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南方大斑蝥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272 次
南方大斑蝥

南方大斑蝥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南方大斑蝥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南方大斑蝥的生态习性、危害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南方大斑蝥以及如何有效地防治它。

一、南方大斑蝥的生态习性

南方大斑蝥是一种昆虫,属于蝗虫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它的体长约为2-3厘米,体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有黑色斑点。南方大斑蝥的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它会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树叶、草丛等地方休息。南方大斑蝥主要以吃树叶为生,它喜欢吃桑树、柿子树、茶树等植物的叶子。

二、南方大斑蝥的危害

南方大斑蝥是一种严重的农业害虫,它在幼虫期和成虫期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南方大斑蝥的幼虫以吃树叶为主,会将叶子上的绿色部分全部吃掉,只留下骨架。而成虫期的南方大斑蝥则会吃掉农作物的果实,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南方大斑蝥还能传播病毒,对植物健康造成影响。

三、南方大斑蝥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地防治南方大斑蝥,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用生物防治方法:农民可以使用一些天敌来控制南方大斑蝥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茧蜂等。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南方大斑蝥的数量,同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2.使用化学农药:农民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化学农药来控制南方大斑蝥的数量。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农民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种植抗虫品种:农民可以选择一些抗虫品种的作物来种植,这些作物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南方大斑蝥的危害。

4.加强农业管理:农民需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农民还需要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南方大斑蝥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南方大斑蝥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治南方大斑蝥,农民可以采取一些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种植抗虫品种以及加强农业管理等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拓展百科知识:

天敌(tiāndí):指生态环境中对某一生物种群有益的其他生物种群,可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农药(huàxuénóngyào):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杂草、病害等的药剂。

抗虫品种(kàngchóngpǐnzhǒng):指对某些害虫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参考来源:1.《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2.《现代农业技术》杂志3.农业部官网

相关问答拓展:


你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有什么感想?

每个人都拥有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尽相同。它时而宽时而窄,时而顺利时而受阻,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踏上这条充满未知的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只是佩服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十分精彩,并没有联想到这段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当你再次细细品读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许多想法。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生活的很快乐,但是后来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和之前大不一样。这不就是人生的一个缩影么?幼年时期的我们活的很开心,没有尘世的种种拘束,没有各种各样处理不完的烦恼,不用想着自己该如何赚钱谋生,可以尽情地玩耍,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身上的担子也就越挑越重,一方面是长辈或家人的希望,一方面是自己的追求,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学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人的启示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拒绝长大,上了中学还希望一直沉溺在父母的关爱中,希望维持着童年的纯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现实却不允许这样。没有人能一直待在“百草园”里,我们总有一天要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也无趣,但那又是我们人生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历了成长历程之后,在你能够独立生活时,回头再看“百草园”,不也是很美好的么?

我们应该从“百草园”中走出来,大跨步地迈向“三味书屋”,经过“三味书屋”的洗礼,让自己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的人

桑白介壳虫如何防治?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是南方杏、桃、李树的重要害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养分,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根据桑白蚧虫体结构和为害的特点,应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1.人工防治因其介壳较为松弛,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化学防治根据调查测报,抓准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含油量0.2%的粘土柴油乳剂混80%敌敌畏乳剂、50%混灭威乳剂、5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的1000倍液。(粘土柴油乳剂配制:轻柴油1份,干粘土细粉末2份,水2份。按比例将柴油倒入粘土粉中,完全湿润后搅成糊状,将水慢慢加入,并用力搅拌,至表层无浮油即制成含油量为20%的粘土柴油乳剂原液)。40%速扑杀乳剂700倍液亦有高效。

3.保护利用天敌田间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有时可达70~80%;瓢虫、方头甲、草蛉等的捕食量也很大,均应注意保护。

猪大油在多少温度就凝固?

猪油熔点为28℃~48℃。于过低室温即会凝固成白泽色固体油脂。

物质凝固需要放热(把热量传给外界环境,使外界变热)。凝固点温度等于物质熔点。(凝固点与熔点都是晶体物质特有的,视为晶体的特征。)生活中的例子:

1、动物油(猪油)常温下凝固

2、水结冰

3、融化的糖,巧克力在温度降低时凝固

4、饮料放进冰箱冻成冰,猪油的性质是甘,微寒,无毒。它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解毒,能够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胆,亭长,野葛,硫磺毒,诸肝毒。

国人常用猪油主要有2个用途,一个是炒菜,尤其是南方人。他们认为炒菜加了猪油,菜品会富有营养而且更有香味,例如而中国南部的福州等地,还会将猪油淋至菜肴或面条直接食用。

二是制作酥皮类点心,例如叉烧酥等。据统计,生产猪肉最多的中国,其猪油产量也为世界首位。工厂分布于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的工厂,已采用科学机器与方法来提炼猪油。

出口单位以吨计的这些猪油生产工厂,不仅供应中国境内家庭食用,也外销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另外,现今还是常见中国人用热的锅子熬煮肥猪肉来提炼猪油

描写百草园的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背景

百草园入口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中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事件中,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最后于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

百草园纪念石写作手法

百草园的另一景观是冬天,作品集中笔力只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闰土父亲如何传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虽然着墨无多,但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动画,你简直可以从里头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快乐的欢语笑声。写夏天,用浓墨重彩,写冬天则轻描淡写,这一笔路的转换,也是很讨巧的。把这两大片断连贯起来,构成了百草园的大全景,它所表现的就是“无限的趣味”,那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品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它的样子就很古老,何谓“三味”?实是经、史、子三类书籍,“三味书屋”这一名称就鲜明地表现了这所私塾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在作品里,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的。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专门攻读经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书慢慢加多,对课也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书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

三味书屋绝不是和百草园一样是儿童的乐园,它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要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鲁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读这篇作品,谁都会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人物描写

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

课读那一场景却又映现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极了。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语言特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

百草园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大草深而显得有些荒凉。

百草园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有门通向东咸欢河,河沿筑有河埠,积肥农船便可在此靠岸,运走周家草灰和粪肥。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或采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或捉蟋蟀、玩斑蟊,有时挖何首乌的块根,有时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荫下纳凉,听蝉鸣唱,寒冬在雪地上捉鸟雀。百草园的动植物,有可看的,有可听的,有可玩的,也有可吃的,对儿童来说真有许多乐趣。

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百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1915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1918年和新台门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朱阆仙将新台门改建为“庐盘”后,又扩充了后园。在百草园的小园中平地垒起了假山,并构筑了鱼池和花厅。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百草园的主要部分大园至今仍基本保持当年的风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一幅抱对,匾中抱对皆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

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己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己,此后果然就没有迟到过。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其中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

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鲁迅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