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双线盗毒蛾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467 次
双线盗毒蛾

双线盗毒蛾——危害与防治

一、什么是双线盗毒蛾

双线盗毒蛾,又称为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其幼虫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为食,破坏作物生长,导致农业生产损失严重。该蛾的名称来自于其幼虫在玉米叶片上蚕食形成的两条明显的白色线条。

二、双线盗毒蛾的危害

双线盗毒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直接危害

该蛾的幼虫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为食,破坏作物生长,导致农业生产损失严重。特别是在高产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其危害更加严重。

2.间接危害

双线盗毒蛾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直接危害,还会引起间接危害。例如,该蛾对植物的蚜虫和白粉虱等天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旦该蛾大量繁殖,其天敌数量将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其他害虫的大量繁殖。

三、双线盗毒蛾的防治

为了有效防治双线盗毒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入天敌

引入天敌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例如,引入哈萨克斯坦的蜂类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双线盗毒蛾的数量。

2.种植抗虫品种

在选择作物品种时,可以优先选择抗虫品种,以减少受害面积。

3.喷洒杀虫剂

喷洒杀虫剂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杀虫剂,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未来展望

双线盗毒蛾的入侵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防治工作。未来,应该继续引进天敌和培育抗虫品种,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农业生产。

参考资料:

1.《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报告》

2.《中国环境保护年报》

3.《农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相关拓展:

双线盗毒蛾(毒蛾科盗毒蛾属动物)释义:

双线盗毒蛾,学名:porthesiascintillans(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该虫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寄主植物广泛,除为害龙眼荔枝外,还为害芒果、柑桔、梨、桃、玉米、棉花豆类等,是一种植食性兼肉食性的昆虫。如在甘蔗上,其幼虫可捕食甘蔗绵蚜;在玉米和豆类上,幼虫既咬食花器,又可捕食蚜虫;而在芒果、龙眼荔枝上,幼虫咬食新梢嫩叶、花器和谢花后的小果。

问:荔枝双线盗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双线盗毒蛾是荔枝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该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以下内容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荔枝双线盗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雄8~11mm,雌9~12mm;翅展雄20~27mm,雌25~37mm。头部橙**,复眼黑色;触角黄白色,栉齿黄褐色。**浅黄棕色;腹部黄褐色,**毛簇橙**,雌性腹部呈长桶形,雄性腹部末端尖。足上密布**长毛。前翅黑褐色,内线与外线**,向外呈弧形,有的个体不明显;前缘和外缘的缘毛**,外缘缘毛被赤褐色部分分割成3段;后翅**。

扁圆形,中间凹陷,直径约0.67mm,表面光滑,有光泽,上覆黄褐色或棕色绒毛。初产时**,后逐渐变为红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1~28mm。头部浅褐至褐色,胸腹部暗棕色;前中胸和第三至第七和第九腹节背线黄州伍色,其中央贯穿红色细线;后胸红色。前胸侧瘤红色,第一、第二和第八腹节背面有黑色绒球状短毛簇,其余毛瘤污黑色或浅褐色。

长椭圆形,浅棕褐色,丝质,不透明,上疏散有许多毒毛。

椭圆形,黑褐色。雄蛹长8~10mm,雌蛹长11~14mm。前胸背面毛较多;中胸背面有椭圆形隆起,中央有1条纵脊,纵脊的两侧有两簇长刚毛;后胸及腹部各节的背面刚毛长而密。臀棘圆锥形。
生活习性:
此虫在福建一年发生3~4代。
在广西的西南部年发生4~5代,以幼虫越冬,但冬季气温较暖时,幼虫仍可取食活动。成虫于傍晚或夜间羽化,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或花穗枝梗上。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二至三龄分散危害,常将叶片咬成缺刻、穿孔,或咬坏花器,或咬食刚谢花的幼果。老熟幼虫入表土层结茧化蛹。
在广西的西南部,4~5月,幼虫危害龙眼、荔枝的花穗和刚谢花后的小幼果较重,以后各代多危害新梢嫩叶。
该虫的寄生性天敌
在幼虫期主要有小茧蜂2种,姬蜂1种;蛹期有姬蜂1种(Enicospilussp.)。幼贺凯虫期病原微生物有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结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园,适当翻松园土,杀死部分虫蛹;也可结合疏梢、疏花,捕杀幼虫。
物理防治
利用双线盗毒蛾成虫的趋光性,可用杀虫灯进行诱杀。
药剂防治
对册拍或于零星发生的果园,可利用双线盗毒蛾低龄幼虫的群居性进行防治。对于发生比较普遍的果园则要全面喷雾。较好的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每克含100亿个孢子Bt制剂800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

问:双线盗毒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双线盗毒蛾的成虫: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0~38mm;体**;前翅赤褐色,内线与外线**,前缘与外缘亦**,外缘**部被赤褐色部分分尘拆隔成3段,衫肆后翅**。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21~28mm,体灰黑色,头部褐色,胸腹部暗棕色,前、中胸和第三至七或兄轿及第九腹节背线**,其中央贯穿红色细线;有毒毛,毛瘤呈天鹅绒黑色,上有白色斑点。

