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常见病图片和防治
这一篇经验汇总会给大家分析“大豆常见病图片和防治”的内容进行概括性阐述,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一些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常见的大豆病害有根腐病、灰斑病、炭疽病、菌核病、霜霉病、花叶病等。1、大豆根腐病:发病后病株的根部、茎基部会出现椭圆形或长条形的病斑,颜色多为褐色,后期根部会变成黑褐色,防治时可喷洒5%甲霜灵800倍液、2.5%咯菌腈1000倍液等药物。
2、大豆灰斑病:叶片是主要染病部位,发病后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而且会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防治时可喷洒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
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表现(1)大多在幼苗期发病,发病后病株的根部、茎基部会出现病斑,病斑的形状多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颜色一般为褐色。
(2)发病后期,病株的根部变为黑褐色,表皮也会腐烂,同时伴有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的现象。(3)发病植株通常不会枯死,但结荚数量较少,且豆粒较小。
2、防治方法(1)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2)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800倍液、2.5%咯菌腈1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或浇灌。
二、大豆灰斑病1、症状表现(1)此病害的主要危害对象为叶片,茎、荚、豆粒有时也会受到侵染。(2)若是叶片染病,则一开始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经过一段时间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边缘呈深褐色或黑色。
(3)若是茎部染病,则会出现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褐色,边缘呈红褐色,布有细小的黑点。(4)若是豆荚染病,则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边缘呈红褐色。
(5)若是豆粒染病,则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边缘呈暗色,看起来像“蛙眼”2、防治方法喷施多菌灵、百菌清、肟菌·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等药物,根据当地品种的抗性进行选择即可。三、大豆炭疽病1、症状表现(1)该病害的发生情况较普遍,从出苗至收获前都有可能发生,茎杆、叶片、豆荚是该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
(2)若茎部染病,则一开始会出现褐色的病斑,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黑色小点,小点的排列顺序不规则。(3)若是豆荚染病,则会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导致豆荚无**常发育。
(4)苗期叶片染病时会出现黑褐色的病斑,病斑后期会开裂或凹陷,而且病斑会从子叶向幼茎扩展,导致病部以上枯死。染病的叶片边缘呈深褐色,内部呈浅褐色。
叶柄染病后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2、防治方法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咪鲜胺等药物,药物的用量、施药次数可以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大豆的抗性等因素决定。
四、大豆菌核病1、症状表现(1)若在幼苗期发病,则大多会在茎基部开始发生,发病后会向上扩散,病部呈湿腐状,颜色为深绿色,且带有白色的菌丝体。发病后幼苗的倒伏情况、死亡现象会增加。
(2)若在成株期发病,则茎部会出现条状病斑,颜色多为暗褐色,之后病斑会扩大,呈苍白色。(3)如果种植环境比较潮湿,则病部会出现白色絮状菌丝体,并伴有大小不一的鼠粪状菌核。
2、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亩用100克50%腐霉利或40%菌核净、25%咪鲜胺、50%异菌脲等药物兑水喷雾,间隔7-10天后再喷1次。(2)喷药时,可在药液中添加芸苔素内酯,这样可促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从而提高防效。
五、大豆霜霉病1、症状表现(1)该病害的分布范围较广,发病原因主要为植株受到霜霉菌的侵染。(2)大豆植株被霜霉菌感染后,整棵植株都会受到侵染,包括叶片、豆荚、豆粒等部位,最终影响到产量及品质。
2、防治方法(1)使用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进行喷雾,或使用复配药剂代森锰锌+甲霜灵、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进行喷雾。(2)药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喷施次数可根据病害的发生程度、用药后的效果而定。
六、大豆花叶病1、症状表现(1)该病害的具体症状因大豆品种、感染时间、种植环境、病毒株系等因素而定,一般可分为皱缩、矮化、花叶、轻花叶、畸形叶、顶枯、曲叶、卷叶、疱叶、黄斑花叶这10种。(2)该病害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皱缩(呈黄绿相问的花叶)、叶缘下卷或叶片扭曲、质地硬脆、叶脉变褐,叶脉的两侧有时候还会出现许多疱状的突起物。
2、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作为种植对象,种植期间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2)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出现蚜虫后每公顷土地用225-3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450-60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或喷施48%毒死蜱乳油、3%啶虫咪等药物。
(3)在种植地里面铺一层银灰色的薄膜,以达到驱蚜效果,或与高秆作物进行间作,以减轻蚜虫的危害。
精选问答:
1、大豆根腐病最佳防治方案?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原物有几种类型,在东北主要是尖孢镰刀菌,在黄淮地区主要是茄病镰刀菌,其他还有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以及疫霉菌。
由于它们都属于真菌引起的,所以其防治措施类似,主要包括(1)加强检疫: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局部发生,应加强检疫,防止疫区扩大,特别是加强对疫区调出种子的检疫。(2)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大豆根腐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 在发病地区广泛使用抗病或耐病品种,以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中耕松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减轻发病。(4)实行轮作: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数量,减轻发病。化学药剂 用瑞多霉处理种子可有效抑制苗期猝倒。瑞多霉是内吸性杀真菌剂,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保护根系的能力较弱,还可用做土壤处理,尤其是和耐病品种结合应用时效果较好。还可用70%百德富锰锌、64%杀毒矾和72%克露可湿性粉剂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0 .38%。
2、黄豆每年都生那种黄叶病怎么处理?
