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土茯苓

相关拓展:
土茯苓(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释义:
土茯苓是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土茯苓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地。
问:野生土茯苓有几种
野生土茯苓只有一种,土茯苓多分布在广东、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区,是一味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人们通常会将土茯苓的根茎处作为药材使用,有利湿、去热的功效,土茯苓有赤色和白色两种,白色的土茯苓药用价值更强。
野生土茯苓有一种
很多人不知道野生土茯苓有几种,其实野生土茯苓只有一种,土茯苓又被称为硬饭头、冷饭团,是一味中胡袜药,多分布在广东、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区。土茯苓属于百合科植物,它的根为块根状,根裤启激茎处长有很多细小的须根。
土茯苓会在每年7~8月开花,到了9~10月便会结果,它的果实成熟后会变成紫红色,土茯苓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多生长在半阴的山坡和荒山中。土茯苓有赤色和白色两种,白色的土茯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人们通旁棚常会将土茯苓的根茎处作为药材使用,有利湿、去热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疮毒、腹痛等症状。将土茯苓和其他的药材搭配使用还能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和膀胱炎,有时也会用土茯苓治疗咽喉疼痛的症状。
虽然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但肝不好和**的人不宜使用含有土茯苓的药剂,服用土茯苓时不能喝茶,以防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将土茯苓作为药材使用时,需要先将它的根茎处切成片放在水中浸泡,再放在阳光下晾干保存。
问:野生的土茯苓和种植的土茯苓的区别
一、茯苓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不仅有野生的,还有人工种植的。茯苓中还有一种土茯苓,土茯苓是生长在山坡间的药材,它和平时所见的茯苓是有些区别。1、物种不同
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属于寄生菌,常寄生在松树的根部,中药用的是这种菌类的干燥菌核。
土茯苓:土茯苓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这种灌木在根部结有块状根茎,这时土茯苓入药的主要部分。
2、成分不同
茯苓:热量、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
土茯苓: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落新妇甙、异黄杞甙、琥珀酸、胡萝卜甙、棕榈酸、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挥发油、糖、甾醇、淀粉等。
3、功效不同
茯: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启激,通利关节。**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4、泡制方法不同
茯苓: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成品呈白色。
土茯苓: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亩野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5、食用方法不同
茯苓: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因此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苓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土茯苓常是作为中药,很少用来食用,因为土茯苓带有药味,严重影响食用价值,食用的方法仅限于需要中药气味的菜肴类,比如:土茯苓炖龟。
6、土茯苓价格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很高。根据中医理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疮毒、**、淋浊、带下等并。近年来对土茯苓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癌、治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方面,土茯苓也有良好的疗效。土茯苓在中药市场需求量极大。
由于近年来连年开采,野生土茯苓形成“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循环,悄耐袜并且目前还未实现人工栽培批量生产,所以其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严重,土茯苓价格也日益紧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土茯苓价格为2~4元每公斤,并且收购量不多,随着严重的过度采集,土茯苓价格已攀升至15~30元每公斤不等。
问:怎么找野生茯苓
认识它生长环境再找。最好养狗,通过训练狗对茯苓气味敏感,然后带上山找,起码不费劲问:野生土茯苓收购多少钱一斤?
土茯苓价格,网上报价每斤15至22元。土茯苓,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制作方法
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悉枣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生理特性
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至500px,宽1.2至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至5条;叶柄长1至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至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至8月,果期9至10月。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地。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功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光叶菝葜,别名:白茯苓、白余粮、萆薢藤、草禹余粮、饭团根、土茯苓
药用部位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至5厘米。茎长1至4米,枝条光滑。
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至15厘米,宽1至7厘米,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5至20毫米,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
伞形花序通常具10余朵花;总花梗长1至8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一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蠢陆庆,宽2至5毫米;花绿白色,六稜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带握约2毫米,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蕊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7至10毫米,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至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地理分布
产甘肃(南部)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直到台、海南岛和云南。
问:野生土茯苓价格能卖到400一千克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