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叶锈病转主寄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12 次
小麦叶锈病转主寄主

什么是转主寄主现象?

转主寄主现象是指病原菌从原主寄主(即小麦)转移到新的寄主上(如玉米、水稻等),并在新的寄主上继续繁殖和传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麦叶锈病的防治中十分常见,因为小麦叶锈病病原菌不仅可以在小麦上繁殖,还可以在其他寄主上存活和繁殖,这就为小麦叶锈病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如何预防转主寄主现象?

预防转主寄主现象的关键是要对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的首要措施,因为抗病品种不仅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病原菌的繁殖率。

2.做好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叶锈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包括及时清理病残体、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3.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

转主寄主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转主寄主现象的发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包括:

1.增加病害传播的机会。转主寄主现象会增加小麦叶锈病的传播机会,从而增加病害在田间的发生率。

2.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小麦叶锈病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着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防治小麦叶锈病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转主寄主现象的发生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如何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

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的首要措施,因为抗病品种不仅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病原菌的繁殖率。

2.做好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叶锈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包括及时清理病残体、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3.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而转主寄主现象是小麦叶锈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控制小麦叶锈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问题:


1.小麦叶锈病对小麦产量有什么影响?

小麦叶锈病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小麦叶锈病能否传播到其他作物上?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可以在其他作物上存活和繁殖,因此会对其他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3.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叶锈病?

小麦感染叶锈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或红色的斑点和斑块,叶片表面会有一层红色的锈痕。

4.小麦叶锈病防治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小麦叶锈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包括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注重田间管理等。

5.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会促进病害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小麦叶锈病的病原物有哪些表现形式?

病原物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菌是转主寄生的长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国外证实,唐松草和小乌头是叶锈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我国,叶锈病菌的转主寄生现象及转主寄主均未得到证实,病菌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病害循环,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

病菌的夏孢子单胞,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有6~8个散生的发芽孔,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椭圆至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通常平截或倾斜,暗褐色伏稿肢。

叶锈病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度15~20℃,潜育适温18~22℃,适温下敬烂潜育期为5~7d。叶锈菌对湿度的要求不很严格,夏孢子在相对湿度95%时即可萌发。

叶锈病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采用洛夫林10、6068、IRN66-331、东方红3号、丰产3号、白包和太山4号等鉴缺世别寄主,鉴定出叶中4号、叶中34和叶中38等多个生理小种。其中,叶中4号和叶中34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优势小种。

问:小麦秆锈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主要以夏孢子完成病害的侵染循环,在转主寄主小蘖叶背形成的锈孢子侵染小麦,又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因此认为转主寄主作用不大或不起作用。
我国小麦秆锈菌主要以夏孢子世代在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云南南部麦区越冬携余宴。翌春,夏孢子由越冬基地逐渐北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辩银西北和内蒙古春麦区。秆锈菌越夏区域较宽,在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冷凉麦区晚毁并熟春小麦及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山东的胶东和江苏的徐淮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也可越夏。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三唑酮类、丙环唑类、腈菌小麦锈病唑类、烯唑醇类、戊唑醇类农药是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药剂。

如果小麦在扬花期出现锈病,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打药时,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锈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

农业防治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

5、消灭田间菌源: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

小麦自生苗是小麦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和麦收后及时深翻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锈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减轻小麦锈病为害。

问:扁桃体炎、猩红热、手足癣、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等均由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类营______生活的引起的

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可引起;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手足癣是指皮肤癣菌侵犯指趾、趾间、掌跖部所引起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表皮癣菌等;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这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寄主体内,使寄主患病、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故答案为: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