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菜蛾的危害有哪些?小菜蛾防治详细讲解

2024-07-1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860 次
小菜蛾的危害有哪些?小菜蛾防治详细讲解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又名菜蛾,俗称两头尖、吊丝虫、小青虫等,属鳞翅目,菜蛾科。世界性害虫,国内发生普遍,但以南方各地危害严重,主要寄主有甘蓝、花椰菜、芥蓝、大白菜、萝ト、青菜、油菜、芥菜等,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随着北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种植面积增加,小菜蛾的食料更加丰富;棚室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为小菜蛾提供安全的越冬、越夏场所,有利于小菜蛾的周年发生,其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幼虫危害叶片,初孵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内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在叶片表面形成针眼大小的疤痕,虫龄稍大啃食叶肉仅留一层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斑,俗称“开天窗”。三、四龄幼虫将菜叶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蔬菜苗期又常集中危害心叶,吃去生长点,形成“禿顶苗”,结球期钴蛀叶球,造成严重减产。在留种菜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影响结实,常年造成损失达30%~50%,严重时可达90%以上,甚至绝产,对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带来极大的威胁。

  【防治方法】

  防治小菜蛾应兼顾露地和棚室主要蔬菜寄主间的虫源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根据抗药性状况科学合理地选用化学药剂。

  1.农业防治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明显降低小菜蛾的田间种群基数,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合理规划,十字花科蔬菜与瓜类、豆类、茄果类、葱蒜类蔬菜轮作倒茬,或与这些蔬菜间作,对小菜蛾的转移扩散起到屏障阻隔作用,减轻小菜蛾危害。小菜蛾严重发生区,十字花科蔬菜与水稻轮作,或夏季休耕由于拆除了寄主桥梁田,对于降低秋菜小菜蛾虫源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行喷灌浇水,能够降低田间的虫口数量。收获后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及残株、菜叶,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深翻晒田等措施,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育苗设施覆盖防虫网,培育无虫苗。棚室叶用蔬菜栽培覆盖防虫网,可基本免受小菜蛾危害。在十字花科蔬菜区50×667米设置1盏高压求灯、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以减少菜地的虫源。悬挂黄板也可诱杀小菜蛾成虫,田间改用添加植物引诱剂的黄板,对小菜蛾的诱集量显著高于普通黄板3.生物防治包括小菜蛾性诱剂、生物制剂和释放寄生蜂。

  (1)性诱剂诱杀成虫可用于虫情测报和田间诱捕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可采用水盆诱捕法,用铁丝将胶塞型诱芯1粒吊在水盆上方,盆内注满水,加少许洗涤灵或洗衣粉,保持盆内水面距诱芯2~3厘米,每667米2面积放置3~4个诱盆,有效期20~30天。也可将诱芯固定在三角形粘胶诱捕器中诱捕雄虫。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区应用性诱剂防治效果好,可明显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应注意定期更换诱芯和粘胶卡,及时向盆内补水。

  (2)生物制剂在气温20℃以上时,于低龄幼虫盛发期喷酒150亿活芽孢/毫升Bt悬浮剂500~1000倍液,U/毫克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倍液,300亿OB/毫升小菜蛾颗粒体病毒2000倍液,或Bt生物复合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保护田间的蜘蛛、绒茧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3)释放寄生蜂小菜蛾弯尾姬蜂、媒啮小蜂是小菜蛾幼虫寄生性天敌,近年已商品化批量生产、在田间干字花科蔬菜平均幼虫1.5~2头时,或成虫羽化高峰期后5天,每667米2释放弯尾姬蜂150~200头蛹或成虫,释放点5个以上。在放蜂后15天内应停止施用任何化学杀虫剂,在放蜂区种植适宜的蜜源植物开花期,为寄生蜂提供梄息场所与蜜源,能提高寄生蜂寄生率

  4.药剂防治小菜蛾是世界上抗药性发展最严重和最难以防治的害虫之一,目前全国各菜区的小菜蛾对常用的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总体上南方种群的抗性比北方种群发展更快速,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差异很大,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部分药剂在华北、西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在许多地区已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了很高程度的抗性,尤其是对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程度极高,因此应暂停或减少该类药剂的使用,选择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掌握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二龄期的防治适期。

  (1)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如50%丁醚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5%氟啶脲乳油、5%氟虫隆乳油稀释1000~15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600~1000倍液等,掌握在二龄幼虫盛期施药效果好,使幼虫不能脱皮而死亡,且对环境和天敌生物安全。

  (2)生物源杀虫剂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0.4%蛇床籽素乳油600倍液、0.5%苦参碱微乳剂600~10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等。

  (3)新型杀虫剂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5%唑虫酰胺乳油1200~2000倍液、22%氰氟虫腙悬浮剂600~800倍液、10.5%三氟甲吡醚乳油倍液、15%茚虫威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10%溴虫腈悬浮剂(除尽)1000~1500倍液等。小青菜苗床灌根或喷淋,可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稀释1500~2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高且持效期长。

  ?在少数边远地区,若小菜蛾对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比较敏感,可用50%二嗪磷乳油、40%丙溴磷乳油、50%巴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等,重点喷施幼苗、心叶和幼虫聚集的叶背。不要单纯使用一种或一类药剂,否则会导致小菜蛾抗性的迅速发展。如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防效优良,但在我国使用2年后,在南方局部菜区抗性倍数达到500~600倍,过度依赖该药、随意提高施用剂量、不合理混配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应特别引起注意,提倡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间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