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292 次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这一篇农资知识会给广大农资人介绍“有机农业”的内容进行介绍,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一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农业形式。其核心思想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有机农业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机农业的原理

有机农业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主要有以下原则:

  • 土壤保护:有机农业采用旋转种植或者间作,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的过度耗损。同时,有机农业也崇尚使用有机肥料和天然肥料,保护土壤的生态系统。

  • 无化学农药: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等手段来控制病虫害。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 无化学肥料: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而是采用有机肥料和天然肥料,如堆肥和绿肥等。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 生态多样性:有机农业注重生态多样性,尽量保留农田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等。这种方法可以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有机农业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有以下优势:

  • 环境友好: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农产品安全: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营养丰富。

  • 增加农民收入: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为有机农产品的价格相对传统农产品更高。

  • 保护生态系统:有机农业注重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有机农业的挑战

尽管有机农业有很多优势,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 生产成本高:相对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的生产成本更高,因为它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 市场需求不足:目前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还不足,导致有机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 技术难度高:有机农业需要专业技术和管理,对农民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拓展百科知识

有机农业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有机农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不足和技术难度高等。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有机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机农业(yǒujīnóngyè):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农业形式。

生态多样性(shēngtàiduōyàngxìng):指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位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位多样性等。

化学农药(huàxuénóngyào):指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者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农业生产方式。

化学肥料(huàxuéféiliào):指用化学方式合成的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参考文献

杨靖,陈红霞,刘文军.有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农村经济,2024(1):68-72.

李岚.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24,33(16):1-8.

王俊锋,李春林,王晗.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24(2):46-54.

相关问答拓展:

1、立体种植技术的原理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果园种草

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

立体农业(3张)

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1]?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

2、有机蔬菜种植方法?

一、品种选择

种植有机蔬菜的时候要选好的种子和品种,种子要保证没有经过化学物质和转基因的,要到正规的厂家**种子。具体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选择地块

种植有机蔬菜对地块的选择极为重要,必须要远离工业区、矿区、城区等污染地区,这几个地区的土壤和空气质量不好,种植出来的蔬菜也不是有机蔬菜,且地块要有一定转换期,将常规的地块转为有机场地一般也要两三年的时间,经过转换的地块种植出来的蔬菜才是有蔬菜。地块最好是天然园土加有机肥混合,这样土壤松软、透气,利于种子萌发。

三、播种入土

大多数蔬菜种子都是用撒播、条播的方法种植的。种植前最好翻土处理,保证土壤松软,然后将备好的种子撒在土壤表面,或者挖好的条沟内,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若是在冬季还要覆盖塑料膜来保温保暖,并保证土壤微湿,这样的环境下有机蔬菜才可更好的生长。

3、有机农业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什么是有机农业?基本原则的完整诠释!

摘要:为了探究如何保持有机完整性即有机产品质量、有机生产技术与管理和目的意义的完整性,从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入手,阐述了有机完整性的具体涵义。

内容包括:

(1)健康原则要求保持有机产品质量的完整性;

(2)生态原则要求保持有机农场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完整性;

(3)公平、关爱原则要求保持有机产品开发目的意义的完整性。全面理解有机农业基本原则的内涵对于指导有机农业科学发展,理解保持有机完整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农业基本原则为健康、生态、公平、关爱,只有在有机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遵从四大基本原则,有机完整性才能得以保持。目前,关于有机农业原则和理念深入阐述的研究不多,席运官等曾对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做过研究;王延军曾在中国有机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论述有机农业生产所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还没有从有机农业的四大基本原则的角度来阐述如何保持有机完整性的报道。在有机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技术原理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甚至误解,一味寻求对农用化学品替代品的依赖而忽视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部分有机产品价格虚高、有机产品经营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等问题,从而损害了有机完整性,究其本质都是对有机农业基本原则缺乏深入理解造成的。

本研究尝试对有机农业基本原则进行详细阐述,论述如何理解保持有机完整性的内涵,以期帮助有机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深入理解有机农业的本质要求,指导有机农业科学发展。

1健康原则要求保持有机产品质量的完整性

健康原则贯穿于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以维持和促进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健康,包括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终极目标。有机农业尤其致力于生产高品质、富营养的食物,以服务于人类健康和动物福利保护。健康原则重点体现出有机产品质量的完整性,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

