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锈病和纹枯病一样吗
小麦锈病是我国发生面积广,危害重的一类气候性病害,可随气流传播,被称为小麦上的黄疸病。目前正处于阴雨连绵的天气,加上温度适宜,很容易大面积爆发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锈病是如何危害小麦的呢?
小麦发生锈病后,体内养分被吸收,叶绿素被破坏,大量孢子堆突破麦叶、麦秆表皮,叶片气孔大量失水,导致叶片干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锈病有两大特点
1、传染快。
小麦锈病属于气候性病害,可随着气流远距离传播。
2、环境影响条锈病的爆发,主要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1)温度:小麦锈病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三种锈病的发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条锈病适合温度9-16℃,叶锈病为15-22℃,秆锈病为18-25℃。一般条锈病在春季发病早,发生在小麦拔节至抽穗阶段;叶锈病次之,一般在孕穗至抽穗期发生;秆锈病迟。杆锈病从开花至乳熟阶段出现。
(2)湿度:三种锈菌,必须在叶面有水滴,水膜或空气湿度饱和的条件下,才能萌发,侵入寄主,阴雨潮湿、结露,降雾,这些天气,都可以使锈病发生的概率增大!
3、品种不同,感染的概率也不一样。
不同的小麦品种,感病性不同,所以患上锈病的概率也不一样。如果大面积种植容易感病的品种,感病品种,容易引起锈病爆发。
4、与菌源量有关
菌源量大,致病力强,是锈病发生流行的先决条件。三、田间如何辨别三种锈病呢?
锈病最明显的特征: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像个大红斑。
(1)条锈病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最容易发病,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
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随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2)叶锈病
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会依据麦秆纵向排列。(3)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四、小麦锈病如何预防呢?
(1)选择抗性品种。
(2)合理施肥
(3)及时进行田间调查,早发现,早预防。
(4)药剂防治。小麦返青拔节后如雨水较多,田间又有病害发生,集合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等。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持效期更长、安全性更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