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什么样子
这一篇总结会给农资人说明一下“五味子是什么样子”的内容进行分享,希望对各位农友们有几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为红色、紫红色或深红色,皱缩、油腻、果肉柔软。有些表面也是黑红色或霜。
有1-2种种子,呈肾形。表面呈棕**,有光泽脆,果肉酸。
种子破碎后,味道辛苦。
好文探索:走近中药:五味子和五倍子,名字的一字之差,还有哪些不同?
在中药系统里,有很多名字相近、相似的品种。有的全部借鉴另外一个,比如柴胡和银柴胡。有的则有同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如人参和丹参、五味子和五倍子之类。
这些相近相似的名字,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误解,那就是以为它们在功用上也是相近的,甚至某些时候会产生一种“能够彼此替换”的错觉。
但这么理解显然是不对的。
今天,我们就以五味子和五倍子为例,来介绍一下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它们,在功用上的天壤之别。
不得不说,五味子是一味相当有名的中药,它性味酸温,能够入心肝二经,主要就是能滋阴生津和收敛固涩。
常被用于各种阴虚津伤,或者虚脱滑泄之证。
传统本草家有把五味子叫作花胡椒,因为它也是比较小的颗粒,只是颜色鲜红。
从植物属性来说,五味子属于落叶木质藤本。现代科学发现,五味子含有含五味子素、脱氧五味子素、新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酯等多种生物物质。
这些物质有不错的养肝护肝之用,能够高肝细胞的耐受力,减少损伤。
从某个角度看,现代科学的发现,和传统本草对五味子性味的认识,至少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在中药界里习惯把五味子分为南北两种,其中又以北五味子的生津之能更好。
综合历代医家对五味子的运用,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个:。
1、五味子膏:出自《本草衍义》,就是采集新鲜的五味子,洗净后蒸熟捣烂,去掉里面的种子,最后熬制成膏,再加点蜂蜜,然后随时冲服,适合调理肺中虚寒之证,同时也能起到固涩之用,可以用于各种遗精滑泄之证。
2、生脉散:出自》千金方,由人参、五味子、麦冬三味组成,适合调治温热之邪导致的气阴两伤,从而出现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3、五味子丸:出自》卫生家宝方,由五味子、续断、地黄、鹿茸、附子组成,之和调理虚劳羸瘦,短气多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等问题。
4、五味子散:出自《本事方》,由五味子、吴茱萸两味组成,适合**泄泻之证。
作为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五味子的用途还远不止上述几点。
相比五味子来说,五倍子就几乎可以当作“无名之辈”了。
从名字上看,五倍子和五味子只有一个字不同,五味子是一种“果实”,那五倍子是否也一样呢。
其实,历代本草家又将五倍子为文蛤、百虫仓。
从这些别名可以看出,五倍子其实并不是一种果实,而是和昆虫有很大关系。
从来说,五倍子属于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通俗点说,它是一种昆虫在树木上结下的“**”。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五倍子和五味子的差别是多么巨大了。
从性味上来说,历代本草家认为,五倍子性味苦酸涩而平,能够入肝、肺、肾三经,主要就是能敛肺、涩肠、止血、解毒。一言以括之,那就是收敛。
综合历代医家对五倍子的运用,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五倍子丸:出自《本草纲目》,就是以五倍子一味,生熟各半作成小丸子,适合久泻久利不止。
2、五倍子水:《肘后备急方》,就是以五倍子一味浓煎含漱,用于各种牙痛、蛀牙之类。
3、五倍子散:将五倍子碾成细末过罗筛后外用,适合各种疮疡溃烂久不敛口。
我们归纳一下五味子和五倍子的异同:。
1、五味子属于植物的果实,五倍子属于昆虫类。
2、五味子滋阴生津而收敛,五倍子收敛而解毒杀虫。
3、五味子能培补正气,五倍子外用收敛。
精选问答:
1、勥烎荎奣读音及意思?
答 : 勥烎荎奣的读音是
jiàng? yín? chí? wěng
勥同犟 , 有固执任性 , 坚强不屈之意 .
烎的原义是光明 . 网络新义 , 在游戏中 , 意义衍生为 : " 遇强则强 , 斗志昂扬 , 热血沸腾……"
荎 , 荎蕏 , 即五味子 , 一种落叶藤本植物 , 果实入药 .
奣的意思是天空晴朗无云 .
2、五味子适合哪里种植?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株可供观赏,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供药用。中国东北、华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以辽宁省所产质量最佳,有“辽五味”之称。苏联、朝鲜、**也有出产。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属植物在中国约有20种。产于中国中部的华中五味子果实亦入药,称“南五味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