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藤黄科,地耳草什么科?
地耳草是一种藤黄科植物
地耳草的药用价值
地耳草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药用植物,其主要的药用部位为茎和叶。地耳草含有丰富的天然化合物,如黄酮类、多糖类、烷基苯酚类、三萜类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功效如下:
1.增强骨骼密度
地耳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磷质等矿物质,可以有效地增强骨骼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2.缓解疼痛
地耳草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3.促进伤口愈合
地耳草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地耳草的适宜种植环境和栽培方法
地耳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海拔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的地区生长。地耳草的栽培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为1-2天。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深度,一般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在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措施,以保证地耳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地耳草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量,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地耳草还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地耳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如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糖尿病等。
地耳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磷质、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参考文献
1.MahajanSD,MehtaAA.ProtectiveeffectofCissusquadrangularisLinn.onosteoporosisinduc***byovariectomyinrats.IndianJPharmacol.2024;39(5):237-241.
2.SinghG,RawatP,MauryaR.ConstituentsofCissusquadrangularis.NatProdRes.2024;21(4):337-345.
3.PotuBK,RaoMS,NampurathGK,etal.Evidence-bas***assessmentofantiosteoporoticactivityofpetroleum-etherextractofCissusquadrangularisLinn.onovariectomy-induc***osteoporosis.UpsJM***Sci.2024;114(3):140-148.
问答拓展:地耳草别名
地耳草别名为田基黄、雀舌草、香草等,是藤黄科金丝桃属的一年或者多年生草本。它的叶片通常为卵形或迅孝卵状三角形,每年的3月前后会开花,花色白色、淡***、橙***,花瓣椭圆形或者长圆好简形。蒴果短圆亩袜稿柱形或者圆球形,里面的种子淡***,圆柱形。果期在6到10月份之间。问答拓展:地耳草有什么功效?地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里面有很多种类型的植物药,当然也有其他种类,但是植物药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最多的,植物药本身还会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有时候一株植物的根茎叶的功效可能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地耳草这种植物药有什么滚昌如作用呢?【中药名】地耳草diercao
【别名】田基黄、合掌草、小王不留行。
【英文名】HerbaHypericiJaponici
【来源】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exMurray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无毛。根多须状。茎丛生,直立或斜上,有4棱,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对生;无叶柄;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3~15毫米,宽1.5~8毫米,先端钝,基部抱茎,斜上,全缘,上面有微细透明油点。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歧;花小,直径约6毫米;花梗线状,长5~10毫米;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先端急尖,上部有腺点;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约与萼片等长;雄蕊5~30枚,基部连合成3束,花丝丝状,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椭圆形,花柱3,丝状。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成熟时开裂为3果瓣,外围有近等长的宿萼。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较湿润处。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本品长10~40厘米。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有枝,有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0.4~1.6厘米,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或***,萼片、花瓣均为5片。无臭、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大剂可用至90~12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肺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药理研究】有抗菌作用;对在体和离体蟾蜍心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剂量过大可致心脏纤颤而使心跳停止;对麻醉犬有一定降压作用;能加强离体兔肠收缩,浓度过高可致痉挛,与乙酰胆碱有协同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苷、异槲皮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田基黄灵素、田基黄棱素A、田基黄棱素B、地耳草素、田基黄绵马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禁服。外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起疱。
【相关药方】
①治肝炎:鲜迅唯地耳草、风尾草各30克,红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地耳草30克,金钱草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③治肠炎:鲜地耳草45克,鲜风尾草30克。水、酒各半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急性肾炎:鲜地耳草6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或地耳草3~9克,研末,炒鸡蛋服。(《福建药物志》)
⑤治***,溃疡:地耳草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⑥治***炎:鲜地耳草30克,捣烂取汁,以纱布浸汁洗涤***,每日1~2次。成年人可含漱。(南药《中大启草药学》)
⑦治急性结膜炎:地耳草30~60克。煎水熏洗患眼,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包煎】
包煎是指,将药材包好后,放在白色纱布袋中,再进行煎煮。比如,含有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带毛的药物、质地较轻、细小、容易漂浮在水面的药物,都需要包煎。常见的适宜包煎的药物有:车前子、旋复花、滑石粉等。如此,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煎煮的过程中锅底焦糊、在服药过程中药物刺激咽喉。
问答拓展:地耳草的别名
地耳草别名有田基黄、香草、雀舌草。地耳草是金丝桃科金丝桃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一或多少簇生;在基部生根;在花序下部不分枝或各式分枝,散布淡色腺点;叶无柄,叶片形状多样,边缘全缘,呈绿色或淡绿,有时带苍白色;花数量多,两岐状或多少呈单岐状,苞片及小苞片线形、披针形至叶;蒴果闹孙短圆柱形至圆球形,无腺条纹;种子淡***,圆柱形,两端锐尖,无龙骨状突起和顶端的附属点物,全面有细蜂窝纹;花期3-8;液睁链果期6-10月。
地面生长,形似人耳,入药为草,故名地耳草。地耳草原产地在中国,现在在中国分布为辽宁、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朝鲜、尼泊尔、锡金、印度、斯里兰卡、***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的夏早顷威夷也有。
地耳草全株均可入药,在《广东中药》记载地耳草:“功能解毒散癌,消肿,清血热。主治肝炎,肝硬化,肺痛,乳痛,丹毒,流注,毒蛇咬伤,恶疮毒肿。”地耳草叶小而优美,叶色青翠,孢子囊群鲜艳,适合点凝石山盆景或作小盆观赏。地耳草还可以佐餐食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