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怎么判断自己有锈病 怎么判断自己有锈病的症状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045 次
怎么判断自己有锈病 怎么判断自己有锈病的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锈病?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们需要了解锈病的症状和特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锈病的症状和特征

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常见于小麦、玉米、水稻、葡萄等作物上。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叶片表面还会出现类似锈的物质。在严重的情况下,锈病还会导致叶片变薄、萎缩,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锈病?

要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锈病,需要仔细观察作物的叶片,看是否出现了上述症状。同时,还可以进行病原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来确定作物是否感染了锈病。

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锈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作物的管理,保证作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如适当施肥、浇水、修剪等。

2.及时发现并清除受锈病感染的叶片和植株,避免病菌的扩散。

3.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三氯甲烷、硫酸铜等。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拓展问题:


问题一:

锈病对作物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锈病会导致作物的叶片变黄、变薄、萎缩,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二:

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案: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等。

问题三:

如何预防锈病的发生?

答案:预防锈病的发生,需要加强作物的管理,保证其生长环境良好,及时清除受锈病感染的叶片和植株,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等。

问题四:

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案: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遵守药剂的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避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问题五:

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作物的管理、及时清除受锈病感染的叶片和植株、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等。

相关拓展:

问:锈病有哪些症状?

锈病是为害黄柏叶部的主要病害,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据文献报道,本病在东北一带发病重,一般在5月中旬发生,6~7月为害严重,时晴时雨易于发病。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近圆形斑,边缘有不明显的小点亮祥,发病后期叶背成橙***微突起小疱斑,这李纳就是病敬扰搏原菌的夏孢子堆,疱斑破裂后散出橙***夏孢子,叶片上病斑增多以至叶片枯死。

问:锈病的症状有几种类型?

锈病是由担子菌纲锈菌目中的锈菌引起的花卉病害的总称,是一类特征明显的病害。各类明源锈菌的多数孢子能形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

锈病是许多花卉都能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它既为害草本花卉,也为害木本花卉,如牡丹、月季、杜鹃、玫瑰、蔷薇、杏、金银花、八仙花、菊花、唐菖蒲、芍药、石竹、萱草、万寿菊、翠菊、蜀葵、鸢尾、香石竹等都能发病。

锈病能为害花卉的叶片、叶柄和芽,有些也为害花和果实。产生大量的锈色、***、橙色,甚至白色的斑点,当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锈病还能引起***。通常症状有以下3种类型:开始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泡状斑点(病菌和夏孢子堆)。

开始被表皮覆盖,后来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很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有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失绿而呈淡***,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甚至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花梗变成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如大花萱草锈病。

开始在叶上产生淡***小斑点,后变成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激伍态粉末。后期在叶片和叶柄及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叶橘尘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发生较重。

在叶面上出现橙***夏孢子堆,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全部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多发生在玫瑰、蔷薇等花卉上。

问:豆角怎样种植

栽培季节
豆角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种季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
地膜覆盖
(1)品种选择:豆角栽培广泛的品种是之豇28-2,可以用于春季地膜覆盖栽培。 
  (2)播种期:豆角播种的适宜下限温度 14℃ ,应当在断霜前后温度稳定通过 4℃ 时播种。豆角播种方式可以和菜豆(芸豆)种植方式一样,采用高垄低穴播种后覆盖地膜方式播种。行距65厘米,穴距18~25厘米,每亩播4000~5000穴,每穴播2~4粒种子,播种量2~3公斤。 
  (3)田间管理:主要注意抹掉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第一花序以上的花芽叶芽同时着生混合芽中的叶芽;中上部的侧枝见花芽后打顶。同时注意主蔓爬到架顶以后及时将主蔓顶打去,刺激侧蔓生长,侧蔓见花芽以后依旧打顶。 
  (4)采收:豆角在荚果长够长度以后及时采收。延迟采收籽粒膨大,降低了商品品质,同时也影响以后的荚果生长。采收时注意不要伤害其它的花序、花芽和蔓叶。 [2]
种植移栽
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应浇水、深翻、结合翻地施入土杂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合理密植,边栽边浇定根水,并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幼苗抗自然灾害能力,缩短缓苗期。[3]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
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平方米栽3000穴。
施肥方案
1、施基肥

