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异丙甲草胺亩用量(异丙甲草胺的用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对传统间套作的改良升级,能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茬大豆,综合效益显著。该技术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能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绿色种植制度的有效探索,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技多用前景广阔的优势。
一、播种
(一)适期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玉米大豆同时播种。
(二)播种深度。播种深度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播深一般3-5厘米。
(三)种子处理。大豆播种前用根瘤菌剂拌种,每10公斤大豆种子拌大豆根瘤菌剂30毫升,随拌随用,阴干即可播种。玉米种子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
二、品种选择
(一)玉米。适宜本区种植,株型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植、抗旱、耐倒伏品种。
(二)大豆。选用与玉米复合种植产量高、耐阴性好、株高适中、耐密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品种,如:中黄30、晋豆19等。
三、种植规格
选用4+4或2+4种植模式,大豆与玉米行间距都为70厘米。
(一)4+4模式。即:4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单粒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4-15厘米(山区17-19厘米),亩保苗4200-5300株;大豆双粒种植,行距30厘米,穴距8-9厘米,亩保苗株。
(二)2+4模式。即:2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单粒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山区13厘米),亩保苗4200-5300株;大豆双粒种植,行距30厘米,穴距10-11厘米,亩保苗株。
四、农机配套
(一)机械播种。主推4+4、2+4模式。播种前,选择调整好大豆、玉米行株距及行间距,一个种植单元大豆两侧最近玉米间带宽在2.3-2.4米,以保证现有收获机具的通过性。选择合适的拖拉机,拖拉机后轮距应不影响播种作业。大面积作业前,应进行试播,及时查验播种作业质量、调整机具参数、作业速度,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应根据土壤墒情变化及时调整,地块掉头转弯处种植先收获作物。作业时,注意保持衔接行行距均匀一致,防止衔接行间距过宽或过窄。播种时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通过改变鸭嘴数量调整株行距。种植玉米时,另增设排肥器和施肥管以增大施肥量。
(二)机械收获。根据作物品种、成熟度、籽粒含水率及气候等条件,确定两种作物收获时期及先后收获次序,并适期收获、减少损失。当玉米果穗包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且基部黑层出现时,可开始玉米收获作业;当大豆叶片脱落、茎秆变黄,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时,开始大豆收获作业。
五、科学施肥
(一)肥料用量
1、玉米。一般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方,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7.5公斤,硫酸钾7公斤或玉米专用肥80公斤,施肥深度13-15厘米。
2、大豆。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磷酸二铵8公斤,尿素6公斤,硫酸钾3公斤或低氮缓控释肥20-25公斤(含氮量不超过15%)。
(二)施肥方法严格按照玉米和大豆施肥量进行施肥,避免因播种规则造成单位面积内氮肥聚集而发生烧苗、死苗现象。同时,玉米中后期追肥时,常规的全田冲施、撒施方式对氮肥需求较小的大豆生长不利,出现疯长,导致花荚脱落、倒伏,影响产量。建议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或采取定向施肥方式追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六、病虫草害防治
(一)杂草清除
1、芽前封闭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80-100毫升/亩进行防除;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的田块,播后芽前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亩+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20-40克/亩,兑水40公斤/亩,均匀喷雾。对于整地较早,阔叶杂草已出苗的田块,在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80-100毫升/亩+草胺磷(80-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
2、苗后定向除草。大豆定向除草。应在大豆1-2片复叶期对大豆行定向喷施除草剂,大豆苗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选用10%精喹禾灵乳剂20毫升或5%精喹禾灵乳油50-75毫升/亩或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毫升/亩+25%氟磺胺草曦20克或48%灭草松水剂150-200毫升/亩或21%氟磺?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兑水30公斤/亩,定向喷施。玉米定向除草。玉米3-5叶期,可选用33%硝?烟?莠去津150-200毫升/亩或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兑水40公斤/亩,定向喷雾。
3、注意事项。定向喷雾时,必须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药液喷溅漂移至另一作物,造成药害发生,影响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大豆霜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虫害。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期,采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结合农药增效剂,对多种病虫害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病虫害发生初期,亩用5%甲维盐阿维菌素微乳剂12毫升+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克+糖醇锌50毫升+碧护5克+激健15毫升喷雾;或亩用2.5%鱼滕酮乳油70毫升+3亿CFU/克可湿性粉剂5克+芸苔螯合锌45克+施倍丰5克/亩+激健15毫升喷雾。病虫害发生关键期,亩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内酯10克/亩+激健15毫升喷雾;或亩用5%虱螨脲乳油30毫升+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碧护5克+激健15毫升喷雾。药剂要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依据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及情况适时调整药剂种类。
七、化学调控
(一)玉米化控降高技术使用主要成分为乙烯类激素物质的化控剂,缩短节间长度,矮化株高,增粗茎秆,降低穗位15-20厘米,既抗倒,又减少对大豆的遮荫。一般在玉米6-8片展开叶时喷施;可与微酸性或中性农药、化肥同时喷施。
(二)大豆保产技术选用烯效唑,一般可降低株高15-20厘米,可使分枝增多,茎枝变粗,同时促进茎秆中木质素合成,从而提高抗倒性和防止旺长。生产上使用的烯效哇一般为含量5%可湿性粉剂。拌种时每公斤种子用量16-20毫克添加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其后来回抖动数次,拌种均匀后即时播种。叶面喷施,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间选择在晴天的下午,均匀喷施上部叶片即可,对生长较弱的植株、矮株不喷,药液要先配成母液再稀释使用。注意烯效唑施用剂量过多有药害,会导致植物烧伤、凋萎、生长不良、叶片畸形、落叶、落花、落果、晚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