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锈病传播途径 大麦叶锈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大麦叶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病害,它会导致大麦叶片出现黄斑、褐斑等症状,严重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大麦叶锈病,我们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一、大麦叶锈病的传播途径大麦叶锈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传播:
1.空气传播:病原菌在植株上繁殖并产生孢子,随着风力散布到其他植株上,从而引起新的感染。
2.土壤传播: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通过土壤传播感染新的植株。
3.种子传播:病原菌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通过种子传播感染新的植株。
二、大麦叶锈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大麦叶锈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大麦叶锈病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大麦缺乏营养元素会使植株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大麦叶锈病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期。
三、相关问题拓展问答拓展:菠萝蜜锈果怎样防治什么原因?
可喷洒丙环唑。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丙环唑具有除菌谱广泛、活性高、除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森闷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孙歼除菌剂代表品种,是经济作物类专用除菌剂。
丙环唑属于低毒除菌剂。其制剂敌力脱25%乳油由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溶剂组成。乳化性能良好,能与多数常用农药相混。贮存稳定期为3年。
丙环唑已登记作物,国内只有香蕉、小麦、水稻。
国外登记作物有:荔枝、蔬菜、葡萄、西瓜、大麦、玉米。
注意事项
在农作物的花期、苗期、幼果期、嫩梢期,稀释倍数要求达到3000至4000倍,并在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可以和大多数酸性农药混配使用。
应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直接接触被药剂污染的衣物,不要吸入药剂气体和雾滴。喷雾时不要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前要洗手、洗脸。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喷药时应穿防护服,工作后要换洗衣服并洗澡。
不要因处理废药液而污染水源和水系,注意不要污染食物和饲料。
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和空容器要妥善处理,可烧毁或深埋,不得留做它用。
贮存温度不得超过35℃。
药剂要存放在儿童和家畜接触不到的地方。
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防止潮湿、日晒,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保证期从生产日期起为两年。
禁止在河塘水域清洗施药用具,避免污染水源。
应用技术
在农作物的花期、苗期、幼果期、嫩梢期使用。用于防此凯弯治麦类病害、水稻恶苗病、葡萄白粉病及炭某病、花生叶斑病、香蕉叶斑病、叶条斑病等。具体防治如下:
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20%EC)1000至15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间隔21至28天。根据病情的发展,可考虑连续喷施第2次。
防治葡萄炭某病:如果在发病初期前,用于保护性防治,可用丙环唑(20%EC)2500倍稀释喷雾;
如果用于治疗性防治葡萄炭某病(发病中期):丙环唑(20%EC)3000倍喷雾,间隔期可达30天。
防治花生叶斑病:用丙环唑(20%EC)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间隔14天连续喷药2至3次。
防治西瓜蔓枯病:在西瓜膨大期,用丙环唑(20%EC)5000倍喷雾。
防治番茄炭某病、辣椒叶斑病:用丙环唑(20%EC)2500倍稀释,在发病初期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丙环唑(20%EC)4000倍喷雾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丙环唑(20%EC)初发病时1500倍喷雾;发病中期用1000倍进行喷雾。每亩***量人工不少于60升,拖拉机不少于10升,飞机不少于1至2升。在小麦茎基节间均匀喷药。
为内吸性除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除卵菌外,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均有抑制活性,持效期长达一个月左右,防治对象有麦类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香蕉叶斑病等。制剂为敌力脱25%乳油。
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大麦叶锈病、燕麦冠锈病,于孕穗期亩用25%乳油32至36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种子处理,按种子重量0.12%至0.16%拌药,田间施药于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35至40毫升,对水喷雾,必要时隔7至10天再施药一次;防治花生、香蕉叶斑病,亩用30至40毫升,于发病初期对水喷雾,间隔期15至20天,共喷3至4次;防治葡萄白粉病、炭某病,作保护性防治,则对水稀释倍喷雾,间隔期为半个月左右;作治疗性防治,则对水稀释5000倍喷雾,间隔期一个半月;防治水稻恶苗病,用1000倍液浸种2至3天,直接催芽播种。
问答拓展:杀菌剂有哪些?