1.1健康的生产环境

高质量的有机产品首先来自于健康的有机农场,由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丰富、生命力旺盛的健康土壤,生长出健康的植物,构成多样性丰富、景观优美、功能协调的生产环境,花草散发芳香,蜜蜂、蚂蚁、蚯蚓、昆虫大量出现,一个和谐、自然、高效的生产环境是保证有机产品高质量的第一步。如果只是一味地对环境造成破坏,有机完整性将没有立足之地。

1.2适宜的作物品种

有机农场的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原则,首先是选择适合当地的高质量品种。有机农业不仅拒绝转基因作物,以避免带来健康和生态风险,更肩负着保存当地原生种、保护当地遗传基因种子库的使命。

虽然有机农业不拒绝外来高质量种子的进入,但更主张强调生产和消费的本土化,以避免引种不当造成生产“全军覆没”或生物入侵等潜在风险,而这种例子在中国时有发生。以当地种为主,选育适合当地环境、适宜有机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也是保证有机生产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1.3严把加工、储藏、流通质量关

有机产品首先是尽可能地少加工,保持产品营养成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即使要加工,也只能采用生物、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当有机和非有机的产品储存在同一仓库时,容易发生有机产品被常规产品污染的危险。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好有专门的有机产品生产线和储藏仓库。

如果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也要做好将有机和常规产品分离和清洗的工作,在流通环节也最好配备有机产品专用运输车辆,如果条件达不到,则在有机产品装车前要彻底清洗,将风险降到最低。

应该对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然后,制定防止污染的措施,例如与认证机构协商制定生产场所和机器的清洗步骤;

由认证机构进行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控制风险,确保有机产品的有机完整性。

1.4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

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要贯穿到“从田头到餐桌”整个过程,以确保消费者了解自己消费的有机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可靠的。有机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而这也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一个企业要做到生产的有机产品可追溯,必须精心准备相关文件,以应对认证机构和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认证机构要对生产基地进行检查、认证,查明生产过程是否使用过禁用物质。

对有机转换期的判定,必须要有证据证明停止使用化学合成农用化学品的日期,并提供改良和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这是有机农业的一个基本目标。

另外,追溯确认中应该包括生产基地作物的轮作计划、豆科作物和绿肥的种植、间作套种、动物粪便和其他有机肥料的使用以及保持水土等内容。

而且,在转换期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生产的所有要求,不能使用任何禁用物质,这是有机生产的重要保障。

同时,国家认监委对我国有机产品的追溯性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立了有机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的追溯系统,要求企业**产品需开具**证并建立“一品**”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查询产品的“有机码”就能了解其全部信息,此举对于打击假冒有机产品行为,确保有机产品完整性,规范有机产品市场行为,增强有机产品消费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原则要求保持有机农场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完整性

有机农场应基于活的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与自然和谐共处,效仿自然并维护自然。有机农业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生态、文化和规模的生产方式,通过回收、循环使用和有效的资源和能源管理,降低外部投入品的使用,以维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

生态原则体现了有机农业的和谐、循环、低碳理念,主要体现了要保持有机农场生产技术和管理完整性的要求。

2.1多样性种植

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有机农场必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环境背景丰富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有机作物的多样性种植。通过间作、轮作、混作、套种等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光、热、土、肥、水、气等环境因子的增产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防御病虫害,增加种植效益,美化农场景观,体现生态理念。通过间作、套种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有机作物的抗病能力,也是保证有机农场生产管理完整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2.2按自然节律进行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就讲究根据自然节律、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以“顺天地时利之宜”,使“五谷繁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中季节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现代有机农业生产虽然允许使用温室、大棚等技术手段以提高温度、防风抗灾、预防病虫害,但仍推崇根据作物的自然属性和气候节律进行生产,即大自然长什么,人们吃什么,即食在当地,食在当季,这不仅保持了食品的天然属性和口感,更体现了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2.3科学的土壤培肥

土壤肥力是衡量有机农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维持较高水平的土壤肥力不能仅靠大量投入有机肥来实现,更需要智慧的设计和科学的实践,体现生态、循环理念。

