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棚玫瑰锈病用什么药剂 大棚玫瑰花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655 次
大棚玫瑰锈病用什么药剂 大棚玫瑰花病虫害防治方法

大棚玫瑰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植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锈病的侵害。如何有效地控制大棚玫瑰锈病,是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大棚玫瑰锈病?

大棚玫瑰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斑块,最终叶片变黄、枯萎掉落。如果不及时控制,大棚玫瑰锈病会对玫瑰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何防治大棚玫瑰锈病?

针对大棚玫瑰锈病,可以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药剂有:三唑酮、氧乐果、多菌灵等。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能有效地防治大棚玫瑰锈病。使用时,应根据药剂说明进行喷雾,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以免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氧乐果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也可以用于防治大棚玫瑰锈病。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呼吸系统,避免接触药剂。

多菌灵是一种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棚玫瑰锈病。使用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预防大棚玫瑰锈病?

预防大棚玫瑰锈病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环境卫生:定期对大棚进行清洁,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2.种植管理:做好玫瑰的修剪、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保持植物健康。

3.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大棚玫瑰时,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大棚玫瑰锈病有哪些危害?

大棚玫瑰锈病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掉落,严重影响玫瑰的生长和产量。同时,大棚玫瑰锈病还会传播其他病害,对周围的玫瑰植株造成威胁。

大棚玫瑰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棚玫瑰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养分等因素有关。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病菌,而缺乏养分的植物则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

大棚玫瑰锈病的防治期是什么时候?

大棚玫瑰锈病的防治期主要在生长季节,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在这个时期,应加强对大棚玫瑰的管理和防治工作,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如何判断大棚玫瑰是否患病?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小点和***斑块,以及叶片是否变黄、枯萎掉落来判断大棚玫瑰是否患病。

大棚玫瑰锈病的防治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药剂防治大棚玫瑰锈病时,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选择有机的、无毒的药剂进行防治。

针对大棚玫瑰锈病,可以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在平时的种植管理中,也需要注意环境卫生、种植管理和选择抗病品种等方面,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问答拓展:大棚玫瑰用药和管理