蛹:蛹褐色,有疏松的棕色丝茧。

问:青檀树几月发芽

檀香的栽培技术
1\檀香生长习性及育苗技术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一般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12月为花期,7—9月为盛花期,开花后一般10天结果,果期长,檀香果熟期较长为8—11月。
采粒大、饱满、紫红色果实,除果肉,洗净种子;种子最好乘气温尚高时(10—11月期间)随采随播。檀香种子具休眠性,催芽前用50—100毫克∕升赤霉素浸种24小时,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每斤种子约有2800—3000粒左右,出种率可达到70%。可在沙床上条播或撒播,播后盖0﹒5—1CM湿沙层,适当淋水,不宜过多。檀香苗期应加强除草、松土著人、追肥等管理工作,既要湿润又要防止积水,寄主植物死亡要及时补植,寄主生长过旺也要修剪,以免影响檀香生长。
2、檀香的栽培管理
①造林地选择: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平均气温>13℃,极端低温>-4℃,无重霜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气,富含铁、磷、钾等营养元素,PH在5—6之间的红色壤土;地势向阳,开阔起伏,有一定坡度的山地为佳。黄壤、沙质地也可栽种。土质过肥、排水不良的沼泽地,以及地下水位过高的粗沙土壤不宜种植。檀香根系最忌积水,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雨季积水的地方不宜种植。
②种植规格:造林前一年冬季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消灭部分害虫。穴垦,株行距4M×4M、4M×3M或3M×3M,穴规格为60CM×60CM×50CM,每穴施50KG—100KG火烧土或充分腐熟的有机杂肥(3KG左右农家肥、0﹒5KG过磷酸钙及150G挪威复合肥与回穴土混合)作基肥。种植时施少量药肥(呋喃丹每穴50G—100G)防治地下害虫;每年施肥2—3次,春夏施用速效肥如硫酸铵、**素或挪威复合肥;秋冬施有机肥加过磷酸钙。
③栽植方法与季节:定植前后应在穴在四周栽好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在两穴之间定植乔木寄主植物;将檀香苗连同寄主带土团栽入穴内(只要保持土团完整,成活率很高),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如果没有寄主或寄主不够,应及时补种。檀香容器苗除低温、旱季外其它季节均可定植,以雨季(3、4月)为佳,最迟不超过6月,最好选择阴雨天种植。
④寄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选择适应性强、具有固氮功能、浅根、根系发达、萌发力强、耐修剪的草木、灌木和乔木等。寄主植物的配置应从地上空间和地下根系的发育全面考虑,营造一个适合檀香生长的生态环境。檀香寄主植物可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长期以乔木为主有药材植物苏木、女贞子、大叶紫珠等;水果类植物龙眼、黄皮、无花果等;经济类树种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麻黄等。短期则主要是灌木与草本如蓝花草、假蒿、山毛豆、苗须草等。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寄主植物应充分考虑经济收益,可间作果树(如龙眼)、优质木材(如花梨木)、中药材(如萝芙木、马钱子)等。在每株檀香周围配置乔、灌木、草本寄主。檀香的寄主很广,可根据实际选择。
⑤抚育管理
⑴除草松土、施肥: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2—3次。合理施肥,土壤肥沃,寄主植物生长茂盛可少施或不施肥;土壤较瘦,寄主生长不良可适当施肥。旱季施水肥,雨季雨后开浅沟撒施化肥。
⑵修枝整形:檀香小苗需要荫蔽,但荫蔽太大会影响生长,且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寄主植物及时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檀香分板能力较强,生长期间,应适当修剪侧枝,使主干挺直、增粗,提高心材产量,还可抵御风害。
⑥病虫害防治
幼苗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侵害幼苗,多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生。发病前用0﹒25—0﹒5%的波尔多液喷洒,或1%--2%石灰水浇施;发病期间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杀。
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幼苗、幼龄树和大树均会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喷洒防治。
檀香粉蝶:又名斑马虫,以幼虫啃食叶片。可人工捕杀幼虫、卵、蛹。使用90%敌百虫草原药800倍液或80%敌敌臣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
象鼻虫:成虫咬食檀香叶片嫩枝,造成枝条干枯死亡。可人工捕杀或用50%甲胺磷800倍液喷雾。
还有红蜘蛛、尺蠖、双线盗毒蛾、卷叶蛾、白襄蓑蛾、蝗虫、东风螺、蝼蛄、金龟子、小地老虎等害虫为害。
我就查到这些

问:双线盗毒蛾是一种怎样的害虫?

双线盗毒蛾又名棕衣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腊巧科。分布于国内大部分省(自治区)。寄主有荔枝、老衫龙眼、柑橘、芒果、梨、桃等。侍局腔幼虫危害叶片,吃成缺刻,或只剩叶脉,还可危害花穗、幼果。

问:双线盗毒蛾有哪些为害特点?

双线盗毒蛾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只剩叶脉,也食害龙眼、枇杷、柑橘花穗及果实,造成落花、落果,严重影响树势及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