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黄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黄芩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科学选地
黄芩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宜,土壤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地进行种植。选择地形较平坦、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日照充足、气温适宜、降水充沛的区域进行种植。
科学施肥
黄芩在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肥料施用。在春季,可以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在生长期适当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
科学管理
黄芩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除草、松土、浇水等管理措施。在花期,需进行适当的修剪,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科学收获和加工
黄芩的成熟期一般在10月份左右,需要在黄芩根茎刚成熟时进行收获。收获后,需要进行晾晒处理,以减少水分含量。黄芩的加工需要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等步骤,最终得到黄芩干品。
拓展百科知识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原产于我国。黄芩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泻热、解表、消炎、抗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疮疹、牙痛、喉炎、肺炎、肝炎、痢疾等**。
土壤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指标,常用来表示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PH值为7时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
有机肥,是一种以有机物质为基质的肥料。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治疗和消灭的过程。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来源:
《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中药材种植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黄芩对光照要求?
黄芩喜阳光,适合生长在海拔为60米到1300米的向阳草地上,且耐寒性好,可以忍受零下35度的低温,但植株不耐热,温度高于40度时会生长不良,并且黄芩对土壤的适应性差,只能栽种在中性、微碱性的沙壤土中。
生长过程:黄芩主根前三年生长健壮,第四年逐渐出现枯心现象,八年后根系全部枯萎、停止生长。
2、花果期:黄芩出苗2个月后孕蕾开花,开花40天后果实生长成熟。
3、生长环境:黄芩喜光耐寒,但不耐热,适合生长在中性、微碱性土壤中。
2、黄芪种植深度?
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开展栽种,挑选深褐色圆润有光泽度的種子,用碎石子磨擦少损害种皮,栽种前要50%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種子开展侵泡2-4钟头消毒杀菌,待种澎涨后随时随地捞起来开展栽种。亩用种量在2-2.3kg,选用全膜遮盖技术性栽种时,栽种行间距维持在15-20cm上下,深种2cm上下。
3、怎么样防治黄芩病害?
黄芩有哪些主要病虫害?如何有效防治?黄芩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大宗药材,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也是双黄连等一些中成药广泛采用的原材料之一,一般黄芩总是和其他中草药配合使用,方能有利达到防病治病的良好效果。随着近几年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黄芩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会对黄芩的产量,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致使黄芩产量低,质量差,对种植者造成很大的效益影响。黄芩在种植当中有哪些主要的病虫害呢?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呢?
一般黄芩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有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各种蛾类,地老虎等。
1,黄芩根腐病,黄芩根腐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可顺水,等进行传播,一般在高温高湿,容易出现涝害,的土壤中容易发生,主要危害黄芩的根部,发病后,在茎基部出现环绕茎基部的病斑,好像被水侵染过一样,特别在使用了未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病菌可顺,地下害虫危害的伤口入侵,病斑环绕近基部一周后,地上部分出现枯死,地下根腐烂。一般根腐病常发生在两年以上苗龄的黄芩植株上。
防治黄芩根腐病,首先实行轮作,然后注意将黄芩种植在不容易发生涝害的田间,适当加大株行距,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的能力,并采用药剂灌根,一般可用乙蒜素500倍液+恶霉灵500倍液+aBT生根粉+芸苔素内酯,混合后进行灌根,并且整株喷洒。
2,黄芩叶枯病,黄芩叶枯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可借助风雨进行传播,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之后,高温高湿天气的到来,有利于诱发本病的发生,叶枯病发病后,在叶子的边缘有黑褐色不规则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侵染整个叶片,然后叶片出现干枯,并逐渐脱落,最后枯死。
在防治上,要进行预防为主,将上一年的病残体,及时清出田外,种植黄芩完成之后,做好预防大雨的工作,开挖排水沟等措施。在开春之后,对生长中的黄芩进行喷洒杀菌剂,一般可用。1000倍液苯醚甲环唑+600倍液甲基托布津+芸苔素内酯,进行整株喷洒。
3,黄芩白粉病,这种病害最容易辨认,发生白粉病之后,在叶片上面有像白面一样的白粉,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且可危害黄芩的整个地上部,严重影响黄芩的产量。可通过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的能力,在发病的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者是8000倍液,40%氟硅唑悬浮剂。可提高防治的效果。
4,黄芩的虫害,在种植黄芩之前进行撒施辛硫磷颗粒剂,预防地下害虫,当发现田间有土蚕危害的症状,可采用土蚕一支净10毫升,每支兑水15公斤,喷洒在植株及其周围的地方,地老虎出来危害,就能杀死地老虎。甜菜夜蛾,小叶蛾等,在发生初期可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喷洒,也可采用300倍液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等。
4、黄芪秧苗的种植方法?
