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磷肥施用效果好
如何使用磷肥施用效果好,是每一个农业生产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元素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品质形成、提高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磷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合理施用磷肥要根据土壤的磷素含量进行施用。如果土壤的磷素含量较低,可以适量增施磷肥,但是如果磷肥的施用量过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根据土壤的磷素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磷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
合理施用磷肥要注意施肥方式。一般来说,磷肥可以通过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施用。基肥施用是指在作物下种前将磷肥深施到土壤中,以供作物生长所需。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施用磷肥。叶面喷施是指将磷肥溶液喷洒到作物的叶面上,以快速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合理施用磷肥还要注意磷肥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磷肥种类繁多,如单一磷肥、复合磷肥、有机磷肥等。不同的磷肥类型有着不同的施肥效果和适用范围,因此要根据具体作物和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磷肥种类。
相关百科拓展: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对植物营养生长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磷是构成核酸、脂肪、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繁殖生长、生殖生长、抗逆性和提高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磷肥:是指富含磷元素的肥料,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常见的磷肥有单一磷肥、复合磷肥、有机磷肥等。
基肥:是指在作物下种前将肥料深施到土壤中,以供作物生长所需。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施用肥料。
叶面喷施:是指将溶解的肥料喷洒到作物的叶面上,以快速补充作物的营养需求。
相关问答拓展:
磷肥施用过量,会对作物产生这6大危害,亩施多少?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使土壤里的锌与过量的磷作用,产生磷酸锌沉淀,作物无法吸收,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
作物得磷失硅
据研究,过量施用磷肥后,还会造成土壤中的硅被固定,不能吸收,引起作物缺硅,特别是对喜硅的禾本科作物的影响更大。如喜硅作物水稻,若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较多的硅元素就会发生茎秆纤细,倒伏及抗病能力差等缺硅症状。
作物得磷缺钼
适量施用磷肥,会促成作物对钼的吸收,但过量施用磷肥,却会使磷和钼失去营养平衡,影响作物对钼的吸收,表现出“缺钼症”。
优美达磷肥使用方法?优美达磷肥是一种高效的磷肥,使用方法如下:
1. 确定施肥时间:在作物生长期的不同阶段,施肥时间也有所不同。在作物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适合使用优美达磷肥。
2. 确定施肥量: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施肥量。一般来说,每亩施用10-15公斤左右的优美达磷肥。
3. 施肥方式:优美达磷肥可以直接撒在土壤表面,也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滴灌、喷淋等方式进行施肥。施肥后要及时进行覆盖或深耕,以利于磷肥的吸收和利用。
4. 施肥时机:在早晨或晚上进行施肥,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施肥,以免磷肥被光照分解。
5. 注意事项:优美达磷肥属于高浓度的肥料,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施肥后要及时清洗手部和工具,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硼肥如何正确使用?(1)叶面喷施苗后期(花芽分化前后)和抽薹期(薹高15~30厘米)是喷硼的关键时期,应各喷一次0.1%~0.3%硼肥水溶液。如用硼砂,先以40℃温水溶解,再用水稀释。如用速乐硼,则可在任何温度下快速溶解喷施。用量以喷雾均匀、叶面充分湿润有水滴为止。一般苗期每亩约50千克,后期约80~100千克。在晴天傍晚前喷施效果最好。喷后4小时内如遇雨淋洗,应重喷。
(2)基施硼肥在油菜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0.5~1千克硼砂与细土或有机肥、化肥混合均匀,开沟条施或穴施。施用时,不要使硼肥直接接触种子或幼根,不宜深翻或撒施硼肥。
(3)配合施用硼肥与有机肥和氮、磷肥配合,发挥配合施肥的增产潜力。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2000千克作基肥。在中、低产土壤上,在每亩施硼肥0.5千克的同时,氮肥(N)配合适宜用量为12.5~17.5千克(氮硼肥比值25~35∶1);磷肥(P2O5)的适宜用量为6千克(磷硼肥比值12∶1)
过磷酸钙怎么用?过磷酸钙正确施用方法
(1)集中利用
过磷酸钙可以做基肥、种肥和追肥,但都应集中于根系附近,这样既可减少磷和土壤的接触面而减少固定,又提高了土壤与作物根系之间磷的浓度梯度,有利于磷向根系扩散,从而有利于根系吸收。拌种用量不宜过多,每公顷45~60kg,水稻蘸秧根每公顷用37.5~75.0kg,追肥可采用沟施、穴施,每公顷施用量150~300kg。
(2)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
有机肥料中的许多成分可以减低土壤中的铁、铝、钙等离子的活性,从而减少了对磷的固定。过多使用普钙,不仅会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3)制成颗粒磷肥
颗粒肥料表面积小,减少了与土壤的接触,从而减少了对磷的固定。颗粒大小一般以3~5mm为宜。颗粒状普钙在酸性土壤中的肥效较好,但在固磷作用较小的土壤,或栽培生长期长、根系发达的作物,粉状普钙的效果优于颗粒普钙。
(4)分层施用
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根系一般逐渐向深层土壤发展,所以普钙应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磷素的需要。施用方法是:将约1/3的磷肥作种肥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初期对磷的需要,其余约2/3在耕地时施入底层土壤,以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的需求。
(5)根外追肥
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使用的方法为:先将普钙浸泡于10倍的水中,搅拌,放置**,取其清液,稀释后喷施。小麦、水稻可用1%~3%的浸出液,而棉花、油菜、蔬菜以0.5%~1.0%的浸出液为宜。
磷肥是用什么做成的?磷肥是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肥效的大小和快慢,决定于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土壤性质、放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 (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不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根据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湿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磷肥施用适量时,能促进作物分蘖和早熟,加强其抗寒能力,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