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马铃薯收获机 青岛洪珠马铃薯收获机

2024-06-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874 次
马铃薯收获机 青岛洪珠马铃薯收获机

马铃薯收获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利器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收获是农民们最为辛苦的工作之一。而在现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马铃薯收获机作为一种农业机械化的利器,已经逐渐成为农民们必备的装备之一。马铃薯收获机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收获的马铃薯质量也更加稳定,使用马铃薯收获机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马铃薯收获机的优点

传统的马铃薯收获方式是手工收获,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收获的马铃薯质量也不稳定。与此相比,马铃薯收获机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收获效率

马铃薯收获机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收获效率,一个马铃薯收获机能够在1小时内收获1-2亩马铃薯,效率相当于手工收获的10-15倍。

降低生产成本

使用马铃薯收获机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收获质量

马铃薯收获机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能够保证收获的马铃薯质量稳定,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收获质量。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使用马铃薯收获机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因长时间弯腰、劳作等而引起的职业病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马铃薯收获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未来的马铃薯收获机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例如,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马铃薯的分类、筛选和抛掉坏的马铃薯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对马铃薯进行质量检测,减少因收获不当而导致的损失。

拓展百科知识

1.马铃薯收获机:是一种机械化收获马铃薯的设备,主要由悬挂装置、挖掘刀、挖掘链、分选装置、输送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2.机器视觉技术:是一种通过摄像头或者其他传感器采集图像,然后使用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技术,目的是让机器能够看懂图像、理解图像中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马铃薯收获机构造与原理》,李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张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相关问答拓展:

1、土豆收获机下土多深?

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

2、马铃薯一个小时收多少袋子?

如果是收从收获机后面挖出来的马铃薯,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收200袋子。每个袋子平均30公斤。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平均一个小时可以收16袋左右。人不同。收获的速度就不一样。做这个工作最好的是山东省滕州市的工人。他们最多的一个人一个小时可以收获25袋。

3、出土豆机器能出地瓜吗?

出土豆机器能出地瓜。

出土豆机器特点:

主要用于收获土豆、地瓜、花生等地下根茎农作物。该产品性能好,效率高。具有收获效率高、破损率低、不堵草、漏土快、结构简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出土豆机器原理:

1、通过拖拉机的带动、挖掘铲将土及作物挖起,通过振动筛使收获作物与土壤分离,土壤首先通过振动筛间隙漏下,最后收获作物从后方滚落到地面。

2、作业形式是跨两垄,收一垄,结构上主要完成挖掘、分离人工分拣装箱等作业工序,并且有自己的配套动力。先后完成了该机型入土挖掘,分离输送,动力传输等作业环境的方案选定。并从解气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整机的结构确定,使得我国的马铃薯收获机结构紧凑、工作连续、适应性强的优点。

拓展好文:从现状到未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达8600多万亩,总产量1亿多吨,均居全球第一。马铃薯种植60%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划分为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等四大生产区域。

  国外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起步早、机具效率高

  国外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开始研制推广马铃薯收获机;到50年代末,前苏联、美国全面实现了生产机械化;70-80年代,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和韩国等国也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其中,德国、美国等国家以大中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为主,意大利、**、韩国等国家以中小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为主。

  目前,国外马铃薯机具质量好、效率高,种类齐全,技术先进,但价格偏高。国外马铃薯机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如美国的DoubleL公司、Carry公司、洛甘农机公司、USSmallFarmEquipment公司、帕梅公司(PARMACOMPANY),德国的格瑞莫公司等。

  国内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正向高水平迈进

  与小麦、水稻、玉米等其他农作物相比,我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据2024年统计年报数据,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2.61%,其中,机耕率68.99%,机播率25.07%,机收率24.99%。

  机具研发上,我国对收获机械较早开展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农机院就成功研制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对于播种机械,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正从低水平、分散研发,向高水平、重点研发迈进。特别是在马铃薯播种(含播前准备)和收获机械这两个主要环节,走上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支持下,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融入马铃薯精量播种、高效收获、防损伤等环节,基础理论、关键结构和整机研发等已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正逐渐形成。2024年,国内先后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了低损马铃薯收获机械,实现了收获过程的柔性输送,并对地面进行了**,挖掘分选后的马铃薯更容易捡拾装袋。

