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怎样除掉菜地里的菜虫(怎样除掉菜地里的蜗牛)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696 次
怎样除掉菜地里的菜虫(怎样除掉菜地里的蜗牛)

【编者按】几位北京的城里人,也许是受够了城里的乌烟瘴气,来到京郊农村种起了田,和时下流行的下乡情怀不一样,他们不是消费乡村,而是去生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验证农作物食用的安全性”,即是散记,则无须苛责,只是一些有心人努力的实践,诸位且感受其中富有活力的田间劳作。今年三四月间,网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定在北京近郊种几亩地。我自幼生活在农村,深知种地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的的确确是一种苦力活。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这么做呢?“民以食为天”,在当前食品空前不安全的大形势下,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验证农作物食用的安全性。几个月过去了,经过春种、夏管、秋收一个轮回,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大家决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绝对不许可使用不良种子。

2.绝对不许可使用除草剂。

3.绝对不许可使用农药、化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大家一致同意:

每一个人必须身体力行参加劳动,每一个生产环节一定要亲身参与。在任何条件下,各生产环节决不能雇工或包给外人。之所以坚持这些,是基于实际教训:

在京种地的不少人,一开始确实亲身参与,但到最后不少人都承包给别人了。为什么?太苦、太累。为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工作量,承包人必然选择农药、化肥、除草剂,甚至转基因种子。为什么呢?这种劳动实在是是一种十分繁重的重体力劳动,干一天腰酸腿疼,年龄大的休息几天才能歇过来,对人的意志绝对是一种考验。使用转基因作物,配合使用农药化肥,会使劳动量大大的降低。如作物生长阶段的除草,使用除草剂,立马就使几千年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成为过去式。而且效益好、产量高,作物品相好。不像我们种植的作物,到处都是虫眼,很不中看。

为达到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目的,我们和村里的养牛专业户进行合作:养牛专业户牛棚内的牛粪由我们拉走,无偿使用;秋收后作物秸秆,归养牛专业户所有,用来做饲料喂牛。这真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有机肥大体满足了其营养需求,而没有使用一粒化肥。在作物生长季节,由于人力缺乏,大田作物只除了一次草。进入雨季以后,雨水不断,一场雨过后,杂草疯长。大田内有些地段杂草简直像热带雨林一样,盘根错节,使人难以通行。反观周围其他玉米田,作物生长良好,一颗杂草也没有,因为这些田地使用了除草剂。

除草剂的使用,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其最大规模使用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越战期间,为侦察隐藏在热带雨林中越共动态,美军大面积使用了落叶剂,越战1975年结束后,到上世纪末越方统计,雨林及其受影响地区出现了100多万的崎型儿。现代医学证明草甘膦有致崎、致癌作用。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除草,轻轻一喷,杂草立即凋亡。玉米却毫发未损。我们的作物没有这种能力,一碰到除草剂就会和杂草一样立即枯萎。见下图除草剂改良种子的作物另一优势是作物不招虫子、不招老鼠。从玉米灌浆开始,我们的玉米田上空,就不断有喜鹊盘旋。但是改良玉米,喜鹊却从不光顾。喜鹊啄过的玉米都整整齐齐,每一粒都连根吃掉,没有任何残余。这个村子里由于连续多年种植改良玉米老鼠已经基本绝迹。我们收获后晾干的玉米棒子,发现老鼠啃啮过的痕迹。老鼠啃过的玉米粒表面白花花一片片,残缺不全。(见图1)也发现不到两寸的小老鼠,贼头鼠脑四处乱窜,一看见人就跑开了。

