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小麦生锈病防控 临渭区小麦生锈病防控电话
临渭区小麦生锈病防控
小麦生锈病的危害
小麦生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它会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出现红褐色锈斑,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大大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如果不及时防控,小麦生锈病会在小麦田间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小麦生锈病的防控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在小麦种植的时候,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生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病品种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能够抵抗锈菌的侵害。
2.病害监测。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对小麦田间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小麦生锈病的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农业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比如,及时清理小麦田间的枯叶、秸秆等,减少锈菌的滋生。喷洒农药,对小麦进行防治。
相关问题
答:因为小麦生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出现红褐色锈斑,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大大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答:小麦生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出现红褐色锈斑,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大大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答:种植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农业防治等是预防小麦生锈病的重要措施。
答: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对小麦田间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小麦生锈病的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答:在小麦生长期间,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比如,及时清理小麦田间的枯叶、秸秆等,减少锈菌的滋生。喷洒农药,对小麦进行防治。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该怎么治疗?用上哪些配方更有效?
现在是小麦抽穗杨花期,这一时期是穗状花序和穗数的形成期,也是生产的关键产量。与此同时,在此期间的小麦的抵抗非常脆弱,并且各种害虫和疾病易患。两天前,我去了小麦地面看,有些地块已经发挥了一些地块,害虫和疾病相对较小,但一些情节有疾病和害虫,如更严重的小麦春迟锈。
小麦锈病可以危及刀片,但也伤害小麦尖峰,茎,进入妊娠期后,温度一般升高,一般稳定在20度,有些地区也有降雨,有些农民将在一段时间内水。怀孕。大雾,持续下雨天,高温,大场湿度,长期露水,叶片,这种环境有利于锈的传播。农民和朋友应该提前防止。
小麦生锈必须合并控制,选择抗病品种,适度的种植,合理的施肥,加强现场管理。小麦锈的预防和治疗一般是三唑,如素,亚苯甲醚,现在有一些药物和吡唑醚。这种效果会更好,安全将更好。进入怀孕后,如果土壤没有特别干旱,试图水。
有些农民说小麦进入阳华时期,有生锈,你能打医学吗?有些农民说他们无法击败,因为这一时期是小麦的授粉时间,而药物会从花粉中面粉,影响小麦的授粉。还有一种说法可以打架,因为小麦授粉时间很短,只要它避免药物,就不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小麦授粉需要三到四天,剧情的小麦很慢,所以整个,鲜花需要一周。我的建议是,无论什么是喷洒三个防御的药剂,最好在花前一周喷洒,但这一次不仅可以发挥预防效果,还可以对民意调查小麦不会产生影响。例如,它通常用于防止小麦生锈,有些农民没有正确的剂量,前森吵它们将在阳华期间产生一种药物以形成空气尖峰。
如何对待小麦生锈?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时间和公式,农民必须知道,非常实用如果小麦在生锈过程中锈病时锈病,那就没关系,如果你必须打,试着在下午试图制作药物,避免小麦的授粉,避免中午的高温时间,慧侍代理应该尝试选择复合剂,因此安全,效果会更好。
问答拓展:小麦叶锈病的疾病病原
(Pucciniarecondita=P.ReconditaRobergeexDesmaz.f.tritici).称小麦隐匿柄锈菌,属真菌界(Fungi)亮缓稿、担子菌(亚)门(Basidionmycota)、锈菌纲(Ur***iniomycetes)、柄锈菌科(Puccinaceae)、柄锈菌属(Puiccinia)。夏孢子哪携单胞,球形至近球形,黄褐色,表面具细刺,有散生发芽孔6—8个,大小18—29×17—22(μm);冬孢子双胞,棒状,顶平,柄短暗褐色,大小39—57×15—18(μm)。冬孢子萌发时产生4个小孢子,侵染转主寄主,产生锈子器和性子器。性子器橙***,球形至扁球形,大小80—145μm,埋生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橙***椭圆形性孢子。锈子器生在对敬孝应的叶背病斑处,能产生链状球形锈孢子,大小16—26×16—20(μm)。与小麦条锈菌区分时,挑少许夏孢子,滴一滴浓盐酸或正磷酸,加盖玻片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浓缩成多个小团,叶锈菌则在中央浓缩成一团。
问答拓展:小麦叶子有粉末像是生锈是怎么回事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胡腊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裤液滑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埋扰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