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细菌吗
小麦条锈病是细菌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它是由细菌引起的,但实际上它是由真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对小麦的生长和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菌是一种真菌,它属于锈菌科。小麦条锈菌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它需要在小麦和一些中间宿主之间进行交替寄主。小麦条锈菌的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一旦它们着陆在小麦叶片上,就会开始感染小麦植株。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干枯、凋萎,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死亡,从而降低小麦产量。
2.影响小麦品质。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籽粒变小、变轻,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
3.加重小麦种植成本。为了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农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为了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小麦条锈病能力的小麦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3.及时防治。一旦发现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喷洒杀菌剂等。
小麦条锈病相关问题
答案:小麦条锈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它只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危害。
答案:是的,小麦条锈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是小麦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等。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包括小麦叶片变黄、干枯、凋萎等。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小麦品种等因素有关。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难度比较大,因为小麦条锈菌的生活史比较复杂,需要在小麦和一些中间宿主之间进行交替寄主。
答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会对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因为为了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农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答案:小麦条锈菌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它需要在小麦和一些中间宿主之间进行交替寄主。
相关拓展:
问:什么是小麦条锈病菌?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formisf.sp.tritici)生理小种鉴定采用一套自行确定的鉴别寄主,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为适应栽培品种的变化,历史上也屡有增补目前应用19个鉴别品种,即:①TrigoEureka(Yr6),②春坦源Fulhard,③保春128,④南大2419,⑤维尔,⑥阿勃,⑦早洋,⑧阿夫(YrA),⑨丹麦1号Yr3),⑩尤皮Ⅱ号,丰产3号(Yr1),洛夫林13(Yr9),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Yr9),Hybrid46(Yr4b,YrH46),T.speltaalbum(Yr5),贵农22
各年发现的小种都以“条中”冠名,顺序编号,未正式命名的称为致病类型,将具有共同致病特征的小种和致病类型统称为致病类群为了与国际上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结果相比较,现在也同时采用国际小种命名方法,即二进制法(Johnson,1972)
从1957年至今我国共命名了33个小种和多个致病类型其中较重要的小种有条中1号8号10号13号17号18号19号22号23号25号26号27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等19个小种条中28号以后的小种和致病类型,分属于洛10类群洛13类群Hybrid46类群水源11类群贵22类群Yr5类群和中四类群(汪可宁等,1963,1975,1986;吴立人等,1993;万安民等,1999,2024;Chen等,2024)
表10-2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主要小种的反应
随着小麦栽培品种的更替,优势小种也屡有变动1957—1962年条中1号和8号小种占优势,1963—1966年优势小种是条中1号和10号,1971—1979年条中17号在华北平原和陕西关中占优势,条中18号和19号小种是甘肃四川云南青海和陕南的优势小种条中19号后来还成为全国的优势小种条中19号是一个复杂的信烂群体,其中又划分出了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小种1980—1985年间条中23号25号和26号成为优势小种1986—1990年间对Yr9有毒性的条中29号上升为优势小种以后洛13和洛10类群成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四川甘肃等地先后发现条中30号31号32号和33号小种,相继成为优势小种另外,王保通等(2024)在扒态陕西还发现了对中四致病的新菌系,需进一步研究其适合度,监测其发展动态几十年来,我国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毒性谱越来越宽,毒性基因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问: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都是哪些?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防治措施: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的迹谈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防治措施: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岩激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③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
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表寄生,蔓延于寄主表面在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寄主营养。防治措施: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g拌667m^2麦种防治白粉病,兼治黑穗病、条锈病、根腐病等。在小麦抗病品种少或病菌小种变异大抗性丧失快的地区,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1或病叶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也可根据田间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一次用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姿枣碰667m^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氢钾150g;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混发区或田块,667m^2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150g。赤霉病、白粉病、穗蚜混发区,667m^2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g加粉锈宁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氢钾150g。靓果安600倍+90%多菌灵800倍+25%苯醚甲环唑3000—4000倍+腈菌唑600倍+青霉素160万单位(30-50斤水)。
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嗑头瘟,稻瘟病是水稻四大重要病害之一,田间鉴别症状;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潮湿时,可长出青灰色霉。在我国南、北方稻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防治措施: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