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 草螟科,桃蛀螟什么科?
桃蛀螟是一种危害桃树的昆虫,属于草螟科。它的幼虫在桃树内寄生,以桃果为食,会导致桃树的减产、枯死等问题。为了保护桃树,防治桃蛀螟是非常必要的。
桃蛀螟的生活习性桃蛀螟的成虫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活动,它们会在桃树的枝干、嫩叶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桃果内部,开始寄生生长。幼虫的生长期一般在40-60天左右,成熟后就会从桃果中钻出来,蛹化为成虫。
如何防治桃蛀螟防治桃蛀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物理防治
通过在桃树上悬挂***粘板或者灰色粘虫带等物理方式,可以将成虫和幼虫粘住,达到防治的目的。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特定的农药进行喷洒,杀死成虫和幼虫,达到防治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如寄生蜂、天蚜等,来控制桃蛀螟的繁殖。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小,但需要注意天敌的引进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用户关心的问题A:桃蛀螟的幼虫在桃果内寄生,以桃果为食,会导致桃树的减产、枯死等问题。
A:可以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来预防桃蛀螟的危害。
A:化学防治需要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A:生物防治需要注意天敌的引进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A:选择防治方法需要考虑桃蛀螟的危害程度、环境因素、农药的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
桃蛀螟的危害控制技术桃蛀螟的危害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但是需要注意天敌的引进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化学防治需要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物理防治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效果不稳定,需要配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参考来源:1.《果树生产技术》
2.《农业害虫识别与综合防治》
3.《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释义拓展:桃蛀螟(螟蛾科蛀野螟属动物)
桃蛀螟(拉丁学名:Dichocrocispunctiferalis),又称桃蛀野螟、桃斑螟,螟蛾科蛀野螟属昆虫类动物,是一种多食性害虫。
桃蛀螟成虫体长约12毫米,翅展22至25毫米,身体呈***,前后翅及胸腹背面有黑色鳞片组成的小黑斑,腹部第八节末端黑色,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成乳白色,后变为红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22毫米,前胸背板褐色,蛹长约13毫米,长椭圆形,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等处过冬,成虫多在夜晚羽化,喜在枝叶茂密的桃果上及两果相贴处产卵,卵散产,食性杂,在中国分布较广,北起辽宁,南至华南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朝鲜半岛、东南亚、印度等。
桃蛀螟危害农作物、果树等,防治方法有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及时摘除虫果等。
问答拓展:桃核里的虫子是什么虫子
桃核里的虫子是桃蛀螟。桃蛀螟也称桃蛀野螟,为属鳞翅目草螟科蛀野螟属的一种昆弯迹虫。幼虫俗称蛀心虫,属重大蛀果性害虫,埋搭并主要危害核桃、板栗、玉米、向日葵、桃、李、山楂等多种农林植物和果树。主要分布于我国的10余个省。桃核里的虫子是桃蛀螟。桃蛀螟也称桃蛀野螟,为属鳞翅目草螟科蛀野螟属的一种昆虫。幼虫俗称蛀心虫,属重大蛀果性害虫,主要危害核桃、板栗、玉米、向日葵、桃、李、山楂等多种农林植物和果树。枝轮主要分布于我国的10余个省。
问答拓展:板栗里面的虫子是怎么样进去的啊?
栗实象甲妈妈在栗苞上钻孔产卵,她们咬破栗苞和种皮,将卵产于栗实内。经十来天左右,小白胖孵化出生,蛀食栗实,虫粪排于蛀道内。栗子采收后幼虫继续在果实内发育。幼虫老熟后,在栗实上咬一圆孔,随即脱出,钻入土中筑室越冬。虽然板栗看起来很坚硬,但是鲜栗含水量高,在环境温度槐如适合时呼吸强度大。所以小虫不会窒息的,这也是为什么板栗放久了就会风干或霉烂。
能够进入板栗内部的小虫子也不止象甲一类,危害板栗的另外一大杀手就是蛾类,包括栗实蛾、桃蛀螟等等。
栗实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七纤吵月中旬栗实蛾大量羽化,也是产卵的高峰期。他们将卵产在栗蓬附近的叶片背面或果柄基部,有时也会直接产卵在蓬刺上,这些卵经过10天左右孵化毁明侍,就会孵化出幼虫。
初孵化的幼虫先蛀食蓬壁,后蛀入坚果内。栗实蛾是真的有妈生没妈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问答拓展:板栗果实钻虫打什么农药?
近年来,板栗成为我市山区林农发家致富主要途径之一,要想提高板栗园的经济效益,必须要解决板栗害虫危害的问题。据调查,有30%~40%果实被害虫危害,一直影响着林农经济收益以及开展板栗保鲜和运输主要因素,降低害虫发生率,提高板栗的品质,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板栗害虫的种类和习性
板栗蛀实害虫有两种,一种是板栗象鼻虫;另一种是桃蛀螟。
他们都是蛀食板栗果实,但是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区别。
板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主除板栗外,还危害毛栗、野板栗、栎等,生活习性2年一代,幼虫栗乳白色多皱纹,啃食栗果,果内有虫道,虫粪排于果道内。10~11月幼虫老熟脱果入土越冬,在10~15cm土层中越冬。隔年8月成虫出土,先取食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产卵时成虫先在板栗果实上咬一小洞,将卵产于洞内,果皮上的产卵孔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愈合成暗色小点。在果实内孵化为幼虫啃食栗果。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寄主除板栗外,还危害桃、李、杏梨、苹果等各种农作物察李。在我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板栗储藏库,树皮裂缝处、栗果以及玉米的田里遗株中越冬。成虫夜间羽化,有较强趋光性,晚间交尾产卵。产卵于板栗球苞上,9~10月份板栗未采收前,幼虫大部分蛀食球苞,少部分蛀食果实,粪便排于果实外,有转果危害的习性,采收后堆放期间,由于球苞失水和温度升高,促使幼虫转入果皮未变硬的果实中为害。此时幼虫食量甚大,是危害板栗的主要时期。
二、板栗蛀实害虫防治方法
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的形态以及生活习性相差较大,但在生产中可以根据他们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达到兼治的效果。
引种优良品种,推广成熟期早的“处红”、丰产、质佳、抗虫的“焦扎”等优良品种。此外亦可根据成虫发生期以及球苞特性,选育丰产的抗虫品种。也可通过嫁接改良抗败扮迟虫品种。
清理越冬场所,烧毁寄主残体。由于栗实象鼻虫和桃蛀螟的寄主有毛栗、野板栗、麻栎、玉米、葵花子等,这些树木和农作物是板栗园虫害的来源。秋冬季节结合抚育管理,深翻土地,清理板栗园内野板栗和栎等植物,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栗实象鼻虫幼虫在土壤中要经历越冬、化蛹、最后羽化变为成虫每年7月~8月,在成虫出土前,可以在地面喷洒“辛硫磷”或“农斯利”杀死未出土成虫。
7~9月份对栗园进行树冠喷药杀虫可选用“巴彤”或“高效氰菊脂”混合喷施,每半月喷一次,连续喷药3次~5次,在郁闭度和树形较高的栗园内,也可以在晴朗无风旁晚,在栗园内点放“敌马烟剂”薰杀成虫。每10天放一次,连续薰杀2次~3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栗园悬黑挂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桃蛀螟成虫。
经过以上几种防治方法,2~3年后,栗园内板栗蛀实害虫虫口数量明显下缺雀降,达到5%以下,板栗害虫减少了,提高了板栗品质,林农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大增加。
点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