应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植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采用种植豆科植物、免耕或土地休闲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的恢复;

施用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养分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同时应避免过度施用有机肥,造成环境污染。通过上述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手段体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生态原则,以保证有机农场生产管理的完整性。

2.4促进当地消费

有机农业提倡本土化,在当地生产,同时优先供应给当地人们消费,以尽量减少运输距离和贮藏时间,减少能源消耗,体现生态原则。

中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原生态地域很多,比如云南、贵州、内蒙、新疆,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品种和自然资源,很多龙头企业也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花大力气、下大成本投资有机农业开发,然而其生产出来的有机产品大部分由飞机运往北京、上海等地,运输成本和储藏成本(特别是蔬菜)非常高,能源消耗高,损害了有机生产的完整性。

人们更应该推动有机消费的本土化,由当地的专卖店、超市、有机餐厅、社区等来消费有机产品,采取会员制、配送、团购、电子商务、CSA等多种行销模式促进当地消费,体现有机农业的生态、低碳原则。

3公平、关爱原则要求保持有机产品开发目的意义的完整性

有机农业倡导建立开放、机会均等的生产、流通和贸易体系,以符合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的方式管理自然和环境资源,在所有层次上,对所有团体——农民、工人、加工者、**商、贸易商和消费者,以公平的方式处理相互关系。

在全球化作为主流、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自然资源破坏的今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人与自然的公平是顺应生命、顺应社会发展、顺应自然规律的本质需求。有机农业有责任保护当代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并防止后代的健康受到损害。

关爱原则表明,有机农业的管理、发展和技术选择应考虑预防和责任2个主要因素。人类根据实践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所提出的一系列技术方案都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有机农业应通过采用合理技术、**无法预知结果的技术来防止重大风险的发生,如基因工程技术。公平、关爱原则是保持有机产品开发目的意义完整性的重要一环。

3.1价格与利润的公平

公平价格体系对有机完整性来说至关重要。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农民、工人、加工者、零售商及消费者都必须要公平对待。生产成本之间的公平关系,即消费者**给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应该相互协调。

如果有机产品的价格比常规产品高出十几倍,远远高出生产成本和实际价值,那么有机生产的完整性也将缺失。另一方面,如果农民得不到从事有机农业带来的应有回报,大部分的利润仍然被农业企业或贸易商所掌控,同样严重损害了有机生产的完整性。

3.2公平的社会环境

有机产品的命脉是广大消费者,是基于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以及对安全食品的追求,这些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应该具有环境友好性和人文关怀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需要生产者公开、真诚、直接地面对消费者。

有机完整性还要求审核生产企业,以确认他们的有机生产和加工过程是否对当地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有机完整性还包括促进公平贸易的发展,支持当地生产机构、家庭农场、食品安全及非**组织的积极参与,为营造和维护一个健康、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3.3尊重地方文化与习俗

有机农业强调个性化、地方化和本土化,要求在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标准下,尊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历史、文化、习俗,保持地方农业传统和技术,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保障地区性结构安全(强调无化学投入品、无转基因品种和辐射污染),这是有机农业在中国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指导原则。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农耕文化中的农谚、农事节日、饮食文化等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以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二十四节气来说,所蕴含的天文、气象、地理、自然、历史、饮食文化相当丰富,比如“立春”就有“咬春饼、吃春盘、鞭春牛、剪春鸡、塑春娃”等多个习俗,丰富有趣,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有机农业不仅仅是提供有机产品,在生产上是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在责任上是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在义务上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自然的回归,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动物福利涉及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人文**、国际贸易以及社会自身的发展等多个方面,有机农业重视生产中的动物福利,善待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爱心的体现,也与我们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体现公平原则。

国家《有机产品》标准中针对畜禽生产中的饲养条件、**防治、繁殖、运输和屠宰等均有明确规定,比如提**畜禽活动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应使所有畜禽在适当的季节能够到户外自由运动;不应使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的兽药对畜禽进行预防性治疗;运输和宰杀动物的操作应力求平和,并合乎动物福利原则;不应使用电棍及类似设备驱赶动物;不应在运输前和运输过程中对动物使用化学合成的镇静剂等。

