一、小麦白锈病用什么农腔迹搭药

1、在发病初期时,可以给小麦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地大概喷洒50-60L药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一共喷洒1-2次即可。在病害比较严重的时期,可以喷洒75%百菌淸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5-7天喷洒1次,一共喷洒2-3次即可。

2、预防小麦白锈病时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盐水进行浸种,将种子中的空粒、瘪粒、病籽去除,然后用种子总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以将小麦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施肥时,一定要避免偏施氮肥,雨后也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采收小麦后,可以深耕深翻土地,及时清除掉田中的病残体。

3、一般种植抗锈、耐锈品种是防治小麦白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小麦生长时一定要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时播种。同时也要合理施肥灌水,搞好配方施肥,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重病麦田可以增加灌水次数,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发掉的大量水分。同时也要注意中耕除草,铲除田间自生麦苗,大量减少越夏菌源。

二、小麦白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小麦白锈病是由白锈菌引起的,白锈菌在0-25°C均可萌发,其孢子囊萌发最低和最适温度为10°C,最高温度为25°C。白锈病除了会侵染小麦之外,还会侵染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危害州宏作物的叶片,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18°C。

2、在发病初期时,染病叶片背面会长出隆起的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表面有光泽,当疱斑成熟后表皮就会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在染病叶片正面会呈现出黄绿色边缘不明晰的不规则斑,有时交链孢菌会在病斑上腐生,导致病斑变成黑色。种株的花梗和花器会受害,变得畸形弯曲肥大,其肉质茎也会出现乳白色疱状斑。

3、防治时一定要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包括药剂拌种和药剂喷雾。同时也要进行田间发病植株的调查,当条斑病发生的普遍率达20%左右,叶锈病在抽穗后,发生的普遍率达5%-10%,秆锈病在小麦扬花期,发生的普遍率为1%-5%时,就一定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问: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油菜叶面上长白色斑奌是何病?怎样治疗?

应属于油菜白锈病。若盆栽可直接拔除病株。油菜白锈病,是油菜在种植时期,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叶片染病,在叶面上可见浅绿色小点,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变成白色斑点、逐渐叶片枯萎。通常发病适温7~13℃,低于0℃或高于25℃发病较少。防治方法:(1)选用抗白锈病的油菜品种。(2)可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降低菌源。(3)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不宜过早。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可以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可兼治油菜白斑病。

问:植物生的像铁锈的是什么病


锈病

rust

由4,00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锈菌在生活环中可寄生於一种植物(单主寄生)或两种不同植物(转主寄生)。禾秆锈菌(Pucciniagraminis)生活环中具5种孢子型,为转主寄生锈菌寄生於小麦或其他禾谷类和禾草上。其他转主寄生锈菌以桧属作为一种寄主,以苹果、日本榲桲、山楂、蔷薇以及有关植物作为另一种寄生;白松锈菌以五针松作为一种寄主,以茶藨子及鹅莓(茶藨子属〔Ribes〕)作为另一种寄主;另一种锈菌以道格拉斯杉作为一种寄主,以杨作为另一寄主。单主寄生锈菌如侵袭石刁柏、豆类、菊花、咖啡、蜀葵、金鱼草、甘蔗及向日葵的锈菌。

锈菌一般在叶、嫩茎及果实上产生***、橙色、红色、锈色、褐色或黑色粉霉状疱状突起。受染植株的生长及产量受影响,有的植株凋萎或顶死。防治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及无锈病植株;在一种转主寄生植物数百码范围之内消灭另一种转主寄生植物;严格执行卫生措施;每隔7~10天用杀真菌剂喷粉或喷雾,在锈病出现前两周开始施行。

由几种白锈菌属(Albugo)真菌引致的白锈病与真正的锈病不同,它不需转主寄生。它侵袭许多草本植物,病株叶上出现浅***部分,叶下表面及其他地上部分带有白垩色蜡质,以后变成粉霉状,最后变成深暗色的疱状突起。叶片凋萎,早期死亡。茎及花器膨胀变形,植株矮化。防治法包括采用无病植株及抗病品种,消灭植株受侵部分、杂草和收获后的残株,实施三年轮作制,疾病常发季节每隔10~14天喷雾数次,采用杀真菌剂。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

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及秆锈病等4种。其中,普通锈病遍布世界各玉米栽培区,南方锈病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热带锈病主要分布于美洲,秆锈病仅在坦桑尼亚和美国有报道。我国发生的为普通锈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他地区虽有分布,但危害很小。玉米锈病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一般危害性不大。

普通锈病可发生在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毫米,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叶片提早枯死。

防治要点:发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天达裕丰2000-2500倍+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连喷2次,每次间隔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