1.代森锌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或淡***粉末,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小,吸潮性强,吸水分解失效,遇光、热和碱性物质易分解。代森锌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许多病菌有较强触杀作用,但对已入侵到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小,应用时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
毒性
低毒。但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剂型
80%、65%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蔬菜病害: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斑枯病、轮纹病、叶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白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辣椒炭疽病、疮痂病;莴苣霜霉病;芹菜疫病;圆葱紫斑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黑痣病等。在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均匀喷雾。一般隔7~10天喷药1次。
(2)果树病害:苹果、梨花腐病、褐斑病、黑星病、霉点病、炭疽病、锈病、黑腐病;葡萄黑痘病、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柿子落叶病;桃缩叶病、穿孔病、锈病;山楂和李穿孔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隔10天左右喷药1次,一般喷3~4次。
(3)烟草病害:炭疽病、立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
(4)其他作物病害:花生叶斑病,花卉炭疽病、叶斑病、锈病,甜菜褐斑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及含铜药剂混用;药剂应贮存在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以免分解失效。
2.代森锰锌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灰***粉末,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遇酸、碱、高温或潮湿即分解。代森锰锌是代森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是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等作物的多种病害。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铜酸的氧化。
毒性
低毒。对敏感的人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剂型
70%、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蔬菜病害: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轮纹病、斑枯病、灰霉病;茄子灰霉病、黑枯病;黄瓜霜霉病、蔓枯病;白菜、甘蓝霜霉病、白斑病、黑斑病;胡萝卜黑斑病、芹菜早疫病,菜豆角斑病;葱、圆葱锈病、霜霉病;葱、韭菜灰霉病;瓜类、甜椒、菜豆炭疽病等,用7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喷药,隔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5次。
(2)棉花病害:防治棉铃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倍猛肆绝液喷雾。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70%可湿性粉剂0.5千克,对水15千克,拌棉种100千克,能获得较好的保苗和防治效果。
(3)其他作物病害:花生叶斑病;麦类条斑病、叶斑病;玉米大斑病,人参叶斑病,苹果炭疽病等,用8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不宜与碱性农药或含铜药物混用;注意防潮,一袋未用完时,要将药剂袋口封严。
3.福美双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无色无味结晶。原药为无色或淡***粉末,不溶于水,枝姿微溶于乙醇、乙醚,可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遇酸易分解。福美双是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还可做为忌避剂,施于果树。
毒性
中等。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剂型
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拌种:大、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穗病,水稻稻瘟病、胡麻叶雹激斑病、稻秧苗立枯病,松苗立枯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0.5千克拌种。花叶菜、甘蓝、莴苣等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25千克拌种。豌豆褐斑病、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8千克拌种。黄瓜、葱立枯病,每100千克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0.3~0.4千克拌种。
(2)土壤处理:番茄、瓜类幼苗猝倒病、立枯病、烟草和甜菜根腐病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可湿性粉剂8~10克加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克,再加细干土15千克混匀,播种时用药土下垫上覆。
(3)叶面喷雾: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白菜、油菜霜霉病,苹果、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药1次,喷2~3次。
注意事项
不可与铜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4.二硫氰基甲烷
其他名称:浸种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浅***针状晶体,易溶于二甲基酰胺,微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室温水中溶解度300微克/毫升。该药为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具有极高的杀菌活性,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线虫都有作用。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种传病害。
毒性
高毒。对兔、眼有重度刺激性。
剂型
10%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水稻干尖线虫病:以2500~5000倍液浸种,浸泡2~3天,即可催芽播种。
(2)水稻恶苗病、大麦条纹病:以5000~8000倍液浸种,浸泡2~3天,即可催芽播种。
注意事项
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本品毒性较高,使用中应注意个人防护。
5.百菌清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浅***粉末,稍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稳定,在强碱性介质中分解。百菌清是1种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在病菌侵入植物体后,杀菌作用很小。常规用量下,药效期7~10天。
毒性