3.5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关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生长剂”,配合化肥施进土地。生物动力农业创始人Steiner博士回答说,吃此粮食的人短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他们的下一代精神系统会衰弱,他多次强调农业上的问题经常在第2代、第3代才出现,但那时并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当今社会儿童性早熟、老人痴呆症、**、精神病、神经衰弱的例子日益增多,也许Steiner在80年前已预言到了。

有机农业给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营养、补充生命力的食物,在增强人类体质的同时也在滋养人们的灵魂,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人类的繁衍不息做贡献。同时,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植物保护产品、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结束农民“泡在药水中种地”的局面,有利于改善农村日益增多的重大**的出现,体现出对农民的关爱。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不高于自然,更无法脱离自然。从事有机农业,首先就要维护人们的地球家园,呵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尊重在土地上生长繁衍的万物,唤醒人们重新认识天与地的关系,通过跟土地接触来涵养人类自然的心灵,建立起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同胞关系,把人类曾经对天与地的古老智慧带回自然和人间,顺应自然之道,和谐共存。

有机农业通过向人们提供健康、优质的食物,弘扬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传播正面能量,以改变当前浮躁、压力过大等社会不良风气,通过推行有机慢生活逐步树立人们乐观、向上、相互关爱的精神风貌,为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4

4.1尊重农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地位举足轻重,农民同样是有机农业的实践者,处于核心地位。整个社会要懂得尊重农民,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机农业的开发者懂得如何与农民打交道,将他们作为有机事业的重要一份子,而不是简单的把农民当作农民工来对待,要通过利益共享、共同学习、相互关爱,使农民具有有机农业开发主人翁的意识,其才能在生产中严格执行标准、辛勤耕作土地、细心照看**,把产量和品质提高上去。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努力创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生产组织,来确保有机生产环节的完整性。

4.2培养现代有机农业家

美国农业从“传统农业1.0”到“工业农业2.0”,现在向“生态农业3.0”过渡,其核心的转变就是培养现代农业家(Agriculturalist),要求其不但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场管理经验,而且是一名优秀的营养学专家和人体健康医生,懂得如何从土地获得对人类健康有益的食物,同时又是一个“自醒”的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如何与别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同样,中国有机农业的开发紧缺这方面的人才,而随着大型国企、私企纷纷进军有机农业,更是对有机农业专家型人才求贤若渴。

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80后”也纷纷加入到有机农业中来,他们有热情,有学历,有实干精神、吃苦精神、拼搏精神,通过5-6年在有机农业第一线的磨练,将成为有技术、懂市场、善管理的综合型骨干人才,从中产生一批专家型人才,对于引领有机农场可持续发展、保障“子实体”有机完整性起到关键作用,而这对于确保整个有机产品产业的完整性同样至关重要。

4.3培育健康、公平、透明的有机产品市场

这不仅需要**部门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行为规范引导,加大监管和惩戒力度,以确保有机产品市场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有机产品开发的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也需要行动起来,建立多样化的沟通和信任渠道。

比如国内日渐兴起的有机农夫市集、有机体验之旅、田间生产网上实时监控等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努力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有益尝试,对于保持有机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4、富硒水稻种植方法?

1、基地选择

要选择土壤、水、空气等无污染区域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生产地的环境质量应达到规定标准: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不超标,符合GB-1995二级标准中关于农田或水田部分的要求;农田灌溉水质达到地面水二级标

2、品种选择

要根据水稻对产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富硒能力,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耐虫害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经试验研究,长三角地区宜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嘉禾218、秀水128等新型优质稻品种作为富硒大米的生产品种。种植全过程实行无公害管理,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硒肥,使稻米中含硒量符合国家食品中硒**标准,米中硒含量控制在0.100~0.300mg/kg范围内。

3、沼液浸种

采用沼液浸种育秧具有提高稻谷发芽率,播后易扎根、现青快、生长旺,提高水稻苗期抗寒能力,简便易行,操作安全等优势。沼液浸种具体操作方法:在浸种前先除去籽粒不饱满、发霉变质的劣种,晒种1~2d,以提高种子的吸水性,并杀灭部分病菌。然后把种子装入透气性较好的编织袋,每袋最多装15~20kg种子,留出一定空间,扎紧袋口,放入正常产气使用的沼气池水压间内(水压间内的浮渣等要事先清理干净),一般种子浸泡12h左右。最后将种子取出,在清水中洗净,再按常规方法催芽、播种。

