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梨轮纹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78 次
梨轮纹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梨轮纹病是梨树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其病原菌为轮枝菌属中的一种,会在梨树的叶片和果实上形成圆形的红色斑点,严重影响梨树的产量和质量。

梨轮纹病的发病规律与气候、土壤、梨树品种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梨轮纹病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土壤过于湿润也容易滋生病原菌。一些品种对该病害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

为了防治梨轮纹病,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强的梨树品种,或进行品种改良。
  • 加强梨树的管理,保证病害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以通过清除病源、定期喷洒杀菌剂等方式进行。
  • 注意梨树的排水,保证土壤不过湿润。

梨轮纹病是一种常见的梨树病害,对梨树的发展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病害的发展,提高梨树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百科拓展

轮枝菌属(lúnzhījūnshǔ):真菌门轮枝菌科的一种菌属,该属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病原菌、食品**菌、土壤微生物等。轮枝菌属菌丝体生长迅速,能够在不利环境下存活,并对一些植物造成伤害。

杀菌剂(shājūnjì):一种用于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药剂。常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医学消毒等领域。

品种改良(pǐnzhǒnggǎiliáng):通过选育和人工干预等手段,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性、抗病性和生产性能。品种改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关问答拓展:

硅唑咪鲜胺能与多菌灵混合吗?

可以,多菌灵和吡唑.咪鲜胺、硅唑.咪鲜胺属于不同的农药品种和杀菌机制等,可以混合使用,以提高防除效果,扩大使用范围,延缓抗药性产生。

氟康唑咪鲜胺可用于全身吸收。能抑制甾醇脱甲基。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如苹果黑星病、白粉病、禾谷类立枯病、尾孢菌、钩藤等。球虫和甘薯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和油菜菌核病。**类药物破坏和阻止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形成失败和细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效,但对卵菌和梨黑星病无效。

氟康唑咪鲜胺是目前防治梨黑星病的农药。待梨花枯萎后,见病芽时喷40%乳油8000-10000倍,然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一次,共喷5-7次,或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氟康唑咪鲜胺对苹果轮纹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苹果、梨轮纹病,可用40%乳油8000倍液喷洒。

防治黄瓜黑星病,7。5-12.发病初期每亩用40%乳油5 ml,常规**;或用40%乳油8000-10000倍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喷3-4次。

防治烟草赤星病和蔬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40%乳油6000-8000倍,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防治菊花、薄荷、车前草、旋覆花、蒲公英等药用植物白粉病、红花锈病,发病初期喷洒40% EC 9000-10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

梨树病虫害如何预防?

梨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我国梨树病害目前已知的约有80余种,其中发病较为普遍的有梨树干腐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褐斑病、锈斑等。近几年,引入的**、韩国砂梨品不断增加,病害的防治也相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对梨树病害的防治搞不好,将对树体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降低经济收入。

梨树在黔北地区已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果园的相对集中和果树盛果期的进入,各类病虫发生日趋复杂。做好梨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作用十分显著。应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及化学措施对梨树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现将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阐述如下。

一、防治原则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建立比较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摸清梨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坚持适期合理使用低毒、高效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用药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同时控制农药用量,降低用药成本,提高梨产量,改善品质,树立优质无公害绿色果品品牌形象。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措施

良种壮苗:培育无病虫的接穗和苗木,引进苗木时严格进行检疫,如带根癌病的梨苗严禁种植。

品种选择:选育抗病虫品种,如黄花梨、翠梨。

冬季清园:冬季清园关系到翌年病虫的发生量。冬季刮除枝干病斑、翘皮、粗皮,清除病枝、病叶、病果,清理物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重视。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基肥一般在秋季落叶前施入,以采饼肥、鸡粪、圈肥等有机肥为主,加入适量的速效磷、钾等肥料,一般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7万公斤。追肥可根据梨树在各物候期需肥的不同特点和生长结果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摘果后追肥,前期以**素或腐熟人粪**等氮肥为主,后期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磷钾肥为主,结合防治病虫害可进行多次叶面喷肥。同时在伏旱或大旱天选择早晨或傍晚浇水,梅雨季节注意排水。