  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
  一般一亩用农家肥500-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三元复合肥(15-15-15)50公斤。底肥在整地起垄时施入,可以在种植垄上开条小沟,然后将底肥放在沟中再覆土。如果采用这种办法施肥一定要记住,豆角苗不可直接种在有机肥沟中,要保证豆角苗与有机肥沟之间的距离有10-15厘米。避免因为肥料直接接触而烧伤豆苗根系。
2、施追肥-根施保
根据上面所述,豆角的生长过程中对钾磷元素需求较大。根施保产品内含高钾高磷营养元素,以一般复合肥相比,根施保的营养元素全部水溶,豆角吸收快50%,肥效高30%以上,豆角外形丰满、色泽健嫩。因此根施保尤其适合用于豆角追肥。
3、喷施叶面肥-农密1号或农密大
豆角在生长中后期往往会表现出各种缺乏微量元素症状,如黄叶等。应在生长前期,即幼苗期和引蔓期喷施叶面肥:农密1号或农密大。如果在发现黄叶等现象时再施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5种植管理编辑
肥水管理种植
豆角应选肥沃、疏松,2~3年内未种过豆类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种前10天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500千克,结合施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施肥后隔4~5天翻耕一次,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豆角的质量建议广大菜农使用一些微生物肥料如金宝贝微生物菌肥混作基肥,因为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基肥的利用效率,并且其分泌的生长素会促进苗木生长。有机肥一般以追腐熟的人畜粪为宜,但是自己腐熟的人畜粪便有可能导致腐熟不完全而烧苗,所以我们建议广大菜农使用如金宝贝有机肥发酵剂等商业的腐熟剂来自制肥料,这种腐熟的肥料不会烧苗,而且容易被植物利用。果实生长期其需肥水较多,叶面可喷施2次磷酸二氢钾,结合追肥的同时进行浇水。[4]
播种育苗
春豆角大棚促成栽培一般于3月上中旬播种,催芽播、直播均可,株行距20厘米×40厘米,每穴播种子3~4粒,种子播下覆盖地膜,并盖好大棚膜保温,直至出苗。苗期的水分管理以控为原则。直播于苗床的浇足底水后可不再浇水;营养钵育苗的可在土壤干燥时适量浇水。特别是定植前7天~10天不要浇水,以使幼苗健壮、老练。早春育苗苗龄一般25天~30天,豆角壮苗的标准是初生叶和真叶大,深绿色,节间和叶柄短。定植时选晴天中午,先开沟灌水,待水渗下后栽苗;或先开沟栽苗后灌水。无论哪种定植方法,灌水量都不要过大,以湿透土坨为准,以免降低地温,栽后上面覆盖干土。穴距40cm~50cm,用塑料绳吊蔓。
日常管理
豆角一旦出苗顶膜,就要白天多通风换气,晚上盖好棚膜保温。遇霜冻,大棚内再套小拱棚。在植株枝蔓长20厘米以上时,应搭好支架,并逐渐引蔓上架。植株开始结荚后,用人粪尿薄施
1~2次,结荚盛期要加大追肥量,同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治早衰。4月下旬后,气温明显回升,可揭去大棚膜,以利于田间操作。
病虫害防治
豆角主要有煤霉病、锈病、蚜虫、豇豆荚螟等病虫害。煤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锈病可用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7天左右喷1次,喷2~3次。蚜虫可用1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豇豆荚螟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1%灭杀毙4000倍液,隔7~10天一次,药液均匀喷施在叶片、花蕾上。
病虫防治
豆角斑病
豆角在开花结果期,容易遭受豆角蚜虫,豆角蝽象、豆角斑马等害虫为害。怎样除治豆角害虫呢?

  豆角蚜虫。主要是食豆角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使豆角生长不良而影响结果。除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至太阳落山前喷杀。
  豆角蝽象。此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豆角幼果嫩汁,使被害的豆角生长发育不良,干瘪瘦小,品质低劣,不堪食用。人工捕捉:可利用豆角蝽象的假死性,在清晨或傍晚,摇动豆秆,在豆角蝽象假死落地时捕杀。药物除治:用对人畜安全无毒害,高效低毒的农药25%中科美铃1000~1500倍液,于晴天傍晚喷杀。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于晴天下午至黄昏喷雾。
  豆角斑马。此害虫专门啃食豆角花朵,使豆角花而不实。人工捕杀:在早晨露水未干前或黄昏,戴上胶手套捕杀。在捕杀豆角斑马时,千万别让其液汁溅到皮肤上,否则,会引起皮肤过敏起水泡。药物除治:用25%中科美铃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喷杀。

问:怎样判断小麦是枯还是锈病?

判断小麦是锈病还是枯纹病,从叶子上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锈病,叶子上有一种象铁锈一样的锈,经常观察发现及时治疗

问:怎样识别和防治豆类锈病?


锈病是豆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菜豆外,豇豆、蚕豆、豌豆等都有锈病发生。症状多发生在豆科蔬菜生长的中后期,主要是叶片受害。初发病时,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产生黄白色微隆起的小斑点,扩大后呈红褐色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红褐色粉末(夏孢子),后期变成黑褐色,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冬孢子)。病斑密集,形成斑块,逐渐叶片枯黄脱落。叶柄和茎受害,初生褐色长条状病斑,后期变为黑色或黑褐色。荚上病斑与叶片上相似,但斑块较大。病原及发病规律担子菌亚门、单胞诱菌属病菌。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侵人豆株,成为初次侵染源,再侵染通过气流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容易发生,寄主表面的水滴或水膜是锈菌萌发的必要条件,早晚浓雾、重露或阴天多雨条件下容易发病。菜地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不良也会促使发病。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矮生品种抗病性比蔓生品种强,而蔓生菜豆中,细花品种比大花品种抗病。菜豆中的双丰1号、豇豆中的望丰早豇80等抗病能力强。(2)加强田间管理不连作,及时清除田园残枝败叶,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湿,使植株健壮生长。(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病斑未破之前及时喷药,叶片正反面都喷到,间隔7?10天,连喷三次。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50%翠贝3000?4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