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宁南霉素治黄瓜什么病(宁南霉素主要治什么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299 次
宁南霉素治黄瓜什么病(宁南霉素主要治什么病) 黄瓜病毒病怎么治

(1)危害症状。病毒发生后,在黄瓜病苗上表现为皱缩型。病株幼叶初为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进而发展呈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趋向。节间变短粗,植株变矮,也有茎株细长,全棚瓜秧不整齐。发病后期下部叶片逐渐黄化枯死。轻病株一般正常结瓜,但果面多产生褪绿斑驳。重病株结畸形瓜或不结瓜。发病严重时,全棚皆无正常植株。

(2)防治技术。农业防治为主。可使用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5天;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5%菌毒清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900~12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5天。

黄瓜病毒病怎么治

(1)危害症状。病毒发生后,在黄瓜病苗上表现为皱缩型。病株幼叶初为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进而发展呈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趋向。节间变短粗,植株变矮,也有茎株细长,全棚瓜秧不整齐。发病后期下部叶片逐渐黄化枯死。轻病株一般正常结瓜,但果面多产生褪绿斑驳。重病株结畸形瓜或不结瓜。发病严重时,全棚皆无正常植株。

(2)防治技术。农业防治为主。可使用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5天;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5%菌毒清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900~12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5天。

黄瓜秧生长期,为预防生病,应该用什么药

建议不要只靠矮壮素来维持,要多通风,控制浇水次数,在阳光较好的天气下或是中午前后,即使是外面温度较低(现在也低不到哪里去)必须要给予通风换气,这样棚内的黄瓜等才能抑制徒长!浇水一定要在表土干燥后再浇,不要太频繁,另外,也可在浇水后见土表稍“泛白”就中耕划锄,这样可保墒。没看懂什么意思?

黄瓜病毒病怎么治

(1)危害症状。病毒发生后,在黄瓜病苗上表现为皱缩型。病株幼叶初为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进而发展呈深绿色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趋向。节间变短粗,植株变矮,也有茎株细长,全棚瓜秧不整齐。发病后期下部叶片逐渐黄化枯死。轻病株一般正常结瓜,但果面多产生褪绿斑驳。重病株结畸形瓜或不结瓜。发病严重时,全棚皆无正常植株。

(2)防治技术。农业防治为主。可使用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5天;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45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5%菌毒清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天;或3%三氮唑核苷水剂900~12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5天。一、表现症状

1.花叶病毒病:幼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2.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叶形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病株引起枯死。

3.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

二、传播途径

1.种苗或土壤带毒。子或土壤带毒,多以蚜虫作为传病媒介,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毒。

2.昆虫传播: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毒。

3.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传毒。

三、发病规律

环境条件与瓜类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发病适温20~25℃,气温高于25℃多表现隐症。高温、干旱、光照强的条件下,蚜虫发生严重,也有利于病毒的繁殖,且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所以发病严重。在杂草多、附近有发病作物、气温高、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亦重。

四、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或药液处理。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3.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物理防蚜——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膜条避蚜,或进行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木板或纸板,其上涂抹机油,吸收蚜虫并将其黏住)。

(二)药剂防治——《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

1.预防方案:自小苗开始,使用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进行预防,30公分以下,可按2包(每包40克)3桶水进行预防;30公分以上,可按每包40克兑水15公斤进行预防;每隔5—7天用药1次。

2.控制方案:棚内发现病毒,及时使用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进行控制,病情轻时(无严重发病趋势如温度在20度以下且发病率较低—3%以下),按每包40克兑水15公斤;病重时(有严重发病趋势如持续高温、或发病率较高)且植株在30公分以上的,每60克兑水15公斤;均连用2天,7天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3.产品使用注意事项:

1)本产品需单独使用,现配现用。

2)使用本产品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全部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建议采用托喷方式,以便使药液能被叶片正反面充分吸收。

3)对于设施内黄瓜,如遇阴雨天气应正常使用不得提前或拖延使用时间。对于大田用药,如用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雾。

4)首次用药或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药量。

5)严格控制蚜虫等害虫,需采用设施如防虫网、悬挂黄板等措施。一、表现症状

1.花叶病毒病:幼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2.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叶形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病株引起枯死。

3.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

二、传播途径

1.种苗或土壤带毒。子或土壤带毒,多以蚜虫作为传病媒介,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毒。

2.昆虫传播: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毒。

3.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传毒。

三、发病规律

环境条件与瓜类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发病适温20~25℃,气温高于25℃多表现隐症。高温、干旱、光照强的条件下,蚜虫发生严重,也有利于病毒的繁殖,且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所以发病严重。在杂草多、附近有发病作物、气温高、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亦重。

四、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或药液处理。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3.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物理防蚜——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膜条避蚜,或进行黄板诱蚜(在棚室内悬挂黄色木板或纸板,其上涂抹机油,吸收蚜虫并将其黏住)。

(二)药剂防治——《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

1.预防方案:自小苗开始,使用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进行预防,30公分以下,可按2包(每包40克)3桶水进行预防;30公分以上,可按每包40克兑水15公斤进行预防;每隔5—7天用药1次。

2.控制方案:棚内发现病毒,及时使用奥力克——黄瓜病毒病专用进行控制,病情轻时(无严重发病趋势如温度在20度以下且发病率较低—3%以下),按每包40克兑水15公斤;病重时(有严重发病趋势如持续高温、或发病率较高)且植株在30公分以上的,每60克兑水15公斤;均连用2天,7天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3.产品使用注意事项:

1)本产品需单独使用,现配现用。

2)使用本产品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全部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建议采用托喷方式,以便使药液能被叶片正反面充分吸收。

3)对于设施内黄瓜,如遇阴雨天气应正常使用不得提前或拖延使用时间。对于大田用药,如用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雾。

4)首次用药或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加大药量。

5)严格控制蚜虫等害虫,需采用设施如防虫网、悬挂黄板等措施。30%悬浮剂柳瓶装,网上去找这个系列的药喷施,很快就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