大豆黄叶病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在种植时要多施农家肥,并且平衡配方施肥,发现病情时喷施锌、铁等微肥,并搭配植物调节剂,促使大豆恢复正常。
1、多施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益菌,平衡土壤中菌群失调的问题;
2、预防:平衡配方施肥,多增加中微量元素比较全面的肥料投入,弥足土壤中养分失衡的问题,叶面喷施土富含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也能很好的缓解问题。
3、治疗:黄叶病发生时可喷药微肥锌、铁,杀菌剂“18%咪鲜。松脂铜”;配植物调节剂“半日青”。喷后三天变绿,恢复正常。
治疗:单纯的生理性黄叶问题,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成效,补充大豆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治疗生理**害,生根壮苗、隔夜返青,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是病毒性或者病理**害的大豆黄叶喷施通过喷施叶面肥加杀菌剂,一次性阻断真菌、细菌、病毒的感染,击倒速度快、穿透力特别强,喷施后快速作用被侵害的叶子,叶面肥快速补充营养,调节生长,恢复生机、生根壮苗、叶片浓绿健壮。
4、禁收麦茬、保护土壤结构。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要防治大豆食心虫,应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并合理轮作,在种植前深翻土壤进行暴晒,在食心虫产卵期释放3至5万头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必要时喷施甲维盐进行防治。
1、选用抗虫或耐虫品种
选用抗虫和耐虫品种是防治大豆食心虫最经济的方法,但是抗虫品种有一定的地区性,必须因地制宜选用虫食率低、丰产性好的品种。
2、合理轮作
轮作比连作能降低虫食率,有条件种大豆的地块,要选择离上年豆茬地至少1000米以上,尽量避免重茬、迎茬,田间管理可采取增加中耕除草次数,特别是在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可减少成虫羽化量,有条件的地块可实行水、旱田轮作。
3、深耕翻重茬地
大豆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落荚和枯叶,抓紧时间进行秋翻整地,破坏大豆食心虫越冬场所,将钻入土中的大豆食心虫翻到表土上,通过机械伤害、日晒、风吹、雨淋、天敌等,使大豆食心虫死亡率增加。
4、释放赤眼蜂
在大豆食心虫雌成虫产卵盛期,亩释放3-5万头赤眼蜂,一般第一次在8月初,第二次在8月10日左右,亩用赤眼蜂卵卡数为10个左右,在田间用大头针或曲别针别在植株上部茎枝上。放赤眼蜂地块,在大豆田块的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量,在大豆田块的下风头可以减少放蜂量。
5、喷药防治
大豆食心虫成虫和幼虫喷药防治,可在成虫高峰期后的6天内进行,成虫盛期开始2-3天即达到成虫高峰期。可用5.7%甲维盐水分散颗粒10克一壶水均匀喷雾;或全能时代30毫升一壶水喷雾。
6、大豆收获后一般采用的防治
一是边收边脱粒,这样可以防止食心虫收获后在荚内继续为害。二是收后垛前在大豆垛底施药,减少明年的虫源。三是豆田进行秋翻秋耙,破坏收割前脱荚入土的食心虫的越冬场所,增加死亡率。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