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有机肥怎么做

2024-03-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74 次
有机肥怎么做

  此篇总结会给广大网友剖析一下“有机肥怎么做”的内容进行解释,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几分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准备适量的蛋壳、骨粉、**、果皮,或鸡、猪、羊等牲畜粪便,然后堆积在肥料现场(有条件洒一些发酵液),堆积高度为1.5-2米是合适的。将适量的水洒入肥料堆中保持湿润,然后用土壤密封肥料堆,大约6个月后完全发酵。


好文探索:煮熟的黄豆做肥料,3种方法简单处理之后,肥效好,不伤根


  随着种植植物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五花八门的养护方法层出不穷,自然是有利有弊。利用黄豆做肥料,也大有人在,我也使用过,的确不错。

  使用黄豆做肥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植物,根系细弱、不发达的植物,还是尽量不去使用,避免发生肥害,造成根系受损。

  用黄豆做肥料,种植蔬菜相对花卉植物来说,黄豆的作用会发挥到“极致”。

  利用黄豆做肥料,不管利用哪种方式,煮熟之后再利用,那怎样制作黄豆肥料呢分享3种方法,供参考。

  用黄豆自制液体肥,为了能够更快地发酵,不要偷懒,将黄豆煮熟之后再发酵,节省时间。

  我是将黄豆用温水浸泡一晚上,第2天直接将浸泡的黄豆和水一起倒在锅里,大火开锅后,小火慢煮,煮到花豆一捏就“开花”为止,然后自然冷却。

  准备一个密封容器,塑料瓶子会更好,将黄豆捣碎和水一起倒在瓶子里,注意不要太满哦,要留出1/3的空间,以免发酵的时候,气体让瓶子膨胀爆开,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拧瓶盖的时候也别拧太紧,然后将装着熟黄豆的瓶子摆放在阳光下,每隔2~3天,拧开瓶盖,摇晃瓶子,让多余的气体排出。为了减少发酵的臭味,可以加入橘子皮、柚子皮等,降低臭味。

  等到瓶子里的液体变得清澈,就可以倒出来与水稀释之后灌浇植物了,注意浓度要低哦,避免造成肥害。

  将煮熟的黄豆粉碎成粉末,制作底肥。

  煮熟的黄豆,除了制作液体肥之外,还可以将煮熟的黄豆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之后,利用粉碎机或者其他工具,将熟黄豆打碎成粉末状,装在瓶子里密封备用。

  这种熟黄豆粉末,在种植蔬菜的时候,可以混合少量在土壤中,也可以铺适量在盆底做基底肥,相比较2种用法,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它做基底肥,更安全。

  利用熟黄豆粉末种植蔬菜,肥力持久,但是用来种植花卉植物,还是需要谨慎,对于根系发达的花卉植物,可以铺少量做基底肥,根系细弱的植物要慎重。

  将煮熟的黄豆直接埋入盆土中做肥料。

  直接将煮熟的黄豆晾凉之后,埋在花盆的边缘,当作肥料,是一位花友姐姐传授的经验。当初种植盆栽小番茄,不想使用化学肥料,正在苦恼的时候,花友姐姐分享了这个妙招,受益匪浅。

  在种植蔬菜的花盆边缘挖小坑,可以沿着边缘多挖几个,每个小坑里都放几粒黄豆,我当时初次使用,就挖了一个小坑,埋了一小把黄豆进去,之后偶尔灌浇发酵淘米水,再没施肥,小番茄长得很旺盛,果实挺多。

  后来,剩了一小把熟黄豆,转了一圈没找到可以埋的地方,就看到迷迭香了,想着也要剪枝食用,不能施化学肥料,怀着忐忑的心情,埋了一些熟黄豆进去,每天趴在花盆边缘观察,生怕烧根。

  但是呢,利用煮熟的黄豆给蔬菜做肥料,只要用量把握好,不管哪种使用方法,效果都很好,如果要给花卉植物做肥料,建议使用黄豆肥液,稀释之后灌浇盆土,更安全。


精选问答:


  1、有机肥的腐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腐熟?

  腐熟是有机肥料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有机物已经变到不能辨认它原来的形态,成为一团黑色松软的物质,有时有臭味,在原重量上失去原来的三分之二(一般3吨有机肥原料可以腐熟1吨有机肥),在碳氮比率上变得较小。有机肥料施用前要强调腐熟,是因为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中,所含的养分形态绝大部分是迟效态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不经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不仅肥效差,而且还会滋生杂草和传播病菌和虫卵。 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养分提高肥效,同时避免肥料在土壤中腐熟时产生某些对作物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产生的高温,容易“烧苗”。

  有机肥料的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机物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物下才能进行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过程。要使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养分就必须依靠微生物的活动才能实现。

  在腐熟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与合成是同时进行的。

  一方面,一些有机物质由复杂的形态转变为简单的形态,由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变为水溶性的物质,从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使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这就是矿质化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简单的化合物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为复杂的化合物,最后可合成为腐殖质,这就是腐殖化作用。

   腐殖质的产生是有机肥料腐熟的重要标志,其含量的多少与有机肥料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主要表现为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对元素的整合作用与络合作用。

  释义: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腐殖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组成,其主要种类有胡敏酸和富里酸(也称富丽酸)。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够使黏土疏松,砂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

  2、氮是怎么变成化肥的?

  氮是肥料三要素(氮、磷、钾)中首要一员,庄稼离不开氮。空气中虽有约五分之四的氮气,可惜不能直接被植物当作氧料吸收。

  100多年前,化学家就设想把空气中的氮变成肥料。直到1908年,德国化学家哈柏才找到了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生成氨的方法,也就是现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哈柏法”。这种方法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才能把氮气和氢气经过催化而合成氨。

  后来,人们从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中得到启示,试图找到一种化合物,让氮气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轻而易举地变成氮肥供植物吸收。

  十多年前,我国科学家卢嘉锡在研究固氮酶固氮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方面取得成就。根据卢嘉锡教授的理论模型合成出的化合物,具有将氮气合成氨的能力,这项成果使我国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生物固氮已成为“热门”课题。科学家们一方面要制造出一种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化合物,另一方面又想使其他植物像豆科植物那样自身具备固氮的能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具有固氮能力的野生水稻,再用其他固氮遗传基因植入野生水稻,使其因固氮能力一下子提高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