4、稀播稀植

根据种植方式和播种移栽期的迟早,确定播种量和栽插密度。一般直播单季晚稻播种量为37.5kg/hm2左右,秧龄掌握在25d左右;移栽稻行株距为23.1cm×13.2cm左右,插30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3株,确保基本苗75~90万株/hm2。瓜翻稻及栽插偏迟的单季晚稻栽插密度可适当提高。

5、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各地土壤分析测试结果和目标产量,制定平衡施肥方案及相应的施肥方法。洲泉、乌镇生产基地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了农民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解决了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强了作物抗性和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6、病虫害统防统治

长三角地区晚稻主要病虫害有纵卷叶螟、螟虫、稻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强化栽培为基础,依托市镇2级农业技术部门,加强病虫害测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选用优质品牌农药,控制用药次数和用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节本增效、控制农业污染源的目的。

7、施用富硒叶面肥

有机富硒稻米的生产技术跟普通稻米的生产技术主要区别于生产环节多了喷施富硒叶面肥的过程。硒经过水稻生理化学转化,把无机硒转化为便于人体吸收的有机硒贮存在稻米内。富硒叶面肥的使用方法为:每半瓶富硒叶面肥兑水25kg,均匀喷施一亩地。避免扬花期间使用。为不影响硒之源的活性,请单独使用。

拓展好文:海藻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海藻是海洋中储量最大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海藻肥则是与海藻相关的重要产品类型。为充分认知海藻肥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本文就其主要原料、功能成分、生产工艺以及近年来海藻肥的常见产品类型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探讨海藻肥发挥作用的机理机制、当前的应用瓶颈和开发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新型高效海藻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藻肥;功能成分;现代农业生产

  我国农业生产中持续不合理施用化肥,连茬种植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病害加重、作物产量及品质降低等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24—2024年)》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也制定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24—2030年)》,发展绿色农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藻是含有叶绿体、无胚的叶状体海洋孢子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海洋中储量最大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我国海藻资源丰富,常见的大型海藻资源有海带、江蓠、裙带菜、紫菜、羊栖菜、麒麟菜、浒苔和石花菜等。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记录,我国2024年海水藻类总产量234.4万吨。海藻富含多糖、天然植物调节剂、氨基酸、藻朊酸、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20世纪50年代,海藻及其提取物就已用于农业生产。

  海藻肥是由藻类有效成分制成的有机高效肥料,可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强作物抗性。与其它肥料相比,海藻肥具有安全无毒、全面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以海藻或海藻废渣为基质生产海藻生物肥,是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有效方法之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本文从海藻肥原料、功能成分、生产工艺以及近几年来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海藻肥研发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期为开发新型高效海藻肥提供参考。

  1 海藻肥原料及其功能分析

  用于生产海藻肥的海藻主要为褐藻、红藻和绿藻,最常用的为褐藻门泡叶藻、海带、昆布、马尾藻等。我国野生海藻资源丰富,且海藻人工养殖业发达。藻体本身和藻类加工副产物均可作为开发海藻肥的原料。由于海水的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海藻爆发所产生的大量浒苔等海藻生物质也可作为制备海藻肥的原料。与传统的化学肥料和其它陆源有机肥相比,藻类肥料不仅绿色环保、补充陆源肥料缺乏的生物功能物质、有助于农产品提质增效,还能够促进藻类产业经济发展,是绿色农业和藻类产业的有机结合。

  海藻肥富含天然生长调节剂、海藻酸、褐藻多酚、甘露醇及甜菜碱、脂肪酸等多种功能成分。随着海藻研究的深入,新的功能物质也被分离鉴定。

  1.1 海藻生长调节剂

  海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成分有细胞**素、多胺、赤霉素、脱落酸、吲哚3-乙酸、激动素和油菜素类甾体等,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也已被证实。甜菜碱广泛存在于海藻类以及其提取物之中,可增强海藻抵抗渗透胁迫能力,其结构和功能因海藻种类而异。Valverde等对18种爱尔兰海藻中的甘氨酸甜菜碱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海藻品种甜菜碱含量在1.39~105.11ng/mL之间。海藻甾醇类物质主要为岩藻甾醇和链甾醇。海藻酚类物质也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