 此次种田最大的损失是虫害,虫害如此严重,确实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我们又不能在大田作物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杂交品种玉米,菜园里有将近一半的蔬菜被虫子吃掉且品相不好(图2),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卖一张皮”,品相不好的作物,内在质量再好,也根本卖不出好价钱。例如,市场上出售的黄瓜个个直溜,顶花带刺。我们的黄瓜个个都是弯曲的,根本看不到新鲜花蒂。(见下图3)扁豆,直溜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曲里拐弯弯的。(见下图4)小土豆(见下图5)最大的只有拳头大小,小一些的只有大算盘珠大小。与市场上的土豆相比,除了个头大小不同之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切开后几分钟出现黑色的氧化层,而市场上的土豆经常是放几天也不变色。菜市场上的胡萝卜长度最短的也有三四十厘米,大一些的甚至有50、60厘米以上。我们种的最大也只有20厘米长,(见下图6)菜市场上的胡萝卜基本上下一般粗。看着半米多长五六厘米粗细的胡萝卜,我不禁感叹:这家伙真成精了。在我们菜地拔萝卜时,能闻到一股浓烈的胡萝卜清香。市场上的胡萝卜则能闻到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些菜口感要大大好于市内农贸市场菜蔬。这种情况不只限于该村,其它地方也是如此,我讨教过一些村民,他们告诉我说:“自己园子里的,主要是为自己吃。多余的才出卖。”一般使用农家肥。农药也使用一些(小剂量)。要在采摘前10天使用,经过10天,可以化解。大量上市的作物,难以做到这点。这也是其作物口感好于城市农贸市场的原因。肯定是化肥上的太多了,还来不及消化。我们种的胡萝卜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圆锥体。使人想起改革开放前描述一些女人手指又短又粗,用小胡萝卜来形容。今天的胡萝卜哪里能找到这种感觉!我们的玉米棒几乎百分之百都有玉米螟,这几乎造成玉米产量减产一半以上。玉米螟钻进于米核之中(见下图7)造成玉米粒营养不足甚至中断。所以很多玉米粒很不饱满,上面布满皱纹(见下图8)就像80多岁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一样。这次种田的实践,从其教训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主要是关于防虫问题,同志们经过讨论,原先也有一些想法,但未付诸实施,故造成大面积减产。拟采取的措施是:

1.菜田实行间作,就是一些有独特气味的蔬菜(如芹菜、蒿子秆儿、茴香、胡萝卜)与一些爱招虫的蔬菜间作,用其气味驱虫。

我们的大田玉米,完全是靠天吃饭,不是水浇地。如果实现水浇地,劳力充分(如玉米扬花时节,采用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产量)还有大田间作黄豆、芥菜等,都可大大提高产量。

本来想将一些蔬菜送朋友们品尝,但一看它们哪歪瓜裂枣的摸样,实在无法出手,只好作罢。口感问题

每年玉米将近收获时,我都喜欢吃煮熟的青玉米。玉米粒老一些的,将其搓下来,放入冰箱冷冻室,入冬以后随时食用。与市场上煮熟的青玉米相比较,我们的玉米有味有嚼头,吃起来香。冷冻玉米粒这个特点更显著,市场上的玉米粒,一经冷冻,经高压锅一煮以后,就剩下两张皮了,索然无味。我们的冷冻玉米粒与现煮的相比,口感差别不大。总而言之,不使用改良种子、除草剂、农药、化肥的作物,与市场上的同类作物大不相同。难怪一些老人讲:“改革开放以来根本就吃不到正经东西。鱼没鱼味,鸡没鸡味,菜没菜味,人没人味。”虽说是牢骚话,还看还是是蛮有道理的。几点感想

1.“春江水暖鸭先知”既然人对改良种子的作物都能够有感觉和区别,那么昆虫和动物的感觉与人相比不知要敏锐多少倍。药物实验最基本的动物是小白鼠,就是因为其个体小,对药物反应更敏感。又由于小白鼠繁殖速度快,也有利于发现其遗传问题。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曾是著名的核桃和柿子产区。村里的老人都知道:成熟最早,最甜的柿子,早就被鸟类品尝够了;最好的核桃品种,最饱满的核桃果仁,早已纳入松树的私囊。这些小精灵鬼着呢!

2.这些昆虫和动物对我们未使用化肥、农药的作物趋之若鹜,并使我们的收成大大减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3.食品的安全是国家的战略问题,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大问题。绝不能利润挂帅,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企业利益,不顾民众利益。安全的食品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安全的食品则要求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为保持农田的可持续使用和提高作物品质,就要求尽量多的使用农家肥,而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我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随便抓起一把土,都感到非常松软,能够闻到一股泥土的芬香。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都土壤板结,就像沙子用胶水粘合在一起一样,硬邦邦的。闻起来有一股怪怪的酸味。我问老农:“能否不用化肥或少用化肥?”

“现在的种子都是种子公司提供的。不用化肥根本没产量。不用农药,谁来除虫?你没见村子里除了老头、老太太就是儿童吗?壮劳力全都打工去了。”

“种地不赚钱。现在一斤玉米收购价一块多钱,四十年前一斤玉米收购价一毛多钱。现在一块多钱能与过去一毛多钱相比吗?”

“我知道你们城里人嫌现在的粮食不好吃。对付着吃吧,再过十几年恐怕连这个也吃不上了!”

我默然了。“民以食为天”造成今天的恶果究竟是谁之过啊?(文:勒马编辑:耕读工坊仅供网友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