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锈病对下茬作物影响 玉米锈病对下茬作物影响有哪些

2024-06-0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55 次
玉米锈病对下茬作物影响 玉米锈病对下茬作物影响有哪些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玉米锈病是玉米种植中的一大问题。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同时,玉米锈病也会对下茬作物产生影响,这是农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玉米锈病会对下茬作物产生哪些影响?

玉米锈病会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玉米锈病会导致玉米产量的下降,因此下茬作物的种植面积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病害的传染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下茬作物也可能会受到感染,导致产量下降。农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如何防治玉米锈病?

防治玉米锈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农民们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和秸秆,以减少病害的传播。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玉米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红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斑块。同时,叶片上还会出现***或棕色的条纹,这些条纹沿着叶脉分布。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会变得干枯,甚至会脱落。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农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玉米锈病的防治对农民的收益有何影响?

玉米锈病的防治对农民的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防治玉米锈病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防治玉米锈病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农民们应该重视玉米锈病的防治工作,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防治玉米锈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和秸秆,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等。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如利用拮抗菌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防治,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玉米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进行玉米锈病的防治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学药剂、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二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三是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玉米锈病的防治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玉米锈病的防治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具体数额取决于防治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情况。如果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成本可能会较高,因为化学药剂的价格较贵。如果采用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等方法,成本可能会较低,但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施。农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合理规划防治成本。

玉米锈病的防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玉米锈病的防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防治玉米锈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高农民的收益,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防治玉米锈病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拓展:

问:今年玉米锈病严重,会对冬小麦有影响吗,会通过土传病害传播吗?

锈病是由400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锈病病菌属于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孢子可以顺气流传播,锈病病菌是伍燃可以附着在定残体上越冬的,已经发生锈病的玉米田,通过秸秆还田之后,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会增加,会对下一年的玉米再次感腔李虚染锈病,埋下了隐患。玉米、小麦是北方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作物,由于今年阴雨天气多,降雨时间长,造成夏播玉米锈病发生非常严重,成为玉米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大量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病菌量非常大,很多农民朋友担心玉米锈病会影响下茬的小麦,来年的小麦锈病会不会也很严重?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是秸秆还田之后,玉米柄锈菌以冬孢子随着残留的病株遗留在田间越冬。玉米锈病的病菌可以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的,所以北方地区如果玉米病残体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下茬小麦病害产生,南方气温会比较高,病菌以东孢子越冬,成为来年的感染源。所以对于锈病严重的玉米田,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我们就需要做好锈病的预防工作。也就是说,今年的玉米锈病,很可能会影响扰仿到小麦以及来年的玉米。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说,玉米锈病不会传染小麦,而小麦锈病也不会传染玉米。不排除交叉感染的可能,也就是说理论是理论,但实际是实际。锈病病菌是可以附着在定残体上越冬的,已经发生锈病的玉米田,通过秸秆还田之后,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会增加,会对下一年的玉米再次感染锈病,埋下了隐患。

问:玉米锈病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年份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染病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亩产量降至300斤左右,锈病的发病温度为15-35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

玉米锈病对产量有什么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情况下,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产量降至300斤左右,病害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

玉米感染锈病的原因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该地的玉米锈病多为气传病害,其孢子主要是由台风带来,菌源来自菲律宾和台湾,通常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开始爆发,在平均温度为26-28度且湿度高时,锈病传播最为迅速。

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锈病的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为15-35度之间,最合适的传播温度为20-30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在玉米开花结穗期至采收中后期,为孢子形成和入侵的适宜时期。

玉米锈病如何预防

种植玉米时,为了预防锈病的发生,应该选用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与其它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每年收获玉米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栽培期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雨季及时开沟排水。

问:玉米预防锈病上午打药好还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预防锈病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问:玉米预防锈病上午打药好还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预防锈病是下午打药好。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