低毒。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毒性高。
剂型
75%可湿性粉剂,45%、10%、2.5%烟剂,5%粉尘。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蔬菜病害:番茄晚疫病、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炭疽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茄子绵疫病、早疫病,甜椒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大葱紫斑病,用7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马铃薯早疫病、灰霉病、晚疫病,甜椒疫病、黄瓜蔓枯病,瓜类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菠菜霜霉病,胡萝卜黑斑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日光温室和大棚可使用烟雾剂或喷粉,每667平方米用45%烟剂200~250克或5%粉尘剂1千克,傍晚盖棚后,点燃熏烟或喷粉,翌日早上放风。
(2)果树病害:苹果树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早期落叶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桃褐腐病、疮痂病、穿孔病,草莓灰霉病、叶枯病、叶焦病、白粉病等,用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葡萄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白粉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
(3)其他作物病害:小麦叶斑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花生锈病、叶斑病,豆类锈病、炭疽病,啤酒花霜霉病等,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不得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剂对鱼类有毒,使用时应注意。
6.敌磺钠
其他名称:敌克松、地克松。
理化性质与作用特点
原药为黄棕色粉末。极易吸潮。可溶于水及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水溶液易光解。敌磺钠属内吸性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兼具治疗作用,是较好的种子和土壤处理剂。
毒性
中等。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
剂型
95%、75%可溶性粉剂,55%膏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种子处理:小麦腥黑穗病、粟粒黑粉病、糜子黑穗病、马铃薯环腐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95%可溶性粉剂220克,拌种。棉花苗期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95%可溶性粉剂500克,拌种。甜菜立枯病、根腐病用95%可溶性粉剂500~800克,拌种。松杉苗木立枯病、根腐病,用95%可溶性粉剂150~370克,拌种。
(2)土壤处理:烟草黑胫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350克与15~20千克细土混匀,在移栽时和起垄培土前,将药土撒在烟苗基部周围,并立即覆土。温室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每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4.2克对20倍细土,混匀配成药土,均匀撒施。
(3)其他施药方法:西瓜、黄瓜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大白菜软腐病,番茄绵疫病、炭疽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184~368克,对水喷雾或泼浇。水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烂秧病,每667平方米用95%可溶性粉剂921克,对水喷雾或泼浇。
注意事项
药液应随用随配,最好在阴雨天或傍晚施药,以免在光照下有效成分分解;土壤施药后要覆土;不宜与碱性农药、含钙、铜制剂和抗生素剂混用。
7.三环唑
其他名称:克瘟唑、比艳。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甲醇等有机溶剂。对水介质和光照较稳定。三环唑属内吸性较强的保护性杀菌剂,施药后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输送到稻株各部。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子形成,是防治稻瘟病的专用杀菌剂。
毒性
低毒。对鱼类有一定毒性。
剂型
75%、2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水稻叶瘟:用75%可湿性粉剂2~3克,对水3千克,均匀浇于1平方米苗床上,24小时后播种,或用2~3克对水0.5千克,均匀浇于(30厘米×60厘米×30厘米)育苗箱土中,24小时后播种。将拔起的秧苗晾干水后整株秧苗或秧叶部分置于75%可湿性粉剂2500~5000倍药液中浸蘸,取出后堆置半小时后移栽。
(2)水稻穗瘟:用75%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喷雾,隔10~14天喷第二次。
注意事项
本剂治疗效果较差,应在病菌浸染前喷药;最后1次施药应在收获前21天,喷药次数不应超过2次。
8.三唑酮
其他名称:粉锈宁、百理通。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至浅***固体。微溶于水,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在酸、碱性介质中稳定。三唑酮属内吸性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一定的熏蒸作用。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真菌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生成,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
毒性
低毒。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家蚕、天敌和有益生物无害。
剂型
25%、15%可湿性粉剂,20%乳油,15%烟雾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喷雾:麦类白粉病,对常发田或易发田,在拔节前期和中期每667平方米用20%乳油15毫升,对水15~20千克,全田喷雾。在晚发田或偶发田,每667平方米用20%乳油30~40毫升,对水50~100千克喷雾,保护顶部功能叶。麦类锈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35克,对水75~100千克喷雾,如有感染时喷第二次药。在病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60~80克。瓜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可用1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
(2)拌种:麦类黑穗病、白粉病、苗期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玉米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400~600克拌种。
(3)土壤处理:温室蔬菜白粉病,每立方米用15%可湿性粉剂12克,对温室土壤进行处理,持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
注意事项
用作种子处理时,有时可能延迟出苗1~2天,但不影响出苗率、后期生长和产量;安全间隔期为20天。
9.丙环唑