合理修剪:冬季修剪应尽可能剪除枯枝、病枝、虫枝,并集中烧毁。在生长期应结合夏季修剪适当去除重叠枝、直立枝、徒长枝,增加梨树通风透光性,促使树体健壮,同时去除一些重叠果、病果、虫果、烂果,以防感染其他果实,并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及时套装、保护果实:套装是保护果实、减少病虫害发生、防止鸟害、减少农药污染、提高果品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套装技术上应掌握“宜早不宜迟”的原则。皖北地区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定果后进行。

(二)物理措施

人工捕捉:对迁移较强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捉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如天牛、金龟子等,如天牛其幼虫在冬季进行人工捕捉或用铁丝插入刺死或用毒签均可。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为害梨树的部分害虫如蛾类、金龟子等有趋光性,夜间点亮灯后,可引诱成虫在灯边飞舞,从而被高压电网触杀,降低果园成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

挂放捕虫板:利用梨黄粉蚜等蚜虫对**的趋性,在果园挂放**虫板以粘住蚜虫,减少蚜虫危害。

性引诱剂:昆虫多发季节,在果园内每公顷排放60—90只水盒,盒内放水和少量肥皂粉或菜油,水面上方1—2厘米处挂昆虫性引诱诱芯,可诱杀大量前来**的昆虫,降低害虫基数。

(三)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害虫天敌、寄生菌,实行生物防治。如赤眼蜂、瓢虫等。

(四)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而有效地防治。

控制化学农药施用次数,防止环境污染,提倡人工治虫。可以人工防治的避免使用农药,可以小范围防治的不全面喷药。

优先采用生物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抑太宝、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甲基1605等。 对症下药,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喷药质量,减少数量。喷药时应面面俱到,尤其是梨叶背面要喷到。

避免重复使用同一药剂,应交替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水果,他不仅是果品,而且还可以入药。我国是梨的故乡,并且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在我国,有许多享誉世界的梨树品种,如:莱阳茌梨、河北鸭梨、砀山酥梨、黄县长把梨等。梨不仅富裕了农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还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国家换取外汇, 要让树上的梨换成商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秋月梨花期打什么药?

芸苔素加速乐硼,近几年春季倒春寒时有发生,芸苔素加速乐硼可防霜冻,可明显提高座率。硼肥可防梨的木栓病,特别是秋月梨,更须花前喷硼肥。

苯甲丙环唑,苯甲丙环唑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复配剂,对梨的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落叶病,效果很好,对多种病菌有铲除作用,还起清园作用。还有一个最重要作用,是梨的脱萼作用,就是让公梨变成母梨,脱萼药只有在花前用,才有效果。

噻虫嗪,噻虫嗪属**类农药,安全,低毒,无公害。对梨木虱,蚜虫,梨瘿蚊,绿盲蝽,效果很好。

联苯菊脂或氯氟氰菊脂,菊脂药对食心虫效果好。

梨采摘后20天左右从果柄处开始腐烂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跪求?

梨褐腐病又叫菌核病

是梨树生长后期至储运时期的一种重要病害。此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是近成熟期和采后的重要病害,发病初期果面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几天后全果腐烂,围绕病斑中心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至灰褐色2mm~3mm大小的绒球状霉团。

防治方法:生长季节,一般是5月份开始,每隔半个月喷一次杀菌剂(可结合杀虫),发病较重的果园花前喷3-5度Be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药剂选用1:2:200波尔多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700倍,5%的己唑醇1500倍,药剂要轮流使用。

储藏前要彻底的清除病果伤果;包装时要轻拿轻放;要注意控制温湿度;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发现病果及时进行清理。果库、果箱、果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洒消毒,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20g-25g硫磺密闭熏蒸48 小时。

秋月梨第一次喷施什么农药?

秋月梨第一次用药在3月中下旬,10日内平均温度为8℃,花芽刚刚露白时,全园喷一遍5度石硫合剂,防治对象主要为梨木虱、二斑叶螨、康氏粉蚧、梨黄粉蚜、黑星病、轮纹病、锈病等。

第二次用药在梨树落花90%(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用药剂为阿维菌素、啶虫脒或其他相同功能的药剂中的一种。防治对象主要为梨木虱、梨小食心虫、康氏粉蚧、梨茎蜂、梨实蜂、叶螨和蚜虫。

第三次用药在梨幼果套袋前(5月底至6月初),10日内平均温度为23℃。可用药剂有吡虫啉、除虫菊酯、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或其他相同功能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