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显微镜下的玉米锈病 显微镜下的玉米锈病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765 次
显微镜下的玉米锈病 显微镜下的玉米锈病是什么

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显微镜已成为研究玉米锈病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玉米锈病的病原体、症状和传播方式等信息,从而为预防和治疗玉米锈病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玉米锈病的病原体

玉米锈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真菌,名为玉米锈菌。这种菌体呈现出金***的色泽,其孢子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双生孢子的形态。玉米锈菌主要寄生在玉米的叶片、茎秆和穗部等部位,通过孢子的飘散和传播来感染玉米植株。

玉米锈病的症状

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橙色或红色的小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锈色斑块。同时,叶片的表面会出现黑色的小点,这些点是玉米锈菌孢子的聚集体。当病情严重时,叶片会逐渐干枯并脱落,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锈病的传播方式

玉米锈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玉米锈菌孢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飘散到空气中,从而感染周围的玉米植株。受感染的玉米种子也会成为玉米锈病的传播途径,这就需要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检测和消毒处理。

如何预防和治疗玉米锈病

预防和治疗玉米锈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
  • 间作轮作:通过间作轮作可以减少玉米锈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传播。
  •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玉米锈病的感染率。
  •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锈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玉米锈病的相关问题

1.玉米锈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玉米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它会导致玉米植株的叶片干枯、脱落,从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最终会导致玉米产量的大幅下降。

2.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预防和治疗玉米锈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施肥、间作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等方面。

3.玉米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

4.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品种的生长周期、适应性、抗病性等方面。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环境和病害防治需要的品种。

5.玉米锈病的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化学防治玉米锈病的化学农药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问答拓展:玉米锈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锈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病害,传播速度快。它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并传播成广泛的危害。患病的玉米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严重的情核瞎判况下,玉米植株干枯,影响玉米灌浆和成熟期的晚些,秃梢增加,籽粒丰满,导致千粒重下降,最终减产。

一,玉米锈病发病原因

玉米锈病的发生主要受玉米品种、栽培条件、高温、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1)常年种植同一品种,抗病性下降,病害严重。

(2)田间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通风差,病害严重。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玉米生长旺盛,降低抗逆性,加剧锈病的发生。

(3)温暖神和的气候有利于细菌夏孢子的越冬,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春玉米锈病发病时间为6月,7-8月为高峰期。锈病发生后,病害现场产生的xiaspore(锈色粉)通过气流传播而被感染。玉米拔节期处于多雨高温气候(即温度20~30℃,多云多雨,相对湿度大于95%),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玉米锈病的防治

(1)不同玉米品种抗锈性差异明显,应大面积推广抗病杂交种。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易患病改改,而马齿苋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锈病一般在雄性选择期间开始发生,在7月中下旬的雨季爆发。建议及早播种,避免疾病在雨季的流行期,以减少危害,提高产量。二是增加腐肥、磷、钾、微肥的施用,避免氮肥的局部施用,并尽可能及时喷施叶面养分,提高植物抗病性。第三,注意雨后排水减湿,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收货后田间茎叶残留植物,减少田间细菌来源。

(3)玉米包衣技术的推广,收获或贮藏时湿度高,种菌量大,播种时不做化学处理,有利于秧苗病害的发生。用种子包衣,或用三唑酮、好立克等药剂包扎种子,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可减少锈病的发生和危害。在6月底和7月初,20%三唑啉酮。43%tebuzolol(40%克),40%。40%、复兴、10%时高交替防治2次。

问答拓展:问一下,玉米锈病和玉米褐斑病一样吗

不一样的

玉米褐斑病
近年发生严重,较快的病害之含搜一。主要发布在叶片,叶鞘,茎杆上,最初为黄褐色,红褐色小斑点,病斑成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叶片,叶鞘上出现较大褐色斑点。
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磨老虚如磷酸二氢钾、磷瞎燃酸二铵水溶液,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问答拓展:问一下,玉米锈病和玉米褐斑病一样吗?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叶鞘,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达30%以上。[1]
在中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通常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危害较重;黄淮海夏玉米区因主栽品种感病,田间菌源增多,致使含漏前玉米褐斑病流行,已成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1]
玉米褐斑搜兆病的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生产上应以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为主,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切忌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对病残体要进行深埋处理。在玉米4-5片叶时,若种植的品种不抗病,属感病品种,且此时温度高,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光照时间短,适宜于病害发生,应及早预防
玉米锈病是由玉米柄锈菌引起、发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能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1]
玉米锈病在中国的主要发生区域为北方夏玉米种谈清植区;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南方各省也有发生,但一般对生产影响有限。发病后,叶片被橘***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所覆盖,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1]
玉米锈病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