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袁隆平海水稻什么时候成功的

2023-12-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47 次
袁隆平海水稻什么时候成功的

  本篇经验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享“袁隆平海水稻什么时候成功的”的内容进行仔细诠释,期待对广大农友有一些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袁隆平海水稻于2023年9月成功。1980年,经过袁老的精细筛选,发现了有利于我国地理气候种植的抗盐水稻。

  第一代海水稻的收获在山东即墨金口基地完成。


好文探索: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团队:在盐碱地中再造良田


  2023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平均亩产稳定超过800斤。

  2023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宣布,力争2023年推广示范100万亩海水稻种植,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培育并推广耐盐碱的海水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零饥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6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科研人员殷会德、彭南锡、张树寅、于萌、顾晓振、徐帅在选种。

  2023年4月一天的清晨,太阳初升,张树寅就和往常一样戴好遮阳帽,一手拿着试验记录本一手揣着大容量水袋,走进绿色的稻浪里。

  2023年4月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盐碱水稻试验基地毗邻大海。

  张树寅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他和同事六个人在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管理着大约一百亩的试验田,在那儿一待就是半年。他们选育着近2000份水稻种质资源,“我们每一天摸的是水稻,想的也是水稻,这片田里的每一个品种都像是我们的‘孩子’,一天也离不开它们。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顾晓振和杨汉树对拔出的稻穗进行观察,和大家一起在田间交流。

  2023年4月6日,张树寅正在补充水分。由于三亚常年炎热,科研人员每天要携带大容量的水袋盛装饮用水。

  海水稻学术上称作“抗盐水稻”“耐盐碱水稻”,并不是指能够在海水里生长的水稻,而是指能够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可达每亩300kg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可以生长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人类从未停止向险恶的自然环境挑战。”张树寅介绍,“在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2023年4月6日,于萌选取稻株用于杂交试验的开展。(张茂/图)。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殷会德(前)、顾晓振(后)正在进行田间记录,包括材料长势、株高、分蘖数等。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总部位于山东青岛,自2023年起,张树寅和同事们每年秋季就来到三亚南繁基地进行水稻播种,等到次年四五月水稻成熟采收后,带上培育出来的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返回总部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张树寅和同事们对稻田进行巡查,选取稻株开展杂交试验,对水稻材料手工脱粒……他们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平均需要经历八次更新换代,才能获得一个稳定的品种。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对水稻制种材料进行调查。

  田间竖立起隔离膜,防止水稻偷偷授粉“交流”。(张茂/图)。

  2023年4月6日,已结实的杂交稻穗,这表明杂交试验成功,可以收获到杂交种,是宝贵的科研材料。

  2023年4月6日,不同的海水稻标牌标识代表不同水稻材料。(张茂/图)。

  “海南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水稻试验研究,能够加速育种进程,科研时间能缩短一半。

  这早已成为我国育种专家的共识。”张树寅说。

  2023年4月6日,水稻育种专家赵明臣在稻田巡查。(张茂/图)。

  2023年4月6日,海南三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在用兑好比例的海水给水稻灌溉。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在深一脚浅一脚得泥泞稻田中行走。(张茂/图)。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有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与高等院校活跃在南繁基地,这里培育出全国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

  2023年4月5日,福寿螺是外来物种,一不留神稻苗就悉数成了它的美餐。

  2023年4月5日,张树寅看着一片水稻,他最担心在水稻灌浆时期的鸟害与鼠害。(张茂/图)。

  2023年4月5日,科研人员正在为水稻材料搭建防鸟网。

  灌浆期防鸟工作尤为重要,稍微疏忽可能颗粒无收。(张茂/图)。

  2023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达10万亩,多地测评亩产都超过1000斤。

  这不仅助力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能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零饥饿”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将选取的海水稻材料从稻穗上捋下,手工进行脱粒并装袋。

  2023年4月6日,科研人员收获的不同水稻材料种子,每一袋种子都可能藏着好品种。(张茂/图)。

  2023年4月5日,科研人员将手探入盛装种子的风选机进料口搅拌,以便于种子能够顺利下落。

  2023年4月6日,海水稻科研人员在田间交流。他们在稻香环绕中进行“头脑风暴”,擦碰灵感火花。

  资料显示,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当前,我国正力图利用数亿亩的盐碱地发展“海水稻”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那些之前看起来“用处不大”的盐碱地能变身为“再造良田”。

  2023年4月6日,处于成熟期的稻穗,等待收获。


精选问答:


  1、关于海水稻的诗?

  《袁隆平海水稻赞》 [七绝] 作者:庆东?

  古来海浪毁农田,一过潮汐满地盐。碱水浇出优质稻,并非神话是科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海水稻哪一年发明的?

  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申请了原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专利,定名为“海稻86”,这被袁隆平院士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

  2023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与陈日胜合作,次年10月测产,海水稻开始广为人知。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