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枯病与灰霉病区别 斑枯病与灰霉病区别
斑枯病和灰霉病是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它们的发生都会给农民带来损失。斑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上,而灰霉病则多发生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本文将从病害的症状、病原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斑枯病和灰霉病进行区别分析。
一、病害症状
斑枯病的症状表现为作物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或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而灰霉病则表现为植株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出现灰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植株逐渐枯死。
二、病原菌
斑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常见的有赤眼蜂属、褐眼蜂属等。而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灰霉菌。
三、防治措施
针对斑枯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3、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而针对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通风,保持植株枝叶干燥;2、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3、及时清除病害部位,防止病菌扩散。
四、斑枯病与灰霉病的区别
1、病害症状不同
斑枯病和灰霉病的病害症状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后者表现为植株出现灰色霉层。
2、病原菌不同
斑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而灰霉病的病原菌则为灰霉菌。
3、防治措施不同
针对斑枯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病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易感作物不同
斑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上,而灰霉病则多发生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
5、病害传播方式不同
斑枯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气溶胶传播和种子传播,而灰霉病主要通过土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五、如何预防斑枯病和灰霉病
1、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
2、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注意施肥和灌溉,保持作物生长健康;
4、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卫生;
5、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六、斑枯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原因
1、气候因素:斑枯病和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对病害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2、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对斑枯病和灰霉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过于潮湿或缺乏养分都会使作物易受病害侵袭;
3、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也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如过密的种植会使病害易于传播;
4、病原菌来源:病原菌来源也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种子、土壤、空气等。
七、如何控制斑枯病和灰霉病的传播
1、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
2、加强通风,保持植株枝叶干燥;
3、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4、及时清除病害部位,防止病菌扩散;
5、定期更换土壤,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八、斑枯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如何评估
1、病害发生率:病害发生率是评估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田间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
2、产量和品质:防治斑枯病和灰霉病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来评估;
3、经济效益:防治措施的实施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因此经济效益也是评估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斑枯病和灰霉病是常见的农作物病害,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问答拓展:怎样区分葡萄的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分别用什么药好
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也可侵染果梗、新梢与幼嫩叶片。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陪戚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不充实的新掘乱悄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判渣嫩的穗轴组织。发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有时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轴扩展,发病后期干枯的小穗轴易在分枝处被风折断脱落。幼小果粒染病仅在表皮上生直径2毫米圆形深褐色小斑,随果粒不断膨大,病斑表面呈疮痂状。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果穗也萎缩干枯别于房枯病。
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果实感病后形成褐色凹陷病斑,后者果粒上形成突起的疮痂。具体用药参见百度百科,但不管用什么药,关键在于预防,在病害易发时期提前用药预防,或在病害初发时期人工摘除病穗、病叶、病果等并及时用药防治,连续喷2-3次。
参考百度百科:葡萄灰霉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
问答拓展: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的区别?
【白粉病症状】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源模,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神侍。【霜霉病症状】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雹瞎缓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问答拓展:夏季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措施
夏季芹菜要注意选择耐高温的抗病品种,病田避免连作,可换种豆类、麦类、水稻等行余作物,减少病原菌数量,及时防治虫害,减少伤口,雨后及时排水排湿,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土壤消毒,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烟酸吗啉胍·铜,有虫害优先选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农药。夏季芹菜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1、软腐病:这个是由病菌引起的,土里本来含有的病菌通过一些伤口进入到了芹菜体内,它底部比较潮湿,诱发病菌。
2、叶柄开裂:一般表现症状为芹菜杆开裂,干旱引起的开裂口则会出现泛黄枯萎的情况。
3、斑枯病:是夏季芹菜常见的病害,病原菌侵染叶片、叶柄和花茎,致使叶片枯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4、病毒病:多由外来虫害诱发,尤其是蚜虫之类的,危害幼苗和成株,减产,丧失商品价值,发病后期严重会导致芹菜停止发育并且会慢慢坏死。
5、早疫病:早疫病是主要病害,病原菌侵染芹菜叶片、叶柄,产生病斑,导致叶子枯黄,造成严重减产,品质也受到影响。
6、灰霉病:灰霉病是常见病害,田间和储运中均可发生,表现为茎叶腐烂,严重降低产量和产品品质。
栽培夏季芹菜主要的虫害有哪些
1、根结线虫:芹菜根结线虫害危害根部的生长,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发病严重时全田枯死。
2、斑潜蝇:斑潜蝇会危害叶子的生长,在虫洞两侧会有磨清排列整齐的黑色虫粪。
3、蚜虫:蚜虫危害叶子的生长,当嫩叶和生长点被害后,生长缓慢,叶子萎缩,甚至死亡,还会招致病菌寄生。
夏季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方法
1、软腐病:先将坏死的植株移除掉,选择抗病品种,病田避免连作,可换种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减少病原菌数量,及时防治虫害,减少伤口,雨后及时排水排湿,秋冬季做好保暖措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2、叶柄开裂病:养护期间要注意排水、洒水,干旱引起的则需要喷洒硼砂水溶液配合水一起,湿的则施放一定量的硼砂。
3、斑枯病:种子要提前消毒,选择抗病品种,夏季栽培还要注意选择耐高温的抗病品种,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土壤消毒,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保持环境的通风,雨季做好排水,发病初期就得开始喷药。
4、病毒病:栽培抗病品种,不与伞形花科、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及其他并病原植物相邻或接续种植,采取灭蚜虫措施,发病初期喷施烟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减缓症状,降低损失。
5、虫害:芹菜种植之前,土壤需要做好消毒的处理,在成虫高蜂期至卵孵化盛期、或初龄幼虫高峰期要及时喷洒药剂,优先选用无污染或污瞎带前染少的农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