1、选择场地。黄芪适合生长在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中,栽种时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向阳通风的场地,并且要深耕土壤,然后向其中混合过磷酸钙等有机肥,为黄芪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
2、催芽处理。种植黄芪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挑选籽粒饱满、完全生长成熟的黄芪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再等待六到八小时的时间,直到种子涨裂后,即可将其取出,和沙子搅拌均匀,放在阴凉处催芽。
3、进行播种。在黄芪种子长出幼芽后,就要在田地中挖出行距为二十厘米的浅沟,然后采取条播的方法,将发芽的黄芪种子播撒在浅沟中,栽种后要在表面覆盖一层细土,再为其浇灌一次水分,促使种子尽快适应环境。
4、田间管理。黄芪处于幼苗期时,田间会长出较多的杂草,和幼苗争夺营养,导致其生长不良,此时要**氟乐灵药剂,将其兑水稀释后,直接喷洒在田间,就能将杂草全部清除,让黄芪幼苗健康生长。
拓展好文:黄芩怎么种植?黄芩高产种植技术
一、黄芩怎么种植?
黄岑可以直接播种,一般选择春、秋两季播种,春季的播种时间是清明前后,秋季可在白露前后播种。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播种黄岑,采用沟播的方式。黄岑的种子提前挑选和处理,种子拌上草皮灰,然后均匀地播撒在沟内,播种完成后覆盖一层薄土,栽覆盖干草保温保湿。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黄岑的种子10天左右就能发芽。
二、黄芩高产种植技术
1、整地
黄芩适合在沙质土壤中种植,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或者是坡地来种植,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周边有排灌设施,方便浇水。种植前先将地块平整好,不能是坑坑洼洼的,之后再深翻土壤,同时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再将土壤整细,将肥料拌匀,做1.5-2米的地垄,挖深度在30厘米左右的种植沟。
2、播种时间
黄岑适合在春季和秋季播种,春季的时候要等到温度升上来之后再开始播种,播种早,如果收到低温影响,种子出芽不好。黄岑也可以在夏季5月初的时候播种,秋季10月左右可以播种。
3、播种方法
黄岑采用种子播种的方法来种植,事先要准备好种子,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捞出种子。拌入消毒剂或杀虫剂,然后进行催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等到大部分的种子露出芽点就可以播种了。经过催芽的黄岑种子出芽率更高。
4、管理方法
黄岑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合理的水肥管理,黄岑在刚种植的时候除了施基肥,还要追肥两次,第一次是定植一周后,施一次薄肥,第二次是在黄岑开花的时候,主要施**素、钾肥、磷肥。黄岑种植后第二年、第三年要施肥三次,多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花期使用磷肥。生长期还要注意病虫害管理,生物防治法和药剂防治法结合使用。
三、黄芩什么时候采收?
黄岑种植当年是不能采收的,一般需要种植3年时间才能达到药用标准。种植3年采挖的质量最好,时间太长黄岑容易变质,产生黑心,从而降低品质。黄岑在秋季采收,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此时地上茎叶枯萎,直接将黄岑的根挖出来即可,采挖过程中要避免伤到根系,影响品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