  现阶段,国内马铃薯机械生产厂家越来越多,国内品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美诺、德沃、洪珠、乐陵、海山等厂家生产的机具品质持续提升,中、低端机型的成熟度、适用性、实用性、与拖拉机配套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已具备了国外同类机型水平。机具设计生产更加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如四川根据自身种植土壤密植与收获防伤皮要求,开发出了高厢起垄双行播种、挖掘铺放分段收获机具;部分厂商根据南方丘陵山地条件,努力改进小型机具。同时,联合收获机的研制推广越来越得到认同和重视,相关产品研发不再局限于播种、收获两个环节,已经延伸到马铃薯田间转运、分级和仓储等方面。

  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仍面临不少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种植区域发展不均衡。北方一季作区已具备产业化基础,形成了相对标准化的机械化种植模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60%左右,有的区域如黑龙江加格达奇、内蒙古乌兰察布、新疆昭苏、河北张家口等地区,机械化程度可达80%以上;西南一二季混作区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大多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状态。主要表现为地块细碎、高山及陡坡种植面积占比高,机械化立地条件差,适合在南方作业的小型机械缺乏且作业效率较低,社会化生产服务和机械维修服务不到位。

  另一方面,关键环节发展不平衡。机械化播种、收获仍是最薄弱环节,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机播、机收仅为5%左右。机械化播种方面,我国与国外播种方式不同,主要以细切芽块拌种播种为主,不标准的催芽、不一致的手切芽块,使得不能为高速、精量播种提供规范的切块种薯,给播种机具带来了单块播种技术难题。机械化收获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产区马铃薯收获以分段式收获为主,属于半机械化状态,即先采用打秧机灭秧,再采用分段收获机(挖掘机)完成薯块的挖掘、分离、铺放集条作业,最后人工捡拾装袋。由于马铃薯绝大多数是收获后贮藏再逆季节**,收获过程中容易导致马铃薯破损霉变进而影响**,这就使得大多数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因碰撞伤过高农民不愿使用。

  规模化生产企业较少。尽管当前我国马铃薯机械生产企业数量并不少,但整体而言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品牌企业不多,高端机具技术上较之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与我国马铃薯种植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应将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融入播种、收获机械

  试验证明,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可以省种10公斤/亩,机收可减少漏收损失30公斤/亩,减少伤损20公斤/亩。与人工作业相比,马铃薯机播可提高工效3倍,机械收获生产效率可提高4倍,机械收获每亩比人工收获平均节约成本25元左右。由此可见,推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于发展国内马铃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提高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重点还是在于播种和收获两个环节,在高速、精量播种研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将自动化、智能化、新材料、新工艺融入到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中。

  播种环节。主要是持续加大高速精量播种机和马铃薯切块机的研发、设计、制造,针对种薯人工切块不均匀、效率低、严重影响高速精量播种作业等问题,开展种薯切割运动学与动力学、不规则形状种薯分级与整列、种薯定位切割等核心技术研究及原理性试验,为高速、精量播种机具提供规范的切块种薯。针对北方规模化种植区,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高机器作业效率、减少播种漏播重播和穴距一致性;针对西北干沟壑区,需要解决地膜覆盖、膜上点播种与玉米倒茬、一膜两用垄侧点播种植等方面存在的机械问题;针对西南丘陵山地,需要解决小型动力与播种机配套问题以及种植、繁育、播种等方面的机械化难题。

  收获环节。需要将减少漏薯率、伤薯率作为后续研发的重点,开展高效低损伤收获技术研究,将仿生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挖掘、升运以及土、秧、薯分离过程,实现高效低损伤收获。针对北方规模种植,仍需提高挖掘铺放机械作业效率、作业可靠性问题,发展捡拾收获装箱(袋)机械,结合品种发展联合收获机械,提升分段与联合收获机械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针对南方种植区域,主要解决收获过程中损伤问题和适应田间套作配套机械化设备与农艺融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