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性引诱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813 次
性引诱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

这一篇农资汇总会给全国农友们说明“性引诱”的内容进行具体讲授,期望对各位有所帮助,赶紧收藏吧!

农业生产中的性引诱

农业生产中的性引诱是指利用植物、昆虫等生物的性信息素,吸引有益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

性信息素是一种由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能够在同种生物中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在农业生产中,性信息素主要用于吸引有益生物,如天敌、寄生性天敌等。这些生物通过感知性信息素的存在,能够迅速找到害虫的栖息地或者繁殖地,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嗅觉系统实现的。在生物体内,嗅觉系统是由嗅觉感受器和神经元组成的。当生物体感知到性信息素的存在,嗅觉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随后通过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中心,引起生物的行为反应。

性引诱技术的应用

性引诱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性信息素吸引有益生物,控制害虫数量;二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性引诱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技术。在果树、蔬菜、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中,性引诱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果树生产中,利用性信息素吸引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蛀果蛾、桃蛀虫等害虫;在蔬菜生产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白粉虱、蚜虫等害虫,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

拓展百科知识

性信息素(xìngxìnxīsuǒ)是一种由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能够在同种生物中引起特定的行为反应。

生物防治技术(shēngwùfángzhìjìshù)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性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技术。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

天敌昆虫(tiāndíkūnchóng)是指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如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等。天敌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王静华.农业生物技术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

李中毅.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4.

相关问答拓展:

1、枣树上的虫子学名叫什么?

刺蛾幼虫

枣树上的虫子学名叫刺蛾幼虫,它属于鳞翅目刺蛾科昆虫,体长较小,前翅宽,被称为荆条虎,在东北称为脖丝毛,作茧称为丫了罐。枣树上蜇人的虫子可能是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黄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俗称痒辣子。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褐边绿刺蛾寄主广泛,食性复杂。

主要危害白蜡、刺槐、山碴、杨、柳、榆、桑、悬铃木、紫荆、梧桐、苹果、海棠、梨、桃、杏、枣、柿等多种园林植物蜇人后可以用肥皂水或淡盐水反复搓洗肿胀部位,然后再外涂利康液,花露水或风油精等,也可以用碘伏消毒擦拭,也能有效缓解痒感和肿痛。

2、枣树上的虫子怎么治?

防治以早期效果更好,可选用2.5%功夫菊酯2000-3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保得乳油3000倍液均匀喷雾。

有很多的,比如: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

一、枣步曲

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

二、枣粘虫

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为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枣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枣叶和着色枣果。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黎明和傍晚活动,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对黑光灯趋性强,但趋化性差。因此采用无公害的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效果极佳。

三、枣桃小食心虫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无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为害。

3、枣树树叶有洞是什么虫?

春天枣树新出的叶子有好多虫眼,是枣壁虱危害枣叶。幼虫或成虫在枣股芽鳞内越冬,此虫一年有四次危害高峰。防治方法:

(1)枣树萌芽前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枣股部位多喷。

(2)5月中旬枣壁虱初发期,用50%硫悬浮剂400-500倍液,进行全树细致喷洒;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防治,7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防治。

4、枣树叶子生虫怎么办?

枣树生了虫子,就是枣树遭受了虫害。危害枣树的害虫很多种,有红蜘蛛、枣尺蠖、盲蝽象、黄刺蛾(洋辣子)、枣黏虫等等。不知你家枣树生的是哪种。

1,红蜘蛛的防治。

红蜘蛛属于螨类害虫,对枣树的侵害部位是叶片,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在枣树上一旦发现红蜘蛛,应立即用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喷洒枣树,每次间隔十天,共喷洒2~3次,就可有效杀灭。

2,枣尺蠖的防治。

枣尺蠖,也叫枣步曲。北部枣区一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枣树嫩芽、叶片、花蕾,有时也啃食幼果。蛹于树下过冬,一般3月羽化,4月进入羽化盛期,并产卵,4月下旬孵化成幼虫,开始为害枣树。防治方法一般用菊酯类药物或乙酰甲氨磷喷洒灭杀。也可秋季树下翻土,用严冬冻死虫蛹,减少第二年虫害。

3,枣黏虫的防治。

枣黏虫一般每年三代,且世代重叠。为害枣树嫩芽、花蕾、枣花、叶片,啃食幼果及枣柄。蛹于主干或疏枝粗燥裂缝处过冬,3~5月羽化、产卵并孵化成幼虫。二代幼虫在6月上旬开始为害枣树。三代幼虫8~9月开始为害枣树。防止方法可采取春季去枣树老皮,消灭虫蛹;幼虫期喷洒菊脂类药物灭杀;也可根据成蛾趋光性用黑光灯捕杀。

4,黄刺蛾的防治。

黄刺蛾,也叫洋辣子,主要为害枣树叶片。北部地区每年一代。老熟幼虫在树枝和树杈间做茧越冬。6月中旬羽化成虫,产卵,7月孵化成幼虫为害枣树。防止方法可以冬春季修剪时,去除虫茧,也可幼虫期用菊酯类药物灭杀。

除此之外,盲蝽象、桃小食心虫,龟蜡介壳虫、光肩星天牛等也为害枣树,篇幅关系,不一一叙述。请题主对照自己枣树生虫的实际,判断虫害种类,采取有效办法防治。

5、枣树上绿色的毒虫子叫什么怎么一碰就被蛰?求详解?

丽绿刺蛾。

这类幼虫体上有枝刺和毒毛,当它受到袭击或**,触及皮肤后,毒毛便刺入皮肤毛孔并释放毒素,立即发生红肿,特别疼痛。

丽绿刺蛾,为鳞翅目刺蛾科的一个物种。幼虫佰食害叶片,低龄幼虫取食表皮或叶肉,致叶片呈半透明枯**斑块。大龄幼虫食叶呈较平直缺刻,严重的把叶片。

体长10一17mm,翅展35-40mm,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度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雌、雄蛾触角上部均为短单相齿状,前翅绿色,肩角处有1块深褐色尖刀形基斑,外缘具深棕色宽带度;后翅浅**,外缘带褐色。前足基部生一绿色圆斑。

拓展好文:孔祥波:防虫治虫就要成为它们的“知己”

  大凡经历过森林病虫害的林业经营者往往谈“虫”色变。其实,害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害虫种群数量失去控制后的暴发成灾。

  “虫害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什么发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害虫进行管理?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了解害虫、掌握害虫的生态学规律,是科学有效地对害虫进行综合管理的基础。自2024年参加工作,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孔祥波便与害虫打起了交道。

  松毛虫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的森林害虫,也是孔祥波花了最多时间与精力去研究的害虫。多年的防治实践证明,有效防治松毛虫的关键是在虫害大暴发的初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但由于松毛虫的动态变化规律复杂,生产上缺乏简便有效的监测和预测技术,往往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不但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投入,而且在暴发后期不得不采用化学防治,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研究松毛虫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性信息素的结构,最终都是为更好地防治虫害服务的。”孔祥波说,项目组申请了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的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国25个省(区、市)开展了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示范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4年-2024年,浙江、河北、辽宁、内蒙古等25个省(区、市)开展了松毛虫性信息素引诱监测示范推广应用工作。辽宁省示范区涉及3个县,布设诱捕器380个,累计监测面积58.22万亩,因监测到位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而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143.8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86亿余元;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示范区涉及8个林业局,布设诱捕器1614个,累计监测面积498万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