  1.2 海藻多糖及低聚糖

  海藻富含多种陆地植物所缺乏的多糖类物质,包括海藻酸、褐藻多糖硫酸酯、岩藻多糖以及褐藻淀粉等,也是海藻肥重要的指标成分。海藻酸具有凝胶、螯合及亲水等特性,对保持水土、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活化矿质元素、调节土壤pH值具有良好作用。当前生产的海藻肥多以海藻酸为主要功能成分,在国家制定的海藻肥标准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海藻多糖还可降解成不同小分子量的褐藻寡糖,具有促生长活**。

  1.3 海藻蛋白、多肽及氨基酸类

  海藻中蛋白含量因藻种和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红藻和绿藻蛋白含量较高,在10%~47%,褐藻相对较低,在3%~15%。海藻蛋白除含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常规氨基酸,还含有褐藻氨酸、海人草酸、软骨藻酸、牛磺酸和凝集素等海藻特有氨基酸,这些特有氨基酸均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海藻类蛋白对香蕉炭疽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不同作用机制不同。多肽类、氨基酸类等肥料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与其它种类叶面肥相比,“多肽-氨基酸”叶面肥可以明显提高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延长营养成分的吸收时间,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有效抑制土壤中土传病害的发生,而微生物对海洋高分子物质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以海藻为原料,通过生物酶解或微生物发酵方式制备海藻多肽-氨基酸类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4 脂质化合物

  海藻中富含棕榈酸、十八碳烯酸、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等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色素等亲脂性化合物也与海藻潜在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Rajauria从褐藻中提取的亲脂类抗氧化物显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利用LC-PDAESI-MS/MS分析可知,海藻提取物中含氰苷-3-o-糖苷、岩藻黄素、紫质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衍生物和叶绿素b衍生物。红藻中还有糖脂、鞘糖脂、半乳糖神经酰胺类、肌醇磷酸神经酰胺、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甜菜碱脂质等极性脂质。海藻中的脂类主要为单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双乳糖基二酰基甘油、磺喹诺酮基二酰基甘油、磷脂酰胆碱,占总脂质分布的43.0%。尽管在海藻肥的研究报道中很少涉及此类物质,但是鉴于这些物质的生物学作用,推测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脂肪酸类成分含有的有机态氮和磷只有被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含脂肪酸海藻肥的肥效较为持久,与微生物菌剂搭配效果可能更好。

  1.5 矿物质

  除以上成分,海藻还含有陆生植物无法比拟的钾、钙、镁、锶、碘等矿物质,以及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锰、钼、锌、铁、硼、铜等微量元素。

  2 海藻肥生产工艺及产品类型

  2.1 生产工艺

  海藻肥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化学法主要利用酸碱或有机溶剂处理海藻,使海藻细胞内成分溶出。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海藻肥生产企业依然采用此种方法。但是由于化学原料对胞内活性物质破坏严重,且产生的废弃液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该方法并不适合长久使用。物理方法主要采用高压、超声、低温等方式达到海藻破壁效果,对仪器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处理规模较小,考虑到生产成本也不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生物提取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系将海藻细胞壁降解,使胞内活性成分溶出,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植物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该方法反应温和、产物安全,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因此是最具前景的海藻肥生产方法(表1)。

  2.2 海藻肥常见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海藻肥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见表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产品类型可以分为冲施肥和基质肥。冲施肥有液体和水溶性粉剂两种,由海藻提取液浓缩而成,适用于大部分作物。冲施肥在使用时通常需要稀释,而稀释倍数则根据叶面喷施、根部冲施、滴灌等方式或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定。海藻基质肥是指以海藻为主要有机质,复配无机营养元素、其它类型有机肥或者微生物菌肥的肥料,可以是海藻有机+无机复混、海藻有机+其它有机复混、海藻有机+其它有机+无机复混、海藻有机+微生物复混等多种组合方式。