其他名称:敌力托。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油为***粘滞液体。水中溶解度为110ml/L,易溶于有机溶剂。丙环唑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被植物吸收后,很快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毒性
低毒。
剂型
25%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根腐病、颖枯病等,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33.2毫升对水喷雾防治。
(2)大麦病害: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等,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33.2毫升对水喷雾。
(3)水稻病害:水稻恶苗病,用25%乳油1000倍液浸水稻种子,2~3天后直接催芽播种。
(4)花生叶斑病:每667平方米用25%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间隔期14天。
(5)葡萄白粉病、炭疽病:保护性防治可用25%乳油10毫升加水100千克喷雾,间隔期14~18天。若用于治疗性防治,可用25%乳油14毫升加水100千克喷雾,间隔期31天。
注意事项
应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10.叶枯净
其他名称:5-氧吩嗪、杀枯净、惠农精。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金***针状结晶。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苯。叶枯净是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专用杀菌剂,主要影响病菌在酵解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因而对病菌起到抑制效果,一旦药效消失,病菌又复原。
毒性
低毒。
剂型
10%可湿性粉。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水稻秧田白叶枯病:在拔秧前3~7天用1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2)大田水稻白叶枯病:在水稻孕穗期用1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每667平方米每次喷50~70千克药液,喷药间隔2~3天,喷2~3次。
注意事项
水稻秧苗和抽穗扬花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喷药时必须掌握好浓度。重复喷药也易产生药害,应注意均匀喷药;本剂属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操作规程施药。
11.异菌脲
其他名称:扑海因。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无色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苯、甲醚等有机溶剂。遇碱性物质不稳定。异菌脲属广谱性接触杀菌剂,对葡萄孢属、链孢霉属、核盘菌属、镰刀菌属等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毒性
低毒。
剂型
25%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蔬菜病害:番茄早疫病、灰霉病,黄瓜、菜豆、莴苣、葱头灰霉病,十字花科黑斑病等,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对水喷雾。油菜菌核病,每667平方米用50%可湿性粉剂70~100克对水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药1次,间隔期15天。
(2)苹果斑点落叶病:在苹果春梢生长初期发病时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10~15天后喷第二次,新梢生长期再喷1次。
(3)草莓灰霉病: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135克,对水75千克,在发病初期喷雾。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葡萄上施药,以开花和幼果期为好;本药剂安全间隔期为7天。
12.烯唑醇
其他名称:速保利。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颗粒,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除碱性物质外,能与大多数农药混用。烯唑醇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具有向上传导作用。对病菌具有抑制、治疗和铲除作用。其作用机制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毒性
中等毒。
剂型
12.5%可湿性粉剂,2%拌种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锈病等,每667平方米用12.5%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间隔15天喷第二次。小麦黑穗病可采用拌种法防治,每100千克种子用2%拌种剂200~250克,拌种时先用少量水将种子湿润,然后加入药粉并充分拌匀。
(2)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加12.5%可湿性粉剂480~640克均匀拌种。
(3)果树病害:梨黑星病、苹果白粉病,在初发病时用12.5%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隔10~15天喷药1次,共喷3~4次。
注意事项
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药品应存放在阴暗处。
13.多菌灵
其他名称: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棕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热稳定,对酸碱不稳定。多菌灵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对卵菌和细菌病害无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毒性
低毒。对鱼、蜜蜂低毒。
剂型
50%、25%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喷雾:50%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0克对水于小麦扬花期喷雾,可防治麦类赤霉病。50%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30克在油菜盛花期喷1~2次,可防治油菜菌核病。每667平方米52~65克,对水65千克喷雾,可防治瓜类白粉病。500倍液喷雾可防治蘑菇褐斑病、菌盖斑点病、软腐病和褐腐病。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梨黑腥病、黑斑病,葡萄白粉病、黑痘病、炭疽病,桃褐腐病、炭疽病,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蚕豆赤斑病等。25%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可防治大丽花花腐病、月季褐斑病、君子兰叶斑病、海棠灰斑病、兰花炭疽病和叶斑病及多种花卉的白粉病。
(2)拌种:小麦腥黑穗病、谷子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4千克,拌种100千克。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千克,拌花生种50千克。
(3)浸种: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2.5千克,浸棉种12.5千克,浸24小时,其间需不断上下翻搅。甘薯黑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千克,浸薯块5分钟。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及含铜制剂混用;水稻收获前30天、小麦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14.稻瘟灵
