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对豆锈病的防治 杀菌剂对豆锈病的防治有效吗
豆锈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如果不加以防治,将会对大豆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杀菌剂是目前豆锈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杀菌剂对豆锈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豆锈病的危害
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褐斑、黑斑等病斑,导致叶片萎缩、变形、干枯,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进而导致大豆减产、劣质、死亡等严重后果。
二、杀菌剂的优点
杀菌剂是豆锈病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杀菌剂能够迅速、有效地杀灭病原体,控制病害发展。
2.杀菌剂使用简便,操作方便,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3.杀菌剂可以通过喷洒、涂抹等方式施用,能够全面覆盖病害部位,提高防治效果。
三、杀菌剂的应用
杀菌剂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当的杀菌剂:根据病害的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农药的毒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2.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按照农药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要求进行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3.注意使用时机:杀菌剂的使用时机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气象条件等因素来确定,避免使用不当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四、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豆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豆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控制病原体传播、使用杀菌剂等。
问题二: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当的杀菌剂、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使用时机等。
问题三:如何判断病害的严重程度?
判断病害的严重程度可以从病斑的大小、数量、分布范围等方面入手,也可以通过对植株生长情况、病叶的叶面积、叶片颜色等进行观察。
问题四:杀菌剂的使用剂量如何控制?
杀菌剂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害的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农药的毒性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应按照农药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进行使用。
问题五:杀菌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杀菌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使用合理、正确的杀菌剂及使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问答拓展:请问豆角锈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发病初期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喷药时重点要把药喷到植株中、下部位,要轮换用药。
喷药时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会促使植株尽快恢复长势。
预防用药:下雨后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可有效的预防豇豆锈病的发生。
发病规律
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菜豆并形成疤状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感染,病害得以蔓延蔽袭扩大,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辗转传播蔓延。
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
日均温24.5℃,相对湿度纯并锋84%,潜育期9-12天。菜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高湿昼夜温差大级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菜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有什么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降雨量大信孝扒、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我国主要是在福建、两广、台湾等南方地区多发。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缙云豆、包罗豆、兰溪花皮青豆、中黄2~4号、九丰3号、三明的雁鹅包、南雄黄豆等。
(2)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滑昌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慎禅植株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问答拓展:菜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芸豆锈病该怎么防治?
菜豆锈病,是菜豆诸多病害中较重要的病害,它的发病率非常高,发病速度快,传播迅速,若防治不当或延误防治,往往为种植户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好锈病,对生产出优质菜豆非常重要。这就是菜豆感染的锈病真菌。在往后期,凸起部分开始破裂,真菌孢子形成,正是铁锈色的,这也是锈病名子的由来。如果锈病严重时,整个叶片上都会布满锈斑,严重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主要症状是染上菜豆锈病的叶子,首先会出现许多分散的退绿小点,随着生病的感染加重,会逐渐隆起变为黄褐色,会在叶柄和在菜豆的茎部感染锈病,在严重时会危害到菜豆的叶柄、蔓、茎和豆荚这就是夏个好孢子团,当疱斑破裂严重时锈粉会覆满叶面,若不及时给予药物防治,在染病菜豆生长的后期,夏孢子堆和它的周围会出现黑色象炭粉一样的黑色粉沬状物,这便是冬季孢子团。
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绿色或灰白色小斑点,呈凸起状,随后变成黄褐色小疱。病斑继续扩大,表皮破裂,并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后期长出黑色的孢子堆。叶片发病后光合作用降低,病叶早衰或提前脱落。如果发病部位的表皮破裂,病斑会散出红褐色粉末,这种粉末就是病菌的夏孢子。到了后期夏孢子堆成熟以后,病斑会转变成紫黑色的疱斑,此时的夏孢子已经变成了病菌的冬孢子。
控制好水分和湿度,气温在工17-20度,雨水20毫米以上时,容易发病。病虫害应该预防为为主,防为辅助。在花前喷施一次三唑类杀菌剂如25%三唑酮1500倍液70%甲托800倍液等锈病属于真菌病害,可以用哈茨木霉喷雾或者冲施,一月补充一次,高发期可以半月施用一次,可以有效防治真菌病害的发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