  2.3 海藻肥科学施用方案

  海藻肥会因产品种类、作物类型、生长时期及喷施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效果上的差异。如海生素和绿丰源可促进冬枣新梢生长,而雷力2000和海藻多功能肥则抑制新梢生长,对果实品质而言,雷力2000和力力加海藻肥能降低冬枣总酸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力力加海藻肥和海生素则可明显提升果形指数;海多根、海藻有机肥、海多壮和双藻彭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冀张薯8号的产量,而施用海状元全微肥、优美达和海藻精的产量甚至低于对照;水稻分蘖期施海藻精增产效果最好;叶面喷施比根部浇灌能够更好地改善樱桃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在进行海藻肥应用研究时,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不同产品形式进行组合优化,获得多样化的海藻肥施用方案,使其更好地发挥功效。

  3 海藻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 促进植株生长

  海藻肥富含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海藻液体提取物不仅提高番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还能促进早期发芽、增加株高、叶枝数和产量。海藻发酵液300倍稀释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改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叶面积、单株产量。浓度20%海藻液肥对辣椒种子萌发率、生化指标和辣椒色素特性增加效果最佳。在冬小麦拔节-成熟期,叶面喷施海藻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单株穗重和容重,增粗茎秆从而起到抗倒伏作用。Chaikina等研究表明来自红藻、褐藻和绿藻的水溶性提取物对大豆根系有促生作用,且低浓度(10-4g/mL)和超低浓度(10-10~10-12g/mL)均具有**作用。海藻精对早晚稻均有明显促生长效果,特别是分蘖期间施用分别增产9.83%、8.43%。经过2年的大田试验证实,1%泡叶藻提取物提高葡萄产量26%、果实数35%和果皮花青素含量21%。叶面喷施新型海藻生物肥1000~1500倍时,火龙果单果重、单果体积、横径和纵径均显著高于对照。海藻肥还可显著增加茶树的芽密度和百芽重,是促进低产改造茶园茶树生长发育的最佳叶面肥。从以上研究来看,不同形式的海藻肥在特定浓度下对果蔬、作物等均具有良好的促生长功能。

  3.2 提高产品品质

  海藻肥可改善果蔬口感、提高果蔬的营养功能成分。施用海藻肥(1200~1600倍)有利于增加紫油菜的花青素、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海藻肥与2‰琼胶寡糖共同使用可显著提高秋葵果实内黄酮、果糖、果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1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还原糖含量和硬度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其中VC含量提高50.2%;在2500倍海藻生物肥处理下,花青素与类黄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2.0%与30.6%,而高浓度(1000~500倍)则抑制花青素与类黄酮的积累。喷施海藻叶面肥可提高葡萄植株中的氨基酸含量,且0.25%和0.50%的褐藻提取物对葡萄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旱季0.25%剂量显著提高了葡萄中氨基酸含量,而雨季0.50%剂量则表现更为有效。海藻叶面肥可平衡冬枣树势含量,提升果形指数、降低冬枣总酸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海藻肥还可提高香草植物的精油含量和成分组成。通过喷施海带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薄荷和罗勒中的精油含量,薄荷中l-薄荷酮油和l-薄荷醇油含量分别达到32.4%和32.6%,罗勒中chavicol甲基醚、芳樟醇和cineol分别达到38.7%、29.1%和9.1%,且薄荷油中普勒酮和甲氧呋喃的潜在毒性也有所降低,同时表现出比对照更高的抗菌潜力。喷施海藻肥可显著提高迷迭香挥发油含量,提高单萜和倍半萜烯等成分含量。

  3.3 增强抗性

  施用海藻肥可提**旱、低温、盐碱等环境胁迫下植物的适应性。干旱胁迫条件下,海藻酸、褐藻多酚、甘露醇和甜菜碱均能显著提高菜心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SOD和POD活性,其中以海藻酸效果最佳。海藻萃取液可提高正常和水分亏缺情况下玉米植株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穗轴长度和每穗轴粒数。海藻提取物或海藻肥可增强盐胁迫下辣椒或番茄植株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增加叶片和果实鲜重和干重。