其他名称:富士一号、IPT。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结晶,略有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二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光、温度稳定。在水中、紫外线下不稳定。稻瘟灵属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水稻植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是集中于穗轴与枝梗内,从而抑制病原菌侵入,阻碍病菌脂质代谢,抑制菌丝生长,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毒性
低毒。对鱼类毒性中等。对鸟类、家禽安全。
剂型
30%、40%乳油,40%可湿性粉。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防治叶瘟每667平方米每次用40%可湿性粉剂60~75克或40%乳油52~72毫升对水喷雾。防治稻瘟,在水稻刚抽穗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每667平方米每次用40%可湿性粉剂65~75克或40%乳油52~72毫升。
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剂在正常用量下,对鱼和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注意不要在养鱼水田中使用;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2~3天;收获前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天,晚稻为28天。
15.腐霉利
其他名称:速克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或浅棕色结晶,易溶于丙酮、二甲苯、氯仿等,几乎不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属接触型保护性杀菌剂。
毒性
低毒。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
剂型
50%可湿性粉剂,10%烟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油菜菌核病: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喷雾,轻病田在盛花期喷1次,重病田在初花期和始盛期各喷1次。
(2)黄瓜菌核病: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33~50克,对水喷雾,共喷1~2次,间隔7~10天。
(3)作物灰霉病:发病前用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温室、大棚用10%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熏棚。
注意事项
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不要与强碱性农药混用,也不宜和有机磷农药混用;药剂要随配随用,不要长时间放置。
16.萎锈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米色结晶。溶于水和苯、丙酮、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乙烷。萎锈灵属选择性内吸杀菌剂,主要用于由锈菌和黑粉菌引起的病害。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
毒性
低毒。对鸟类低毒。
剂型
20%乳油。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种子处理麦类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500毫升拌种。高粱散黑穗病、丝黑穗病和玉米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500~1000毫升拌种。谷子黑穗病,用20%乳油800~1250毫升拌种或闷种。棉花苗期病害,每100千克种子用20%乳油875毫升拌种。
(2)叶面喷雾:麦类锈病,用20%乳油200~4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不能与强酸性药剂混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17.三乙磷酸铝
其他名称:乙磷铝、疫霜灵、疫霉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粉末,挥发性小,易溶于水,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遇强酸、强碱易分解。属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可双向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毒性
低毒。对鱼、蜜蜂较安全。
剂型
40%、80%可湿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1)白菜、黄瓜、球茎甘蓝、莴苣等作物的霜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间隔7~10天,共喷3~4次。
(2)马铃薯、番茄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茄子绵疫病,甜椒疫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在病害初发生时喷药,间隔7~10天,共喷药2~3次。
(3)啤酒花、葡萄霜霉病,烟草黑胫病,用4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共喷2~3次。
(4)棉苗疫病、棉花烂铃,油梨根腐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共喷2~3次。
注意事项
不得于强酸、强碱性药物混用;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
18.稻瘟净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或棕***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能溶于水,易
问答拓展:什么是植物的空间避病?
植物的形态和机能特点可能成为重要的空间避病因素。小麦叶片上举、叶片与茎秆间夹角小的品种比叶片平伸的品种,叶面着落的病原真菌孢子较少,还不易附着露水,条锈病和叶锈病都较轻。矮秆小麦茎节较短,纹枯病和雪霉叶枯病由基部茎秆上行传播快,往凳雀物往发病严重。马铃薯株型直立品种枣液比匍匐品种晚疫病重。大麦散黑穗病菌、小麦散岁槐黑穗病菌由花器侵入,闭颖授粉的品种感染较少。某些雄性***的小麦、黑麦和高粱品种,开颖授粉,由花器侵染的麦角病发病重,这从反面证实了避病性的作用。
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油菜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以菌核越冬,次年春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侵染油菜的花瓣。花瓣枯萎脱落后,着落在油菜叶片上或菜株其他部位上,引起再侵染。若带菌花瓣多而大,叶片上花瓣黏附率高,发病就严重。波里马细胞质雄性***系具有小花瓣性状,小花瓣不易黏附,菌核病菌再侵染菌量减少,发病减轻,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50%左右(胡宝成等,1996)。开展油菜无花瓣育种后,选育的无花瓣品种,消除了花瓣带菌,切断了油菜菌核病菌再侵染的重要途径,结果病原菌的传播概率降低了34.1%。在同一块油菜田中,无花瓣品种比花瓣正常品种发病率降低了80.2%~94.7%。
植物茎、叶、果实表面的蜡质层不利于水滴附着和展布,蜡质层发达的品种叶片上孢子萌发数量较少,发病减轻。有些作物品种叶表面绒毛多,对病毒的介体蚜虫有忌避作用,传毒机会减少。有些植物叶片溢泌的化学物质,对传病介体昆虫也有忌避作用。植物还可分泌促进根围和叶围拮抗微生物活动的物质,结果也减少了接触植物的病原菌数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