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都说福寿螺不能吃,那怎么区分田螺和福寿螺呢?

2024-02-2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6 次
都说福寿螺不能吃,那怎么区分田螺和福寿螺呢?

  此篇知识会给广大农资人阐述一下“都说福寿螺不能吃,那怎么区分田螺和福寿螺呢?”的内容进行精细阐述,希望对网友们有点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福寿螺名字里虽然带有“福寿”两字,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危险入侵生物,早在2023年就被纳入了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名单中还有大名鼎鼎的紫茎泽兰、水葫芦、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能与它们同列,福寿螺的破坏力不言而喻。

  福寿螺是典型的舶来品,原产自美洲,体积较大,螺壳高4-8公分,壳径7公分以上,外形与田螺相近,本质却是蜗牛。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达6000条,未充分加热而食用很容易使人体感染,重者甚至死亡。却曾大力养殖农田、湿地上经常看到几个、十几个福寿螺凑在一起,粉红色的幼卵像打补丁一样贴在树根、植物茎叶和护栏墙壁上,非常恐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广州管圆线虫”。

  之前一位女士因为吃了几个“田螺”,竟然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住了半年**,最后因为激素和药物本来怀孕的她不得不选择流掉孩子。

  据了解,该女子吃到的“田螺”竟然是福寿螺,而导致她**的恰恰是福寿螺本身携带的寄生虫。

  一些黑心商家依然会冒险用福寿螺代替田螺出售,多地网友曾纷纷曝出在小吃摊发现福寿螺的痕迹。

  怎么区别福寿螺和田螺呢吃货们要注意了,吃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看好哦。下面和宝宝们支招怎么区别福寿螺和田螺。

  肉眼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螺层了,福寿螺圈要少些。

  福寿螺螺壳一般呈黑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福寿螺的螺层比田螺少,福寿螺一般3~5个螺层,田螺是6~7层。

  福寿螺各螺层呈跳跃式增大,体螺层极为膨大,其余螺层平而短促。田螺各螺层呈阶梯式增大,体螺层相对没那么夸张,其余螺层长而尖。

  福寿螺螺壳很脆,用手能轻松捏爆。

  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田螺1-15cm的占多数。

  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尺寸基本是极限,而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

  辨别清楚了,家人们就可以放心地吃了。

  炒田螺是一道由田螺、紫苏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粤菜。

  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

  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花椒、葱、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最初是从顺德传入广州的,但当时人们并未懂得使用紫苏叶炒田螺。虽然他们尝试过使用辣椒、蒜头、豆豉为炒田螺的佐料,但始终却未能除去田螺的泥腥味,实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后来,泮塘一个叫李细苏农夫无意中发现了用紫苏叶炒田螺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于是这个方法就很快流传开来了。

  不久,人们再加以改进:在田螺下锅前先用油捞一下,然后再下紫苏叶炒,这样更能带出田螺的鲜味。

  于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渐成为了广州人所喜爱的一道特色美食。

  1、将田螺放在盆里用清水泡养三天,每天换水二、三次,最后把田螺刷洗净,剁去螺蒂。

  2、把豆豉、蒜头、紫苏叶一起捣成茸。

  3、旺火烧热炒锅,下油,加入豆豉、蒜、紫苏茸爆香,盛起。

  4、洗净炒锅,旺火烧热,下油,倒入田螺,然后将精盐用清水搅匀,淋入锅内炒匀,加盖约3分钟,放豆豉、蒜、紫苏茸透炒一次,再加盖约3分钟,再炒,直至透熟。

  记得儿时在乡村里长大,到了清明节前后,池塘的水有点干涸,四周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大小各异的田螺趴在岸边,我们这些孩子就会挎上篮子,拾上许多,回去制成美味佳肴,想起来这些童年的记忆,有没有流口水呀。

  冷锅,加入猪油,如果血脂高之类的人群还是建议用植物油。

  放入葱姜爆出香味,这时可以调成大火,加入处理好的田螺翻炒。田螺要用老虎钳子夹掉尾部,这样处理既能更好地入味,吃的时候方便**出肉。

  其它所有调料再一同加入,再加入水烧开,小火炖煮约一个小时。

  开锅收汁,出锅,可以尽情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