  海藻肥还可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海藻肥单施或与生物炭等混施可降低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以海藻液为载体制备复合生物海藻肥可抑制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繁殖,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38.86%以上。叶面施用褐藻多酚eckol(10-6mol/L)不仅显著提高大白菜茎长和根长以及其鲜重和干重、叶面积和叶数,且在所有对照植株均严重感染菜心蚜虫前提下,eckol处理组未见感染。

  3.4 增效作用

  海藻肥与无机盐、其它有机肥或菌肥混合施用时,可有效提高整体肥效。海藻酸(0.8%~1.2%)可明显提高钾肥利用率,促进不结球白菜的根系生长,显著提高白菜产量。海藻寡糖**素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大豆主茎节数、单株总荚数和根瘤数,提高总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达22.5%和9.7%。海藻肥与球毛壳菌ND35菌肥复混处理可提高黄瓜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比对照增产21.9%以上;海藻肥与菌肥复混处理对改善黄瓜品质效果明显,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9%、173.0%和310.2%,硝酸盐含量降低15.6%。海藻肥与菌肥复混能促进黄瓜对土壤中N、P、K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对速效钾吸收效果明显。浓度为5%的海带提取物(KSWE)可提高甘蔗产量8%以上,此外采用6.25%KSWE+50%化肥处理后,与对照(水+100%化肥)相比,甘蔗的产量均等,说明KSWE具有提高肥效的作用。

  4 海藻肥作用机理

  藻类提取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尚不完全明晰。海藻肥在农业上发挥良好作用可能涉及以下机制:

  4.1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建立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海藻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内部孔隙,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增强保肥蓄水功能,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含量。

  海藻肥所含有机质、活性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可激活土壤中各类有益菌,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细菌数量,增加有益菌群比例,而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类群的相对多度与细菌α多态性的变化可能与土壤中酶活有关。

  4.2 促进细胞**,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增强营养成分吸收

  海藻富含的生长调节剂类成分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使萌发,促进细胞**、胞体增大,还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等。

  喷施海藻肥可有效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多糖、甜菜碱等物质可调节细胞的渗透作用、促进植物体内养分输送。

  4.3 诱导植物体内保护性蛋白酶的合成

  海藻肥可显著提高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的含量,可能通过参与调控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生长、激素信号转导以及抗氧化剂相关基因,降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和叶绿体降解相关的脂质等机制来抵抗非生物胁迫引起的植物氧化损伤。

  5 海藻肥应用瓶颈解析及展望

  5.1 产品质量控制

  海藻肥品质受原料、工艺、剂型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海藻肥生产企业所用原料以褐藻为主,包括巨藻、泡叶藻、昆布、海带和马尾藻等,其它藻类如浒苔、墨角藻和石莼等。尽管我国的《海藻酸类肥料》和《含海藻酸**素》国家标准已在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由于生产原料不同,海藻肥的产品质量仍参差不齐。生物制备方法因其绿色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备受推崇,然而目前微生物发酵方法的稳定性较差,难以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企业需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产品实际使用效果;加强生物工艺方面的研究,筛选高效发酵菌株、明确发酵工艺和有效产物,为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海藻肥提供强力支撑。

  5.2 市场占有率低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效肥料登记发布处查询,以海藻为原料的肥料占比较小,仍属于新型小众产品。众所周知,市场占有率取决于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尽管海藻肥在小区试验和大田应用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使用效果,且新时代下的种植户对于科技成分含量较高的新型肥料的需求较以往高,但是科技推广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总体上提升用户的意识。降低成本也是海藻生物肥料推广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3 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而有机农业体系下对肥料的要求严格,全球公认的有机标准均将海藻肥料列为允许使用物质。海藻肥在农业上的经济价值空间巨大。

  海藻肥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有利于我国海藻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可促进我国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海藻肥的研发与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海藻生物肥料的应用和不断研发,海藻生物肥将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德源1,马云飞2,于金慧1,尤升波1,刘云鹏1,黄超1,夏晗1,毕玉平1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济宁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山东济宁)

  文章:

  山东农业科学,中图分类号::S142+.5-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8-0145-0

  马德源(1984-),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藻类资源利用研究?E-mail:

  毕玉平(196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微藻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及活性研究?E-mail: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展览会

  展会官网

  **.fshow.org

  **.fertshow.com