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三化螟 三化螟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142 次
三化螟 三化螟

三化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为了有效地防治三化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三化螟的生态习性

三化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食。其生命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成虫一般在晚上活动,幼虫在植株内部为害。我们需要在生态习性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

针对三化螟的生态习性,我们需要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例如,在春季播种前,可以采取深翻耕作等物理防治措施;在三化螟为害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另外,还可以使用三化螟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对三化螟进行有效控制。

加强田间管理

除了以上的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手段。例如,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残留物,保持田间卫生;调整种植结构,减少三化螟的滋生和繁殖环境;加强农作物的营养管理,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三化螟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关百科知识
  • 三化螟(Sesamiainferens)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成虫翅展开宽度约25-30毫米,幼虫以植物茎为食,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严重害虫之一。
  • 生态习性是生物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生物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特性。通过了解害虫的生态习性,可以有效地制定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病毒等天然或人工引入的生物,对害虫进行生物控制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害虫综合治理手段。
  • 田间管理是指在农田中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植保管理、施肥管理等。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来源:

  •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技术手册》
  • 《中国农村技术指导手册》

相关拓展:

三化螟(螟蛾科蛀禾螟属动物)释义:

三化螟(拉丁学名:Scirpophagaincertulas),又称钻心虫、蛀心虫,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类动物,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三化螟翅展21至25毫米,雄性头、胸及前翅灰褐色,腹部白色,前翅中室端有1枚小黑点,从翅顶至后缘有1条黑褐色斜线,翅外缘有1排小黑点,后翅白色,缘毛淡褐色,雌性前翅**,中室下角有1枚黑点,外缘及缘毛淡**,腹部末部鳞毛黄褐色成束,食性单一,专食水稻,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南部,在中国大量发生于长江以南大部稻区。

三化螟以幼虫钻蛀为害,苗期、分蘖(niè)期为害,造成枯心苗,孕穗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成熟期转株为害,造成虫伤株,在中国南方稻区常年危害,经常造成大范围严重灾害。

问:三化螟的介绍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鳞翅目(咐卜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亚洲热尘梁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南部。国内发生于长江以南大部稻区﹐为害严衡兄穗重。

问:水稻三化螟什么时候防治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和二化螟、大螟一起被统称为水迅告稻螟虫、水稻钻心虫。国内分布在14°C年等温线的纤历山东莱阳、烟台、河南辉县、安徽宿县、陕西武功一线以南、四川西昌以东,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稻区为害水稻。
水稻三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要由虫情和苗情两方面确定,防治枯心苗时以虫情为主,即卵块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在50%卵块底部变黑的第二天即为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枯心苗的最佳时期;防治白穗要以苗情为主,即在防治适期内,看水稻生育期,达到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白穗的最佳时期。
三化螟以幼虫在晚稻稻桩地下茎内越冬,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16°C以上,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开始恢复生理活动和化蛹,成虫白天潜伏在稻株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有趋光性。羽化后1-2天即交尾,把卵产在生长旺盛的距叶尖6-10厘米的稻叶叶面或叶背,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产卵较多,拔节期、齐穗期、灌浆期较少。每雌产2—3个卵块,初孵幼虫称作“蚁螟”,蚁螟孵化以黎明和上午为多,孵化时穿过卵块上毁昌搜的绒毛或在底部叶片穿孔而出,蚁螟多先爬向叶片,吐丝随风飘荡到附近稻株分散钻入。气温在24-29°C,相对湿度达90%以上利于该虫孵化和侵入。被害的稻株,多为1株1头幼虫,每头幼虫多转株1-3次,以3、4龄幼虫为盛。幼虫一般4或5龄,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

问:三化螟的简介

三化螟在中国南方发生代数比北方多﹕海南岛一年6代﹐华中和四川盆地4代﹐陕西﹑河南3代,云贵高原2代。幼虫蛀食稻茎杆,苗期至拔节期可导致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导致“枯孕穗”或“白穗”,以致颗粒无收”。中国利用天敌﹑药剂并结合农业防治方法﹐消灭三化螟颇有成效。
三化螟(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

问:水稻三化螟什么时间打药最好?

水稻三化螟破口期打药最好。
三化螟防治方法:
农业
①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②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③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④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避开蚁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
化学
①防治“干心”:每亩有卵块或干心团超过120个的田块,可防治1至2次;60个以下可挑治干心团。防治1次,应在蚁螟孵化盛期用药;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开始,5至7天再施药1次。
②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破口5%至10%时,施药1次,若虫量大,再增加1至2次施药,间隔5天。
③常用药剂:可用3.6%杀虫单颗粒剂,每亩4千克撒施;或用20%**磷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或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
④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7%)+氯氰,毒死蜱,每亩25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
生物
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是早春引起幼虫死掉的重要因子。对这些天敌,都应实施保护利用,还可使用生物农药bt、白僵菌等。
习性特征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安徽每年发生3至4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干心;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和迟中稻造成干心,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干心,为害迟中稻和单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至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长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长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长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长期”。
被害的稻株,多为1株1头幼虫,每头幼虫多转株1至3次,以3、4龄幼虫为盛。幼虫一般4或5龄,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
就栽培制度而言,纯双季稻区比多种稻混栽区螟害发生重;而在栽培技术上,基肥足,水稻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稻田螟害轻;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长,螟害重。
春季,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如经常阴雨,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掉。温度24至29℃、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蚁螟的孵化和侵入为害,超过40℃,蚁螟大量死掉,相对湿度60%以下,蚁螟不能孵化。

问:水稻三化螟什么时间打药最好?

6月上中旬打药最好。

三化螟防治方法

农业

①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②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③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④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避开蚁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

化学

①防治“干心”:每亩有卵块或干心团超过120个的田块,可防治1至2次;60个以下可挑治干心团。防治1次,应在蚁螟孵化盛期用药;防治2次,在孵化始盛期开始,5至7天再施药1次。

②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破口5%至10%时,施药1次,若虫量大,再增加1至2次施药,间隔5天。

③常用药剂:可用3.6%杀虫单颗粒剂,每亩4千克撒施;或用20%**磷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或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

④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7%)+氯氰,毒死蜱,每亩25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

生物

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是早春引起幼虫死掉的重要因子。对这些天敌,都应实施保护利用,还可使用生物农药bt、白僵菌等。

习性特征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安徽每年发生3至4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干心;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和迟中稻造成干心,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干心,为害迟中稻和单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至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长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长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长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长期”。

被害的稻株,多为1株1头幼虫,每头幼虫多转株1至3次,以3、4龄幼虫为盛。幼虫一般4或5龄,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

就栽培制度而言,纯双季稻区比多种稻混栽区螟害发生重;而在栽培技术上,基肥足,水稻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稻田螟害轻;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长,螟害重。

春季,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如经常阴雨,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掉。温度24至29℃、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蚁螟的孵化和侵入为害,超过40℃,蚁螟大量死掉,相对湿度60%以下,蚁螟不能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