1.条件选择:玫瑰适应性强,喜阳光,也能耐半荫,生长适温为15—25℃。大棚栽培田块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团粒结构良好的微酸性田块。
  2.整地和调节酸碱度
  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土壤的pH值要求为5.5-6.8,忌板结和粘重土壤,如果土质偏酸或偏碱,则枝笑郑需要调酸。玫瑰喜水喜肥,栽培基质要求有良好通透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培槽中,最好施入15—20%的腐熟的牛粪,30%的草炭,1%的普钙作基肥。
  3.种苗繁殖
  玫瑰主要采用扦插、压条、嫁接等无性繁殖培育苗木,玫瑰扦插最好在温室内进行营养袋育苗,若采用喷雾装置成活率更高。扦插基质用腐叶土或泥碳土加河沙加过硝酸钙,按5∶3∶0.5的比例混合后使用,沙土要求无菌,将基质装进扦插袋,依次排放在扦插棚内备用。
  插穗应选用一年生的无病无虫枝条,花前带蕾的嫩枝或花后带花充实的硬枝,嫩枝5-8月,硬枝9-10月扦插为好。插穗上端在距腋芽1厘米处剪平,中间留2-3个叶芽,下端距叶芽1厘米处剪成45度角的斜面,插穗长10-12厘米。插穗随剪随用,同时采用生根粉加速生根,扦插于营养袋内,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浇透底水即可。以后保持空气温度90%以上,棚温25℃左右,30天后便可生根长芽,玫瑰扦插成活后结合***用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喷洒1—2次。移栽前30天选择晴天中午揭膜炼苗。
  4.栽植
  营养袋培育的扦插苗移栽十分方便,3月初大田墒面整理后,南北向开好沟.,沟深30厘米,宽20厘米,剥掉外包的营养膜带土移植即可。玫瑰栽植的株行距以20厘米×30-40厘米为宜,栽植前要求在种植沟内施人腐熟农肥细粪作底肥,约10厘米厚,肥后盖一层土,将植株放植中央,四周填土压实,浇足底水。
  5.环境管理
  玫瑰生长期的最适温度白天为20-35℃,夜间为12-15℃。当夏季棚温超过30℃时生长受抑制,花芽不再分化,长时升郑间高温会死苗;当冬季棚温过低(15℃以下),即进入休眠期,停止生长。所以,要注意玫瑰的保温措施,避免受害而影响生长。
  玫瑰耐旱,但怕涝,积水时间稍长,下部叶片即黄落,严重时植株会死亡,因此不要将玫瑰种植在低洼潮湿的田块,以防水涝。
  追肥原则要有机肥为主,磷钾配合,少量勤施。追肥时间以早春发芽期追催芽肥,5月孕蕾期追催花肥,开花期追盛花肥为重点,间隔10天左右亩追1次清粪水加复合肥20-25千克。切花采收后在植株四周开沟填腐熟有机农肥,入冬后浇足水,同时剪除枯枝、病枝、交叉枝,施肥要及时,玫瑰生育期需要大量有机肥料,这是因为玫瑰大约相隔45天就要重复一次抽枝、长芽、开花和生长发育过程。因此消耗的养分量很大,需要不断***各种养分,才能保证这种过程反复的正常进行,生长旺盛期通常每周施肥1次,孕蕾开花期增施1次速效磷肥和钾肥。
  6.修剪技术
  修剪是玫瑰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玫瑰花是在当年生的新枝条上开花,要使玫瑰保持植株生长旺盛,经常开出更多更好的花朵,就需要不断修剪,剪除部分老枝,促发新芽。玫瑰修剪分为花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花期修剪要结合切花采收进行,即第一批花开后,在花枝基部以上10-15厘米处短截,第二次开花则花多质好。休眠期修剪在早春发芽前每株留4-5个枝条,距地面40-50厘米处短截,每枝留1-2个侧枝,每个侧枝留两个芽短截,注意剔除枯枝、病枝。
  7,病虫害防治
  玫瑰主要病害有锈病、黑斑病,虫害有红蜘蛛、金龟子、象鼻虫、黄带蓝天牛等。
  病害防治措施
  (1)秋冬清理病叶,病枝,春季彻底摘除病源,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物防治:
  春季萌芽前喷3~5度猛颂石硫合剂,花前喷1遍防病虫药,花后每15天喷药1次,连喷3~4次,用药为喷克、大生45、扑海因、宝利安等交替使用,雨季喷1:2:100的波尔多液2~3次。在金龟子、象鼻虫来出土发生前,地面喷洒200倍辛硫磷毒饵,然后浅锄3~5厘米。发芽前结合防病喷石硫合剂。4月份象鼻虫、金龟子危害期,用灭幼脲3号防治,花后主要用蛾螨灵防治红蜘蛛。对黄带蓝天牛人工捕捉成虫,重点在产卵期、卵孵化期及早发现,消灭该虫。

问答拓展:玫瑰白粉病怎么治?

玫瑰白粉病防治措施

1、改善种植条件,尤其是对于温室里面种植玫瑰花,一定要提高温室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温室中的湿度,形成一个不利于白粉病菌传播的小气候环境。

2、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提高管理措施,合理的进行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防止偏施氮肥。

3、发现玫瑰花有白粉病后,可以使用速净50ml+大蒜油10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3天一次,连喷2-3次。

4、用粉锈宁来控制。粉锈宁又称三唑酮配腔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粉锈宁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防治玫瑰花的白粉烂旦病,可以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1次,连喷2-3次。

扩展资料:

发病原理

1、施用氮肥过多会拉长细胞,使细胞壁变薄、变脆,抗逆境能力弱,抵饥卖扰御病菌的能力差,细胞壁作为一道生物防线,失去抗病能力,很容易被病菌侵入感染。

2、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易发病,叶片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势不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弱,制造的营养不足,细胞排列不紧实,易被病菌感染。

3、大棚里面湿度大,病菌繁殖快,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经过72小时即可完成其无性循环。

白粉病会导致花蕾染病萎缩枯死,花萼、花瓣、花梗畸形,失去经济和观赏价值。

露天玫瑰5、6月份和9、10月份发病较多,温室栽培的终年均可发生。白粉病病菌可以通过伤口或者表皮直接侵入细胞内部,因此叶片的厚薄、柔软程度与白粉病的防治密切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玫瑰花(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